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2021-12-01杨劲松
金 靓,杨劲松
(1.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教学部,广东 东莞 523000, 2.广东医科大学 外语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1 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及问题
(1)教学理念囿于传统。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形式大于内容,把教学流程拓展到了课前和课后,囿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未从实质上开展相应的教学设计活动,未能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无从发挥混合教学的优势,达不到预期效果。
(2)学习环境的不完善性。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学习是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前提。就目前现状来看,课前提供给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音频、视频资料以及课件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有的学生因畏难情绪不愿意进行自主学习,阻碍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移动学习材料在难易度、吸引力和使用效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3)学习行为监管缺失。当前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多还停留在教师把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和监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单一。很多学生线上学习存在“伪学习”,线上学习效果得不到充分保障,学生课堂参与度大打折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如何进行线上线下教学设计以及互动方式是保证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核心条件。
2 基于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1 基于移动App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移动教育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需,满足个性化需求。在本模式中,教师以移动App作为媒介,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图1)。
图1 基于移动学习的混合教学模式
以上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准备、课中成果展示以及课后拓展学习三个环节,它们环环相扣,互相联系。课前,学生有效的线上学习是混合式学习开展的基本保证,通过移动App的讨论区,师生可以高效地进行互动和答疑,为课中研学做准备。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的平台,小组互评有助于学生互学互促,App的使用活跃课堂气氛。课后教师有效反馈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完成知识内化和拓展。
2.2 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1)课前准备阶段。首先,教师需进行资源设计和制作。移动学习资源是混合式学习的重要保证,包括线上学习资源和线下学习资源。线上学习资源包括微课视频、音频、课件、习题库等。在设计和制作线上资源时,遵循实用性、趣味性以及多样性原则。针对本门课程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课题组把课程内容进行了整体划分和整合,分成五大英语职场技能模块,包括职场规划、走进职场、职场沟通、职场进阶和职场礼仪。同时通过乐学在线平台构建立体化学习资源,学生可通过学习通App进行移动学习,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学习。其次,教师通过学习通移动App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发布的微课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在线词汇测试。同时,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主题讨论,进行发帖讨论,学生可随时在线上进行提问、评论,教师进行答疑讨论,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情况,找准教学问题,积极开展二次备课,为课中教学任务做准备。
(2)课中成果展示与互动。线下课堂学习是线上活动的延续,也是学生“英语实战训练场”。教师首先对线上学习情况进行归纳点评,然后主要可采取四步走的方式。第一,教师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进行职场情境任务设置。比如以职场沟通模块为例,教师创设多个职场情境任务,如接待来访、部门沟通、邮件往来、电话预订等。第二,各个小组根据老师布置的情境任务,进行自主探索阶段。第三,小组根据情境任务进行分工合作,进行小组演练和展示。学生在完成职场任务之后,进行小组互评,并通过App进行投票。第四,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归纳总结。
(3)课后成果拓展与评价。课后,教师在资料区上传拓展学习材料并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点评。学生通过App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并根据教师和同学的点评意见,把每一单元的项目展示即口语成果作业上传到平台。这样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不断交互和融合,形成连贯的学习过程,增加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时间,形成螺旋式学习模式,真正达到运用职场英语的目的。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或者教室考场内考核,把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全方位纳入考核当中来。
3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与工具。研究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数据来源于两份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第一份是对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调查问卷。此问卷是根据“职业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设置了8个陈述项,涵盖了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采取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计分,分别在教改实验前和教改实验后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SPSS24.0对实验前后两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对比分析研究对象实验前后自我感知的职业英语能力变化。第二份是关于职业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反馈调查,调查问卷共20题,其中包括2个开放性题目。深度访谈是在教改实验后进行,采取一对一非结构性访谈,并全程录音,做好记录。
(2)研究过程。研究以职业综合英语课程为例,依托乐学在线平台,通过利用学习通App进行一学期的混合式教改实验。首先,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开展自我评价调查,量表根据课程目标而成。之后对学生进行为期14周的教改实验,要求学生按任务要求在课前通过学习通App进行移动学习,完成课前自测,课中主要进行英语成果输出活动,并利用移动平台进行测试、互动以及评价等活动,课后每单元要求学生提交成果,并进行互评,同时采取多维评价方式督促学生进行持续、不间断的学习。其次,在学期末,再一次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题目与之前一致,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教改实验的效果以及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自我感知变化。同时还发放了另一份教学反馈问卷,通过此问卷,了解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最后,课题组随机抽取了8名同学进行深度访谈,在访谈前,跟接受访谈的同学声明,本访谈仅用作教学科研使用,无关他们个人成绩,以获取最客观、真实的数据。访谈的内容是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针对个人的情况进一步谈谈对本模式的个人感受,以便更细致地了解学生对本模式的看法及态度。后期转化成文字资料整理和归类。
