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12-01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三垛小学 张 慧
情境教学法意在带领学生开展一系列交流与反思活动,使学生通过趣味的情境,从个人的主观角度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趣味情境,引入数学课题
低年级学生喜欢关注好玩、新奇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背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趣味性情境,带领他们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讲解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统计班内每个人喜欢的动物。教师可以这样向大家介绍:“圣诞节在每年的12 月25 日,在这个西方节日到来之前,我将给每个同学准备礼物。礼物的封面要体现每个人最喜欢的动物,因此现在需要大家汇报自己喜欢的动物。”听到教师提出的要求,学生会注意到教室的装扮与以往不同,不仅多了圣诞树,还有圣诞老人与羚羊坐骑,看到这样的情境,学生会争先恐后地将自己喜欢的动物汇报给教师,而在听到教师说有礼物送给自己后,他们的兴趣会更加高涨,从而主动配合教师教学。通过这样的趣味情境设计,学生会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充满期待。
二、创设问题情境,探索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知识的闸门,激发学习欲望。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够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活动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乘法与加法”这节内容时,学生首先要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然后尝试运算。为了使学生能对课堂学习投入更多热情,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找一找生活中的乘法”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的座位安排,向学生提问:“如何通过座位几排几列来算出班级的总人数是多少?”通过观察,多数学生都能想到:每一排有六个同学,共有五排,那么全班同学就是5×6,也可以是6×5,即30 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假如班级又转来了三名同学,那么现在班里有多少同学呢?这样的问题又该如何列算式?”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在乘法的基础上运用加法进行运算,得到“33 位学生”的正确答案。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创设活动情境,实践数学知识
动手实践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数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实践活动情境,提高学生实践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安排画画与拼接等活动,通过用长方形构建其他图形的教学任务,加深学生对各平面图形之间联系的印象。教师可以通过火柴棒拼接出一个三角形,之后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与类型。同时,让每位学生也都拼出一个三角形,我们会发现不同学生拼出来的三角形的形状会有差异,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也有钝角三角形。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将知识应用到了实践的过程当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另一方面还能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巩固数学知识
小学生不仅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每个人都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学中,通过竞赛情境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关注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将他们的性格特点与所学的内容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成绩提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在讲解完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后,让学生“开火车”,学生通过计算依次说出自己在第几节火车厢,答对之后火车才能正常运行。讲解完比赛规则后,学生依次完成自己的计算题,每位学生都回答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火车正常运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游戏中更加主动地思考和运用数学计算,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之间互动合作的能力。竞赛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教师实现高效课堂的打造,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巩固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起到支持作用。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创设情境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实现灵活运用,为学生下一阶段的知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情境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效发掘学生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