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思考

2021-12-0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学史教师队伍党史

赵 倩

(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深化研究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中国共产党史及精神谱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推进“十四五”新征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举措。

一、加强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学史明理,有利于建立唯物史观

加强党史教育,培养高校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国际力量的变化致使各国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国际地位等方面随之变化。一些国家为了维护国际地位,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煽动舆论实施“文化冷战”、“政治转基因”,不断地对其他国进行“颜色革命”。与此同时,历史虚无主义残渣变本加厉地再度涌起,对于缺乏正确唯物史观的人,尤其是意志薄弱的青年学生会动摇其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理论、对国家制度的坚定信仰。

强化党史教育能够引导广大青年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趋势。党史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够充分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广大青年正确认识建党百年的艰辛历程;有利于正确理解缘何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必然选择,以及坚持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和厘清历史真相的意识。从这个角度,党的历史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智慧教育。这种政治智慧使学生在观察国家命运、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具备了深刻而科学的理解力、批判性思维与政治判断力,也有助于学生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2]

(二)学史增信,有利于增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党史教育的成效,首先要体现在大学生对于党的纲领和理论的正确认识,尤其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领悟。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增强民族自信最坚实的基础,通过党史学习提高青年的政治判断力和领悟力,让大学生自觉地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落实“两个维护”,树三观扬正气。在新时代,坚定信仰信念,有助于广大高校学子深刻理解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3]“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4],不断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党史教育,普及党史知识,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心入脑。

(三)学史崇德,有利于厚植爱国情怀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思政课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即培养大学生拥有崇高的个人道德操守,强烈的爱国情操、坚毅的政治信仰、明确的大局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崇德,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学史崇德,是通过学习党史汲取精神养分和力量源泉的深刻体现,涵养崇德向善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有效引导青年学子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奋斗力量,传承弘扬优良传统砥砺前行,培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5],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夯实爱国主义情怀。

(四)学史力行,有利于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史力行,是学史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大学生学史力行,自觉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将学党史、悟思想的成效转化为爱党爱国的实际行动。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能为广大青年增知、解惑、定心、聚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掌握党史知识是基础,关键是要把党史中的知识、经验、道理、方法,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动力,转化为实践行动。“力行”是评判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尺,也将贯穿于各类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二、高校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高校教师培养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构建高校教师培养体系可以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个方面的素养要求[6],更要具备历史、政治、文化、哲学、教育学等综合的专业学科知识。思政课教师是关系到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塑造。因此在党史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脚踏实地努力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名师辈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学教师队伍关键在于:一方面要重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思政教师党史教育培训,重视思政课教师培养,拓展教师的知识储备,树立始终坚定对学生生命成长负责的教育信仰,提升党史注入思政教育教学的胜任力。定期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讨交流教学共性问题,促进各门课程精准定位、差异衔接,以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进一步把握党史专业知识里的思政成分,力求做到讲好、讲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党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取得实效性成果。高校思政课,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党政领导示范引领作用,即高校领导带头进课堂讲思政课,以充分推动党的历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地位和认同。深入开展教师队伍党史学习教育等综合培训,对教育者创新党史教育、党性教育、上好思政课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引领思政课教师针对党史融入思政课程进行研学;围绕相关主题开展专项课题研究,探索总结创新成果,创新形式。

(二)探索教学方式改革创新,夯实党史教育的思政之基

党的历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需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起来,把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育、文化知识等各个环节,确保党的政治建设各项要求在教育领域落实落细。党史融入课程思政,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开展集体教学、互动式、研究式、体验式、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活动,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研究式教学模式。

第一,课堂教学是思政工作的主阵地。党史有机融入各门思政课必须坚持科学的唯物史观,做到政治性和理论性相统一。教学布局和内容安排必须符合教学目标需求,要突出基础理论、党性修养等方面的教学。在主体教学布局和内容安排方面注重规范性与动态性,把扩展知识、增强素质、提升能力与厚植爱国情怀相结合。尝试讲授式教学与研究式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学习理论与研究问题相结合,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吸引力。要注重党史与不同学科结合时,教学内容的动态性与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要求思政教师提前做好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确定设课范围、设立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将理论讲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精确定位、精心设计、精准施教。

第二,扩大课堂范围,结合生动实践讲好思政课。现在的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政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多姿多彩的党史思政实践课程,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实践活动是党史融入思政课的关键环节。首先,开展党史实践活动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有效延伸与拓展,是推动思政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强化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的重要手段。注重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塑造浓厚的育人氛围。充分用好党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旧址、遗址等红色资源、红色基地,让学生更为直观与客观地感受红色政权建立的艰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与牺牲。心灵的震撼力和精神的感召力会促进大学生主动学习,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程实践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感受党史国史的艰辛历程,以传扬红色精神为着力点,寻访红色风景、红色初心,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其次,把握好重要的节日、历史纪念日。注重在清明节、五四青年节、建党日、建军节、国庆节、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有特色的实践活动。结合实践讲思政课,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党砥砺前行的百年历史,深刻感悟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践把握住学生的关注点,立足现实分析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准确把握党史思政课的切入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结合我们国家不同的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教学活动不仅要重视党史思政课知识层面的积累,更要注重大学生精神层面的提升。倡导学生运用理性的辩证思维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建立并筑牢思想意识的堡垒。再次,通过大学生做红色基地讲解员、讲思政课比赛、制作党史或思政短视频等一系列实践教学方式,提高青年学子的参与度,加强大学生对党的发展历史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猜你喜欢

学史教师队伍党史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第一次学党史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③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④
百名支书感党恩 学史力行话振兴①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普洱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