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纤维瘤患者超声声像图及临床特征分析

2021-12-01闫东雷季双双通迅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1期
关键词:真皮层分界真皮

闫东雷,季双双(通迅作者)

(1聊城市人民医院东区超声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2聊城市人民医院皮肤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皮肤纤维瘤属于良性真皮内结节,男女均可能发生,通常患者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1],可自然发生或是因外伤、昆虫叮咬而发生。通常单个病灶,或是2~5个,为硬结节,直径多在0.5~1.5 cm,由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导致。以往认为,皮肤纤维瘤主要是由胶原纤维组成的病史,在肿瘤内含有大量的脂质、含铁黄素者叫作组织细胞瘤。最近几年,强调二者具有一致性,成纤维细胞自身具有潜在吞噬性。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皮肤纤维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分析皮肤纤维瘤采用超声诊断的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特征,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皮肤纤维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37.54±12.33)岁;单发病灶者38例,多发病灶者2例;病变长径3~27 mm,平均(9.57±3.72)mm,病变短径2~14 mm,平均(4.67±1.25)mm。

1.2 方法

研究检查设备选择飞利浦彩超Philips IU 22,探头频率:5.0~12.0 MHz,对超声图像相关信息进行准确评估,例如病灶大小、深度、边界、位置、形状、组织关系以及血流分布等。

1.3 观察指标

依据Aaler半定量法评价肿物内血流丰富程度,其中0级为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1级为有少量血流信号,能观察到1~2处点状血流,其管径小于1 mm;2级属于中量血流,能观察主要血管为1条,长度大于肿块半径或是同时观察到小血管为2~3条;3级属于丰富血流,能观察到超过4条血管,亦或是存在血管交织网状的情况。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40例患者女性28例,男性12例,以女性为主。共发现44个病灶,其中单发病灶者38例,占比95.00%,多发病灶者2例,占比5.00%,均为3个病灶。其中位于四肢的病灶27个,占比61.36%,位于躯干的13个,占比29.55%,位于颈部的4个,占比9.09%。

2.2 超声表现

椭圆形病灶共27个,占比61.36%;不规则病灶共17个,占比38.64%。32个病灶为局限于真皮层,占比率为72.73%;11例累及真皮全层,占比率25.00%;1例位于真皮层中上部,占比率为2.27%。

44个病灶中有43个表现为病灶两侧缘和正常真皮组织分界不清,占比率为97.73%,只有1个存在和邻近真皮组织分界较为清晰。30例仅在真皮层病灶,都是和皮下脂肪组织分界较为清晰,且存在16例为弧形朝下对皮下脂肪组织存在挤压情况。有10例病灶为累及皮下软组织,下缘则均为和皮下脂肪组织分界较为不清,占比率为100.00%(10/10),有8例为锯齿样表现,所占比率为80.00%(8/10),有6例嫩观察到下缘四周脂肪组织回声提高,所占比率为60.00%(6/10)。

病灶内均匀低回声有35个,所占比率为79.55%;不均匀低回声有9个,所占比率为20.45%,内能够观察到低回声裂隙为1例,所占比率为44.44%,内能够观察到点状强回声同样为1例。后方回声提高的病灶为20个,所占比率为45.45%,另外24个病灶则无明显变化,所占比率为54.55%。

血流情况0级31例,占比率为70.45%;1级5例,占比率为11.36%;2级1例,占比率为2.27%;3级7例,占比率为15.91%。32例病灶只在真皮层,存在血流信号为8例,所占比率为25.00%,3例为1级血流,5例为2级和3级。10例病灶累及皮下组织,存在血流信号为,所占比率40.00%,1级、3级分别有1例和3例。

