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有效活动,助力数学教学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王孙晔

数学大世界 2021年2期
关键词:套圈梯形游戏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新城第一实验小学校 王孙晔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要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课堂上设计有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数学教学更有魅力!

一、设计操作活动,提高创新思维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知识以直接感知和体验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量、剪、画等活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对知识形成表象认识,不断发展形象思维,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等腰梯形,然后让学生计算梯形面积。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学生将等腰梯形的一个角进行平移、旋转后得出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梯形的高,长方形的长是梯形的底,因此得出等腰梯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教师让学生任意画出一个梯形,并计算面积。有学生将梯形分割成三部分,长方形面积加两个三角形面积;有学生将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计算;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可以画两个同样的梯形,裁剪后进行拼接,形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的上底+下底是平行四边形的边长,梯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开始操作,证明了这位同学的推理是正确的。由此,学生得出了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由上述案例可见,实践活动是学生思维的源泉,教师在课堂中将抽象的知识通过动作操作变得更加具体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在课堂中设计游戏活动,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吸引学生兴趣,使其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感受数学课堂带来的乐趣,摆脱心里对数学的抗拒,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教师带学生到操场玩套圈游戏。学生被分为男女两组,玩得不亦乐乎。教师记录套圈数量,分别给出了两组成绩:男生15 人,数量120 个;女生18 人,数量126 个,并问:“你们算一下哪组的成绩更好一些?”学生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有学生认为男生120 个小于女生126 个,因此女生成绩要好;有学生认为男生数量少于女生,因此男生成绩好。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计算出哪组的成绩更好呢?教师为学生引入了平均数的概念,分别计算出男生和女生平均每个人的套圈数量才能更加合理地比较,于是学生算出男生平均每人套圈120÷15=8 个,女生平均每人套圈126÷18=7 个,也就是说男生成绩更好一些,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平均数的知识。

上述案例,将游戏引入课堂中,找到游戏和课堂教学的最佳平衡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发挥了游戏对数学教学的辅助作用。

三、设计交流活动,提高合作意识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合作交流学习模式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情况,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相互交流的平台,设计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将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并观察长方体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发生变化。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有学生发现,两个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大小没变,但是减少了两个面。那么减少的表面积是多少呢?教师让学生继续将三个、四个小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找到表面积减少的规律,学生发现两个拼接重叠一次,减少2 个面,三个拼接重叠两次,减少4 个面,四个拼接重叠三次,减少6 个面,由此可以得出,拼接后减少面的数量等于重叠次数×2,学生由此掌握了表面积变化规律。

上述案例,合作交流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教师将交流活动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学质量起着积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套圈梯形游戏
玩转梯形
套圈也疯狂
玩“套圈”游戏
梯形达人
一类变延迟中立型微分方程梯形方法的渐近估计
大象套圈游戏
梯形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套圈就是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