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护理进展

2021-12-01李娜黄秋利危洋娜黄政文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缺血性动脉护士

李娜 黄秋利 危洋娜 黄政文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导管室,广西 南宁,53003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主要特点为起病急骤、病情进展速度快等,若患者未能够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容易遗留后遗症或造成终身残疾,且临床病死率也较高[1-2]。因此临床多采用介入治疗实施急救。介入治疗主要通过脑部血管造影明确病灶位置等信息后,采取动脉取栓等疏通技术以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状况,促使其微循环障碍改善,恢复脑部血供,缓解临床症状[3]。优质护理干预是保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其可为患者血管开通赢得宝贵时间[4]。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期间开展的护理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临床护理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1.介入治疗前护理

1.1 优化救护流程目前,大部分医院急诊科由于治疗地点与影像检查分布相对分散,导致院内救护存在较为明显的时间延误。而脑卒中患者动脉取栓治疗抢救时间极为宝贵,病程越长其预后越差;故临床应尽可能缩短患者入院到血流再灌注时间,避免患者因不断转运交接而导致急救时间的浪费,降低其救护效率[5]。“一站式”卒中救护流程可有效避免患者转移救护地点,从而减少中间转运交接的环节;且护士全程参与,可有效缩短临床反馈时间,从而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救护效率提高。此外,马玉峰、徐晖、张春慧[6]等人还提出,由导管室护士负责脑卒中患者入院至再灌注的全部护理工作,可避免患者急诊抢救室、影像中心及导管室之间往返,能够显著缩短救护时间,可进一步保障脑卒中临床救护质量。

1.2 临床护理路径以护士为主体是临床护理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当卒中医师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时,介入科护士立即开展动脉取栓治疗护理准备工作,可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启动时间;设计并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后,可增强脑血管介入治疗相关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并通过提前告知介入科医师患者临床症状并及时评估动脉取栓意图能够进一步缩短动脉取栓时间[7]。章春红、罗燕华、王晓芳[8]的报道中指出,以护士为主导的标准化护理(观察组)开展后,静脉溶栓时间(DTN)、动脉穿刺时间(DTP)、入院至动脉取栓时间及血运重建时间(DTR)均短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质量考评中,基本护理要求合格、患者准备充分、物品准备齐全、病情观察及时准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90.91%)优于对照组(72.73%)。

2.术中护理配合

构建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显著提高介入术中配合效率及救护质量[9]。术中路径化护理中选取抢救小组成员严格遵循层级合理搭配原则,组员多为高年资、综合能力强且专科经验丰富的介入科护理人员;应用一站式耗材管理,可确保急救耗材获得及时补充、且耗材准备准确性良好;急救设备采取定点放置、定期检查及专人管理,可确保抢救的时效性,使患者生命安全得到良好保障;配备脑卒中专用药品箱,介入取栓所用药物均齐全,减少术中取药引发的时间浪费[10]。李红霞、崔芳、孙殿敬[11]等人研究以便利抽样法选取117 例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术患者分别开展路径化护理急救方案(试验组)与常规手术配合方案(对照组),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自进入介入手术室至股动脉穿刺时间(包括开包、静脉通道建立、急救设备准备、急救药物准备及监护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术中差错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3.术后护理干预模式

3.1 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以传统护理流程为基本框架,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作为核心,通过优化、整合传统护理模式中的具体内容,并结合患者实际需求,体现出的护理理念,提供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12]。其用于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中,可有效减少其动脉取栓后发生再灌注性损伤的风险;且动脉取栓治疗后24h,对患者瞳孔、意识、语言及感觉功能等变化状况实施严密监测,可预防动脉取栓后血管再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韩洪莉、张晓翠、陈树珍[13]等人综合护理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 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Bathel 指数)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

3.2 集束化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模式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其应用于临床有助于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进,并促使护士工作效率提高;还能有效减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提升护理质量[14]。简静雯、杨晶晶、朱丽娟[15]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集束化护理措施)患者干预14d 后Barthel评分、生活质量(SF-36)量表总体健康评分及观察周期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10.26%)均优于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3.33%)。集束化护理模式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各项已被临床实践证实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并集众所长、相互弥补以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从而促使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提升,并对护士全面落实上述护理方案起到促进良好作用[16-17]。此外,住院环境全面优化、强化心理干预等持续改进护理措施开展后,可促使患者消极治疗情绪(焦虑、抑郁等)改善,有助于其治疗依从性提高。王英、刘伟[18]等人报道中指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患者开展集束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且对其日常生活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4.小结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介入治疗前合理优化救护流程、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术中开展路径化护理,术后采取综合护理、集束化护理等干预模式,能够提高临床急救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改善。

猜你喜欢

缺血性动脉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