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实践及思考

2021-12-01彭昕星姚震寰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空间图书馆服务

彭昕星,姚震寰

(1.吉林财经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7;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空间作为图书馆的重要资源,是图书馆拓展服务、探索转型的根基与保障,空间改造与服务创新日益成为高校图书馆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弱势

(一)传统意识亟需改变

空间改造不再是简单地对物理空间进行改造升级,即单纯追求舒适的阅读空间、文献资料检索的便利性和为读者提供交流互动的空间,而是向多样化的需求转变,甚至是对传统服务功能的颠覆,而不仅仅是拓展,是在职责功能上有更深入地改造,比如数字资源的开发、人工智能的探索,从而满足不同读者需求。

1.目标不明确。空间改造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次性达到最优水平,而是要不断地改造—评估—反馈—再改造,在循环反复中进行,这个过程是逐步完善,循序渐进。

2.对目标结果的反馈不清晰。空间改造效果不是都会在短期内迅速呈现,一些隐性的效果都是要经过长期实践调研才能得到反馈。

(二)规划实施进程缓慢

图书馆空间改造是对传统图书馆进行创造性、有规划性改造的系统工程,以满足读者需求为目的,科学规划、系统实施。但经过近20 年的发展,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仍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缺乏长远规划。图书馆空间改造制定长远规划十分重要,有助于实现改造的可持续性,对于控制改造成本、征集读者建议、完善设施配备、拓宽服务内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资金匮乏。图书馆空间改造的资金投入有限,加之社会募集的资金不足,严重影响改造进程,资金不足成为国内部分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实施空间改造的主要障碍。第三,空间狭小。空间改造的目的之一是要提升服务的内容和多样性,没有充足的空间支撑使空间改造成为无本之木,已经成为部分图书馆空间改造的难点,不利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三)执行标准缺乏系统性

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改造的过程中会根据读者的需求、意见反馈和发展规划等实施改造,改造标准、改造进程、管理内容等都要求有一定的系统性,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群体是学生,其创新意识和个性化意识较强,图书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会融入特色元素,使各个图书馆的差异化特征明显,此类图书馆的改造没有借鉴性,因此影响空间服务效果的比对和提升。一是缺乏空间建设标准。空间服务基础设施的内容参差不齐,个性化设计虽然能体现图书馆的空间特点,但过度追求个性化则不利于提升整体服务标准和拓宽服务内容。二是缺乏管理标准。规划制定过程中对于管理人员的责任划分不明确、标准制定不清晰,导致后期对服务设施的维护存在疏漏,尤其对影音设备的维修保护没有做出合理分配。三是缺乏服务标准。对服务进行量化也是空间改造的内容,优质的服务内容能有效提升空间改造的舒适性和便捷性,服务标准的规范化会提升空间改造的效率和质量。完善的服务标准是实现图书馆空间改造可持续性的重要保障,包括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可持续的发展规划、科学的管理方法、责任明确的制度规章等。

二、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驱动力

(一)将第三代图书馆形态作为空间改造的灵魂

吴建中提出的第三代图书馆源自上海图书馆东馆筹建调研,第三代图书馆注重空间形态的转变,以满足读者多元化需求为目标,实现空间的多功能化,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鼓励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体现文化包容性,通过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逐步拓展,融入创新性、多样性、科学性等特点,以更多视角、更广视野来实现图书馆空间改造形态的多元化,关注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共享形式的多样性。从满足读者阅读到满足读者交流分享;从查找借阅文献到信息资源共享;从学术交流到实践探索,长远来看,空间形态的发展促进读者不断进步成长。二是空间资源的技术进步。智能图书馆的发展为图书资源的数字化提供了可能,摆脱了物理空间的限制,通过大数据的处理运用可以直观地了解读者需求、借阅频率、阅读轨迹等,方便图书馆掌握更多信息,从而有利于空间改造的智慧化和数据化。三是空间服务融入文化元素。在满足读者进行学术交流、学科研讨、创新协作等方面的需求外,实现空间服务功能的多样性,不仅提升了读者的文化素养,而且丰富了图书馆的空间改造内容。

(二)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空间改造的重要内容

随着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的日趋完善,读者参与到更多的创新实践中来,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的出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空间的作用不断拓展,读者可以进行创意设计、文化交流、学术探讨、科研攻关等,而不仅仅是简单地交流互动,为创新创业提供多种可能性和交流平台,更注重前瞻性和读者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改造过程中的历史担当。二是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图书馆协同育人的责任和担当。教育部2015年12月31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在借阅、检索、查找文献等方面提供的服务具体而全面,即对信息服务职能的发挥更具系统性、规范性,但在教育职能上作用较为单一,在创新培养、人文素养提升、艺术熏陶、学科应用能力、文化品格等方面也应包含在内,使图书馆的空间改造真正成为培育创新人才、提升读者素养的重要载体。

