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探究

2021-12-01徐崇君俞宁龙婷余波刘玲冯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28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德育

徐崇君,俞宁,龙婷,余波,刘玲,冯倩

(重庆理工大学,重庆 400054)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其德育主阵地功能和育人职能一直被忽视。高校如何利用学生社区开展好德育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探究缘起

近几十年来,中国高校学生社区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3 个重要历史阶段[1]:(1)在计划经济时代,当时国家实行精英化教育,高校大学生数量较少,学校后勤、保卫部门是学生社区的主要管理部门。当时学生的德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社区只是解决学生衣食起居问题。(2)在高校的合并扩招时代,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校的招生人数扩大给学校后勤带来巨大压力,从而推进了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吸引优质社会资源为学生服务。但学生扩招带来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带来的学生多元价值观问题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3)在21 世纪初,部分高校发现社区学生的思想管理和价值引领出现较大空白,所培养学生会较难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开始摸索学生社区德育体制机制[2]。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构建了“学院制+书院制”的“双院制”学生培养模式,在学生社区设置了爱莲书院、汇江书院、别都书院等八大书院,旨在以书院为载体开展学习交流,培养有“领导力”与“未来力”的人才。

较长一段时间,中国高校在学生社区开展了德育的系列实践,但由于缺乏指导性文件、缺乏理论研究、高校重视度不够、各部门相互推诿、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高校学生社区的德育工作仍有不少亟待完善的地方。如重庆某学校派驻辅导员进学生社区是轮班制,既无完善机制、更无完善组织进驻学生社区,很难深入解决学生实际思想情感问题、更难以对学生价值形成引领。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关于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对高校学生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明确意见,即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推进党团组织、管理部门、服务单位等进驻园区开展工作,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思政力量压到教育管理服务学生一线,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将德育工作力量压实到一线,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社区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二主阵地,完善学生社区德育工作载体和运行机制,让学生随时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和浸润,从而内化为内心行动准则。

2 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的内涵

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深刻把握德育内涵,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和成长产生正确导向作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国家教委1995年)指出: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它体现教育的社会性与阶级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德育内容做出了界定,德育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它包含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德修养教育。与思政课堂刚性的灌输性教育不同,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要与课堂教学“刚柔并济”,需要以隐性方式将德育理念蕴化至学生生活实践中,达到育人目的。根据学生社区德育的特点,其内涵可以用“三心”概括:即育红心、树信心、涵良心。

(1)育红心:学生社区德育工作需要培育学生的红心,让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让学生牢树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明确的政治态度,拥护社会主义。需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育红心,不断强化学生社区文化环境建设,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开展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研习中国共产党史、国史,依托新媒体开展主题教育,形成强大辐射效应。

(2)树信心:学生社区德育工作需要树立学生的信心,要引导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念。需要以学生社区为载体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政研习宣讲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形成强大的社区共鸣和社会效应。

(3)涵良心:学生社区德育工作需要涵养学生的良心,要让学生品性高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要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良心的涵养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学生社区完善制度、服务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态环境,将外在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内心准则。

3 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的原则

目前有较多高校在学生社区开展了德育工作,比如,推进党团进社区、辅导员进社区、心理健康进社区等,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有部分高校在工作过程中存在针对性不强、资源泛用,甚至是学校培育的学生与社会脱节等现象。这主要是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缺乏明确指导性原则导致的,缺乏政治引领,所培养的学生容易丧失价值观,沦为金钱和欲望的工具; 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教学—社区实践的主客体身份将难以切换,学生在实践环节将处于受体地位,直接影响社区德育成效;忽视德育工作的社会性,一味局限于社区德育文化打造,一味提升社区舒适度和黏着性,所孵化学生好比象牙塔里的金丝雀,很难适应社会需要,更难在社会做出卓越贡献。因此,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需要有明确原则,要有方向性、主体性和社会性。

(1)方向性。学生社区德育工作首先要体现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展学生工作。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着力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积极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2)主体性。主体性原则即在教育过程中运用特定方法,以尊重受教育者为前提,充分激发其接受教育、追求发展、完善自我的内在需求,使其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强大内在动力。社区德育工作属于第二课堂内容,能与思政教学课堂形成良好互补,在第二课堂的实践环节,则需要尊重学生主体性,通过工作人员的引导,将“三心”内涵内化于大学生,并通过塑造和构建学习主体使学生形成自主践行的理想人格。