3 讨论

皮肤纤维瘤在临床有较高发病率,除了血管瘤、脂肪瘤外,属于软组织良性肿瘤的另一种形式,患者发病后需要到皮肤科就诊接受治疗。就目前医学而言,皮肤纤维瘤仍然没有明确界定其组织和起源。根据临床研究指出[2],原始间叶细胞与血管周细胞是导致皮肤纤维瘤肿瘤细胞的关键所在,但其病因并未得到明确。有学者提出外伤炎症、修复等是引起皮肤纤维瘤的重要因素[3]。而国外学者则提出了不同观点[4],认为是纤维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等导致的皮肤纤维瘤。经过了多年实践和探索,有学者提出真性肿瘤的出现所产生的机械性刺激反应也会导致皮肤纤维瘤[5]。而及时诊断皮肤纤维瘤,对于其疾病患者后续治疗效果有着积极作用。

皮肤纤维瘤生长缓慢,存在无症状皮肤结节症状,直径最小几毫米,最大可达到1~2 cm。患者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其发生多数和微细外伤以及蚊虫叮咬有密切关联[4],可见皮肤棕色、粉红色,主要集中在四肢部位,其次躯干、面部。在病变初期,会以细胞成分为主,其中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会有明显增生,且能够观察到细胞吞噬现象,例如嗜含铁血黄素细胞、多喝巨细胞及泡沫状细胞等。病变后期则会议纤维成分为主,后来纤维出现硬化并红染,细胞和纤维比例呈现渐变过程,多数病例会同时有细胞成分,也会有增多胶原成分。从组织学方面入手,皮肤纤维瘤的表现多为真皮上部作为中心的分界不清病变,会累及真皮深层,部分可达皮下,没有包膜。本次研究中,病灶两侧缘和正常真皮组织分界不清者有个,仅1个和真皮分界清晰,为非典型皮肤纤维瘤。只在真皮层病灶中,将病灶较大且累及真皮全层除外,剩余病灶位于真皮层的中上部。另外,当病灶累及至皮下软组织,会和皮下组织分界不清,少数能可观察到皮下脂肪突出锯齿样。有研究证实[6],常见皮肤纤维瘤向皮下组织垂直生长,或放射状向皮下软组织沿着脂肪隔膜间隙延伸生长,或边缘清晰平滑膨胀向下生长。

皮肤纤维瘤可以是反应性炎症,也可以是肿瘤性病变,上述两个观点大部分都倾向于认可后者,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观点争议仍未明确[7]。组成皮肤纤维瘤组织包括有胶原纤维、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以及血管等,纤维型皮肤纤维瘤在临床较为常见,在超声下为均匀低回声结节,当肿物伴出血或是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积情况,在超声下则会回声不均,少数还会存在裂隙样低至无回声的情况。另外,若是病灶存在多种组织变异类型沉溺,超声会还会呈现多元化表现。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均匀低回声表现病灶有35个,所占比率79.55%,内部回声不均匀有9个,所占比率20.45%,低回声裂隙1例,内部能够观察到点状强回声1例。在组织学中,瘤体四周会有淋巴细胞炎性浸润的情况,该研究中,10例累积皮下软组织病灶,6例存在周围脂肪组织回声提高,表明这和病变邻近组织的反应性纤维化以及慢性炎症刺激有一定关联。

本次研究中,44个病灶中无血流有31个,占比率70.45%,这与皮肤纤维瘤缺少血供病变存在一定关联性。除此以外,有血流信号的病灶,会累及到皮下组织的病灶超过了只在真皮层病灶,表明病灶越大,其皮损内细胞的成分也会随之增加,使病变组织血管出现增生情况,而且动脉瘤样结构皮肤纤维瘤的血供也较为丰富,所以更容易累及皮下。

综上所述,通过超声观察,发现皮肤纤维瘤两侧缘、真皮分界不清,为均匀的低回声结节,当病灶局仅在真皮层为缺乏血供,较大则累及皮下组织,和深方组织分界不清,少数可见锯齿样结构,丰富血供。

猜你喜欢

真皮层分界真皮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透明质酸在外用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涂橄榄油真的能消除妊娠纹吗
肖碧源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一例
10kV用户分界开关在定陶电网的应用分析
南北分界话秦岭(下)
烧伤变形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烧伤创面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分界、循环和融合
生态环保让真皮标志产品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