4 实施结果与讨论
4.1 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P值均小于0.01,这表明学生在实验前后自我感知的职业英语能力有了明显变化。学生在职场英语阅读、听力、职场口语表达以及职场写作和翻译等能力都有了相应的提升,尤其在听说的自我感知能力上,分别提升了1.12和1.19分,学生对自己在公众场合进行英语口语输出更有自信了,在课堂上也更愿意进行口语表达,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英语职场运用能力,实现了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客观地说明了通过移动App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的条件,延长了学生语言学习投入时间,对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是有效的( 表1)。
表1 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实验前后对比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本次教学实验的效果,课题组还对学生进行了本门课程满意度和认可度的问卷调查(相关选题见表2)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能够适应基于App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习惯于使用手机App进行英语移动学习。他们认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前任务单让他们学习目标更明确,线上学习资源更丰富,学习时间也更自由,并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水平进行自主调节学习进度。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听力和职场口语能力。另外,90%的学生认为课前线上学习会促进课堂互动,更乐于用英语进行表达。85%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习热情,实现互帮互助,在课堂上使用App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及互动效果。移动App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师生通过移动设备分享学习资源和互动沟通,为语言学习提供了真实高效的交互情境,改善了学习环境,推动学生自觉进行主动学习[1]。
4.2 学生线上线下学习行为变化
访谈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教学改革的体验和学习态度、行为的改变。访谈过程中,受访学生普遍反映通过手机App进行英语学习更加便捷高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线上资源丰富多样,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见表2)。例如从某学校乐学在线平台统计数据来看,两个实验班的到课率达到98%,课程资源学习总时长130 587 min,生均学习时长1 653 min,线上平均学习进度96.7%,人均互动78次,线上作业和测试完成率在97.7%以上。由于在课前完成了词汇和阅读的语言输入活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明显提高,课堂上的小组PK、App抢答竞赛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两个试验班的课程不及格率降至5%,期末考试优秀率明显提高。
表2 基于学习通App的混合式教学认可度和满意度调查问卷(相关选题)
4.3 研究启示
(1)转变教学理念,落实“学习者中心”的教学观。在混合式教学中,应始终秉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2]的教学理念,实现从“术”到“道“的转变,形成以教师为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常态[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需要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者的移动学习策略,以促进学习者高效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移动技术赋能形成多元评价体系,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形成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只有不断地融入创新理念,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才能对接社会对英语职场能力的需求。
(2)在教学实践中生成线上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优质线上学习资源是混合式教学顺利展开的保障。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可采取自制微课视频、选取网络优质视频等多种方式开发课程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还可邀请学生在在线平台上补充学习资源,与教师形成教学共同体,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层次的需求。在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基础上,更需进一步挖掘符合学生个人需求的学习资源并分级学习,以做到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全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强化课程设计,融合信息技术,完成单向传输向多元互动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革给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要做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要求教师做到每个教学环节的无缝对接,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情况[4],通过线上学习的反馈,做分析需求、课程设计和反馈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从另一方面来说,移动学习的普及为线上线下互动活动创设了有利条件,教师在开展多样化线上线下互动活动时应遵循参与性、趣味性以及多边互动性的原则,避免学生因学习活动的单调而放弃学习。教师还应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增加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方式,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单向传输向多元互动转变。
(4)以评促学,提升学习过程的监管性。混合式学习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但其监管手段不可或缺。在移动学习平台下,首先可依托移动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客观评价,线上智能评价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性的学习。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搜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样,移动技术的支撑也为同伴互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同伴之间能随时随地进行互评分享活动,达到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效果。线下课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有助于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主动学习,对不同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以评促学,提升学习过程的监管性,鼓励学生挖掘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