(3)社会性。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是因为能更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情感,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思想、道德、品格形成引导和感染,进而培养出能服务国家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如果只是单一强化社区载体、组织、制度、文化建设,却忽视学生社区与社会的相互促进、相互成长关系,所培养的学生将属于空中楼阁,缺乏坚韧的品格、宽广的视野和不屈的信仰。

4 高校学生社区德育工作模型研究

为更好研究学生社区德育工作,笔者调研了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士继书院”学生社区,并以此为模型开展研究。

为更好发挥学生社区第二课堂育人作用,重庆理工大学两江人工智能学院依托校区资源在学生住宿区建立了“士继书院”学生社区,通过推动专职学工队伍进驻社区、学生组织进驻社区、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社区文化氛围营造和硬件载体建设,实现对学院1 500 余名学生教育服务管理。

图1 是“士继书院”学生社区德育体系示意图,在围绕“三心”德育内涵的基础上,专职学工队伍将依托团学组织、学生党支部、士继管家学生组织,以“士继书院”学生社区为载体开展德育工作。

图1 “士继书院”学生社区德育体系示意图

团学组织指的是团总支、学生会、青协、自律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是衔接学生群体最广泛且紧密的组织。团学组织进驻学生社区,围绕学生德育开展工作,能显著提升德育效能。因时空距离的缩短,学生干部之间的沟通交流将更为频繁密切,同时,服务管理对象为社区学生,其工作能接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组织的策划、动员、组织、传播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依托主题教育、学生活动,团学组织能在学生群体开展最广泛德育工作,如通过“讲红色故事,讲革命精神”宣讲会、主题班团会、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全覆盖开展“三心”教育;通过新媒体技术,能更贴合学生思想情感,将主题教育全面全时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社区文化节、社区服务管理,能将“良心”涵化至学生精神品格中;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能走出社区投身地方需要,更好体验国情社情,从而培育奉献精神、坚韧品格和不屈信仰。

学生党支部由政治素质过硬、 综合素质强的优秀学生群体所构成,在所有学生群体中处于榜样示范的存在。学生党支部进驻学生社区,将在两方面产生强烈带动作用:(1)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其党员作为表率作用更为明显,同时也能接受同学的监督,能推动学生党员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双向成长[4];(2)学生党支部聚集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与学生群体之间的频繁交流,能更好地对所有学生群体产生强烈带动作用。通过学习研讨、示范践行,学生党支部将能在学生群体中产生良好引领作用,譬如通过学习,不断将“三心”教育融入“三会一课”体系,将德育内涵内化至学生党员精神品格中;通过组建党支部宣讲团,针对时政热点与国际事件开展学习研讨,面向不同学生群体开展系列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文化品格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通过学生党员示范践行,组织学生党员投身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大领域中,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命运,以此在学生社区产生强大影响力和感召力[5]。

士继管家是学生社区多功能室运营团队,主要以功能室为载体开展微型活动和日常服务管理工作,目前“士继书院”学生社区设置有党员之家、MINI 书吧、考研自习室、健身房、知馨茶室、谈心室、DIY 空间等多功能房间。通过微型活动和日常运营,士继管家能更加灵活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效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培育学生兴趣爱好。以党员之家为阵地开展“观影明志”、主题研讨等活动,能够不断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利用MINI 书吧开展 “图书漂流”“图书分享”活动,能够以书结友,以文化人;以知馨茶室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日、茶文化分享会,能够传播中国优良文化,坚定学生自信;以谈心室开展困难帮扶、心灵疏导,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人生观[6]。士继管家团队已一年有余,据统计已累计服务学生4 500 人次,平均每周服务学生150 人次、功能室每天开放时长6 小时、士继管家人均服务时长1.95 小时/天。

5 结语

在学生社区开展德育工作,不仅是依靠学工队伍和学生团队,更需要学校党政体系、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思政队伍的关心和投入,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构建学生社区德育体系大格局,才能更好发挥学生社区德育力量,最终实现学生社区与社会的共鸣、共振、共进。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