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观察
2021-12-01梁国强
梁国强
乙肝后肝硬化(Hepatitis B liver cirrhosis,HBC)为临床常见病,多是由病毒感染、酗酒等因素造成脏病理性改变所致,依照病程发展可分为失代偿期和代偿期,主要特征是结节性再生、肝弥漫性纤维化、小叶结构损害等[1,2]。代偿期HBC临床症状相对隐匿,患者多表现为腹胀、肝掌、轻度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针对代偿期HBC患者多采用抗病毒手段进行治疗,常用药物如恩替卡韦,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但长期应用不良反应相对较多,效果不尽理想。中医认为,代偿期HBC属“积聚”范畴,多是因“毒”“湿热”等侵入经络,阻滞肝络所致,治疗应以养血活血、散瘀通络为主[3]。和血调肝汤是由牡蛎、黄芪、丹参、当归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养血和血、活血化瘀、清热燥湿之功效。本研究选取中牟县中医院100例代偿期HBC患者,旨在从炎性因子、肝功能等层面探究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HBC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中牟县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院内100例代偿期HBC患者(2017年1月—2020年1月)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50例)、常规组(50例)。其中试验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43~64岁,平均(53.21±4.58)岁;病程1~6年,平均(3.63±0.74)年;体质量指数:18.1~27.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73±1.71)kg/m2。常规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2~63岁,平均(52.18±4.74)岁;病程1~5年,平均(3.43±0.71)年;体质量指数:18.6~27.6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03±1.68)kg/m2。2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经肝功能、体格、免疫学检查、B超、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代偿期HBC;乙型肝炎E抗原检测呈阳性;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病毒感染、肝肿瘤等其他并发症;其他因素所致肝硬化;依从性差;合并心、肾、肺、脑功能障碍者;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女性;严重系统病变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接受恩替卡韦(Swords Laboratories,国药准字H20150421)治疗,0.5 mg/次,口服,1次/d。
1.3.2 试验组于常规组基础上接受和血调肝汤治疗。方剂组成:牡蛎20 g,黄芪30 g,苦味叶下珠20 g,女贞子15 g,丹参15 g,当归15 g,鳖甲15 g,生地黄15 g,郁金10 g,桃仁10 g,水红花子5 g,莪术6 g。辨证加减:瘀胆发黄者,加赤芍15 g,秦艽15 g;肋下积块者,加鸡内金15 g,菟丝子15 g;乳胀有块者,加王不留行8 g,路路通8 g。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1剂/d。2组持续治疗3个月。
1.4 疗效评估标准2组均于治疗3个月后实施疗效评估,并以中医证候积分拟定疗效,评分标准如下。依照分级量化表对主症和次症实施评估,主症依照重、中、轻、无分别计6分、4分、2分、0分;次症依照重、中、轻、无分别计3分、2分、1分、0分。其中显效:临床体征、病症基本消失,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水平,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治疗前)>95%;有效:临床体征、病症、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治疗前)70%~95%;无效:未及上述标准。有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①2组总有效率。②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GGT、AST、ALT水平。③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肝纤维化指标[IV型胶原(IV-C)、血清Ⅲ型前胶原(PC III)、透明质酸酶(HA)]水平,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V-C、PC III、HA水平。④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炎症因子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TGF、IL-1β、TNF-α水平。⑤2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肝功能指标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GGT、AST、ALT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水平对比 (例,
2.3 肝纤维化指标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IV-C、PCIII、HA水平常规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对比 (例,
2.4 炎症因子指标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CTGF、TNF-α、IL-1β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对比 (例,
2.5 血清sICAM-1、sVCAM-1水平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对比 (例,
3 讨论
乙型肝炎为临床常见传染性病症,相关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患乙型肝炎者已超出1.2亿人次[4]。乙肝病毒感染后,于体内不断复制,抗原表达、释放致使肝内炎症反复活动,造成肝细胞损害、死亡,肝脏出现纤维化增生,从而引起肝硬化[5]。恩替卡韦为临床针对代偿期HBC患者常用治疗药物,属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促使病毒多聚酶活性降低,阻断病毒复制过程,抑制乙肝多聚酶启动,缓解病情进展。但由于代偿期HBC病情相对复杂,单一用药治疗效果有限,故联合用药已势在必行。
中医认为,代偿期HBC属“积聚”“胁痛”等范畴,以气虚为本,归因于肝脾肾虚,正气不足,以致气血失调、血运不畅,湿浊内生,搏结于肝,因此,主张以养血活血、散瘀通络之法治疗[6]。和血调肝汤主要成分为牡蛎、黄芪、女贞子、丹参、当归、鳖甲、生地黄、桃仁、莪术等中药材,其中牡蛎可平肝息风、上收下敛;黄芪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女贞子可滋肝补肾;丹参可活血祛瘀、通脉温经、养血安神;当归可调经止痛、补血活血;鳖甲可软坚散结、滋阴潜阳、退热除蒸;生地黄可养血补血、滋阴补肾;桃仁可活血祛瘀;莪术可行气止痛、破血祛瘀。诸药配伍,共奏养血和血、活血化瘀、清热燥湿、补益肝肾之功效。本研究将和血调肝汤应用于代偿期HBC患者治疗中,数据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90.00%较常规组72.00%高,治疗3个月血清GGT、AST、ALT、IV-C、PCIII、HA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由此可见,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HBC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程度。原因分析为和血调肝汤中黄芪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前者可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后者可抑制炎症反应、提升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力、延缓细胞衰老进程等效果;丹参能改善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维持肝灌注量,降低肝损伤,改善肝微循环。此外,本研究数据还显示,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CTGF、TNF-α、IL-1β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血清CTGF于肝脏和结缔组织中大量存在,其水平异常表达,可加速肝脏组织纤维化,而血清IL-1β、TNF-α属促炎因子,可加重肝脏炎症反应[7]。可见,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HBC患者能有效调节炎症因子水平。
另有研究发现,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2者能共同参与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其他细胞间相互作用,引导淋巴细胞、白细胞穿透血管壁,进至机体组织,浸入肝脏实质,损伤肝细胞,从而加重病情[8]。本研究数据中,治疗3个月试验组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提示,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HBC患者可有效调节血清sICAM-1、sVCAM-1水平,缓解病情,但具体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可作为后续研究重点方向。
综上,和血调肝汤治疗代偿期HBC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肝功能,缓解肝纤维化程度,调节炎症因子水平,促进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