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2021-12-01于海阔
于海阔 郑 雷
(吉林省红石国有林管理分局,吉林 吉林 132405)
林业在加强森林生态建设、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的同时,对维护整个生态平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营造绿色、安全的国民生活环境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应意识到加强森林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意识到保护和开发我国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1]。要以建设天然林、加快绿化进程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和森林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森林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森林资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资源,具有极高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森林资源包括树木、林地、森林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平衡、维护生态系统等意义重大。近年来,我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作为生态系统建设的重中之重,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推进森林资源保护可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推动我国林业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比西方国家,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较晚,部分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因此研究森林资源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吉林市当前森林资源保护现状
目前,吉林市森林资源整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森林植被的破坏问题突出。山火焚烧、非法采伐、植树和非法占用林地对我国的森林覆盖安全构成威胁,导致水土大量流失。第二,农民消耗大量森林资源。据有关部门估计,吉林市有3.5万户家庭使用木材作为燃料,平均每年燃烧木材5~6 t,年总消耗量超过15万t。第三,加工企业消耗森林资源问题突出。尽管近年来中国工业消耗品和森林砍伐指数有所下降,但吉林市仍具有20多家木材加工企业和数十家作坊锯木厂。这些公司消耗大量森林资源,每年储存超过10万m3的木材。一些加工企业购买非法木材用于商业。我国边远地区大量建立木材生产企业,严重影响了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第四,生产行为对森林生态的破坏严重,非法采伐破坏森林植被问题突出[2]。森林砍伐造成了人为的环境破坏,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第五,群众不积极保护生态林问题突出。森林生态的整体效益和森林对水源保护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因财政资源有限,当前林农的薪酬每667 m2仅5.5元,林农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导致群众不积极保护生态林。第六,森林的整体质量出现下降趋势。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不仅要考虑森林资源的数量,还要考虑森林资源的质量。局部地区的森林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森林质量,因此提升森林质量有重要作用。森林所有者忽视森林资源的质量,过分注重森林资源的数量,导致森林质量普遍下降。吉林市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的现状。
2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与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截至2019年,我国森林资源呈现4个主要特点。第一,森林总量持续增长。森林面积由1.95亿hm2增加到2.08亿hm2,净增1 223万hm2;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至21.63%,提高1.27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由137.21亿m3增加到151.37亿m3,净增14.16亿m3。第二,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91 m3,总蓄积量达到89.79 m3;每公顷年均生长量增加到4.23 m3。随着森林总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84.27亿t,其中年均涵养量5 807.09亿m3,年均固土量81.91亿t,年均保肥量4.30亿t,年均吸收污染物总量0.38亿t,年均滞尘总量58.45亿t。第三,天然林面积稳步扩大。全国天然林面积由11 969万hm2扩大到12 184万hm2,增长了215万hm2;天然林蓄积量由114.02亿m3提高至122.96亿m3,提高了8.94亿m3。第四,植林业迅速发展。全国植林地面积由6 169万hm2扩大至6 933万hm2,增加了764万hm2;人工林蓄积从原来的19.61亿m3增加到24.83亿m3,增加了5.22亿m3。人工林面积继续居世界首位。
3 森林资源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人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森林资源是一种十分宝贵的绿色资源,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森林资源也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之一。因此,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复杂、种类繁多和生产力量强等特点,对于人类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都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同时,随着森林资源的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也会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生态保护屏障,在遇到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沙尘暴时能起到防护作用,降低损害。另外,作为天然的氧气制造者,森林资源不仅对空气质量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而且能吸收净化空气中污染物。
总之,森林资源的作用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提供关于工业和农业生产的资料,森林为工业提供大量木材和原材料,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动物提供饲料。
第一,空气净化。林木具有净化空气的功效,可以维持大气中各种气体之间的平衡;降低大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和空气中的放射性物质;隔离、净化和吸附有害气体;掩蔽、过滤和吸附放射性材料。第二,净化下水道。森林可大大减少流动水中溶解物质的数量和水中细菌的数量。第三,降噪。由于树枝和树叶密集,声波不会发生方向性反射和吸收,可使噪声大大降低。第四,调节气候。森林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和风力的作用。大面积森林对调节全球气候具有积极意义,还可以起到冷却、加湿和净化空气的作用。第五,保护水源。林冠可以防止雨水直接侵蚀地表。树的根部将土壤保持在固定的位置并吸收水分。落叶和枯枝也能吸收大量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第六,保护耕地。森林和防风林能减少风、干旱和洪水的侵害。森林地带可以大幅降低风速,减少水的挥发,提高湿度。
此外,森林还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美化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作用。
4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方法对策
4.1 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森林保护的公共责任,如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继续努力改善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们明白保护森林即是保护家园,每个人都要有保护森林的责任和意识。森林灾害包括森林病虫害、森林火灾及森林气象灾害等。森林灾害的防治应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对于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的森林病虫害(如松毛虫、油桐尺蠖等),应建立长期监测网,加强虫情、病情的预测、预报工作,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破坏性严重的森林火灾,除了加强护林防火规章执行力度外,还应建立火警预警系统,加强护林防火组织。至于气象性灾害,在林业生产布局中应予以充分考虑,可通过“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办法预防,把气象灾害对林木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
4.2 着力限制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沼气、煤炭、电力、太阳能及风能等能源与木材的替换,减少加工商和餐饮业的木材消耗。二是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实施生态旅游工程,变森林“毁林”为森林的“愿景”,努力增加农民生态旅游收入[3]。三是加快发展非木材森林资源产业,鼓励和支持种植(养殖)药用植物、野菜、野花、野鸟等林下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4.3 改变传统造林方式的弊端
第一,严格限制对天然林的采伐,人工林也应有选择地采伐,不能盲目采伐。第二,禁止山区光植,不得以开发新树种为名破坏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第三,茶果产业发展应向缓坡、草原、荒地、漫滩拓展。第四,不得破坏森林物种,不得人为破坏植被生态。第五,从疏林到种树种草,逐步加大绿化力度。第六,科学采伐,采伐面积不超过3 hm2,采伐区间距不小于200 m[4]。
4.4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并严格执法
目前,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林木的大量需求给伐木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利润,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偷伐的处罚力度不够大,导致偷伐者在经济利润的诱惑下铤而走险。虽然我国提倡植树造林活动,但人工种植林生长的速度远远跟不上砍伐的速度,导致森林资源持续减少。为了阻止这一趋势,国家及政府部门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大对偷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并强制性地对伐木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这样才能保证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另外,法律法规出台以后更要严格执行、加强监管。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伐木人员和森林周边生活人员进行法制宣传,让其知晓破坏森林资源的严重后果,只有危害远大于利益,偷伐人员才会产生敬畏,从而减少乃至避免偷伐现象的出现。执法部门也要坚守林业生态红线,坚决对非法征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依法予以打击治理。加强林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各级林业部门要以开展“七五”普法宣传为契机,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依法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努力营造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法治环境。
要认真落实《吉林市森林资源管理条例》,逐级夯实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责任,坚持镇办每月检查一次、县区每季度督办检查一次、市级每半年督办检查一次,通过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执法力度,各级森林公安、林政执法队要深入林区,开展巡查,对于群众反映和巡查发现的案件线索,要及时调查,依法处理到位,并按照“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4.5 建立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
一是成立全国林木资源环境保护协作组织,形成协作制度,定期和协作组织成员见面分析环境状况。严格落实领导负责制,各主管部门明确具体责任,由基层的森林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好护林队伍。二是明确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人,明晰各级责任,明确落实全国森林资源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和各级负责制。形成合理的森林保护责任制,各基层单位森林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加大巡逻力度。
4.6 完善伐木指标机制,促进林业发展
地方政府不再制订年度木材年度生产的集体计划,将伐木配额与木材生产计划相结合,并将伐木配额作为统一的控制目标。各省林业局应根据开放、公开和公平的原则,科学分配伐木指标。具体而言,伐木指标可以根据森林资源总量、可回收资源的比例和森林养护任务划分给集体森林种植园、集体森林合作社组织和相关企业。在社会监督下,通过互联网、报纸、杂志和广告牌及时向社会公布伐木指标。禁止向无森林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出售、转售或分销木材。在关闭山区和禁止家庭商业化的伐木方面,应与森林所有者协商,同时维护他们的业务独立性和合法收入的权利[5]。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的集体森林区可以通过城市林站进一步将伐木指标细分给行政村庄、农民,同时充分考虑到众多的森林农民和森林经营者。共同受益人可以集体使用与同一个行政区农民相同的减排目标。
4.7 利用先进科技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
第一,使用无人机监测森林中的病虫害。无人驾驶飞机可被用于对崎岖不平的山区、广大的人口和地形进行勘测,精确确定树的确切位置,并确保病虫害报告的及时性。第二,将监测技术应用于森林火灾预警。利用在线监测技术和指挥系统,及时建立火灾信息数据库。在森林中建立防火塔,安装远程消防录像设备,以监测超过48 562.3 hm2的森林面积。第三,使用智能巡逻系统管理护送队。在24个专业森林保护小组中,292个已并入智能森林业务系统,从而加强了专业森林管理人员的管理,保护了超过60.7万hm2的自然森林。
5 结语
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增强,森林资源在生态系统建设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森林资源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持续提高森林质量,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