(三)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与服务模式多元化

空间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从最初的纸质收藏、读者借阅、文献查阅到数字化资源的整合、智能化服务的提升,再到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逐步发展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也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在空间改造中不断摸索前进、谋求创新发展的轨迹。

1.阅读空间的泛在化和层级化。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读者阅读的空间限制越来越小,纸质化阅读向电子化阅读转变,阅读的便捷性和“云阅读”的发展使图书馆空间改造方案更具探索性,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阅读的乐趣;另外,在阅读内容上也更加广泛和直接,读者的信息反馈可以使图书馆直观地看到读者的阅读内容、花费时间和兴趣爱好,高校图书馆在对详细记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内容推送,注重数据的精准性和严谨性,从而增加读者收集分析数据的便利性。

2.交流空间的多元化和社群化。一是交流空间的多元化拓宽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从最初只满足简单的学术交流到文化领域的学习探讨、艺术交流互动、科研成果的分析、实验课程的设计等,同时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和服务标准逐渐提升,在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智能化服务上满足交流空间的多元化选择。二是发挥群体效应,促使个体不断发展壮大,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吸取集体的能量,为群体提供发展空间,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使社群化功能发挥到最大,使读者在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知识拓展等方面得到提升。

3.创客空间的专业化和体系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是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和专业选择的重要内容,而高校图书馆正是创新创业的“发源地”。首先,创客空间的规划布置要完全符合创新发展的要求,设备、场景、流程等都在标准化监督下实现。其次,创客服务要具有长期性、前瞻性,服务标准规范化,配备专业管理人员,把提升读者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图书馆的一项长期工作,注重可持续性和动态性。

4.文化空间的开放化和融合化。首先,高校图书馆文化空间的建设肩负着提升读者文化素养、彰显学科包容性的使命,以及培养文化自信、鼓励文学创作、进行文化赏析、组织学者论坛、开展诗词朗诵、学习交流古典音乐等多种形式的文化内容,可以开阔读者视野,提升文化内涵,增强读者对文化的感知力。其次,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鼓励不同学科内容、艺术形式相互影响,融合发展,读者不但丰富了跨学科内容的学习,而且在融会贯通中提升了文化自信。

(四)将能动型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重要内容

能动型人才培养是大学图书馆空间再造全面进入内涵发展、品质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需求和表现,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读者的视野和各项能力的提升。

1.学习环境具有建设性。以满足读者能力和素养提升为长远目标,从简单的阅读功能向创新创意转变,从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角度分析,提升读者的参与度,倡导实践和体验,同时图书馆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到为读者提供多渠道的服务模式中来,增强读者的主观能动性。

2.构架能动型学习空间。能动型学习空间对空间改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间改造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再升级,更要融入数字化元素,激发读者潜能、培养学习兴趣,最大化减少空间的局限性,多维度、多场所满足读者对知识的需求,数字化阅读空间的推广,在服务水平和标准得以提升的同时,使服务效能得到有效发挥,拓展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不再枯燥,通过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激发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培养能动型学习能力。能动型学习能力是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核心和关键,大学图书馆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突破组织边界,推进读者学习能力的跨越式提升。首先是推理判断能力,读者在对信息分析、数据处理、文献检索等方面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对知识的探索、分析、总结、归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其次是探索能力,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图书馆空间改造中的重要环节。再次是协作能力,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交流合作、相互学习、激发灵感、共同进步,发挥群体优势等,在社群互动交流中提升读者的协同创新能力。

三、高校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原则及建议

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满足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转变服务理念,拓宽服务渠道,优化服务功能,图书馆进行空间改造变得尤为重要,交流空间、学习空间、文化空间的逐步实施,为高校图书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

(一)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原则

1.把握国内外业界发展态势。空间服务理念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国内高校在准确把握国内外空间服务研究理念与实践、对国内空间改造的现状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基础条件、空间布局、信息技术水平等,有效进行空间改造,突出了空间服务特色和未来发展理念,更加便捷高效地为用户服务,实现了空间服务的多元化。

2.制定切实有效的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将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定位、方向目标、设计理念、服务对象纳入其中,将大学图书馆发展规划中的服务发展目标作为制定规划的前提,在信息共享、人员配置、空间特色、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在空间共享上设计学习空间、休闲娱乐空间、文化空间、展览空间等,更多体现服务的人性化、便捷化。有效利用空间的可延展性,根据用户信息行为的需要设置合理的共享空间,从传统的以借阅为主发展成以信息化为目标的创新、合作、共享的空间,并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

3.切合用户的空间功能需求。高校图书馆针对服务对象可制定科学合理的空间改造,空间改造思路应以服务对象的主要需求为主,以阅读空间为例,可以开设有声阅读区,满足学生对部分学科的阅读需求,由于其对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需要图书馆在前期的空间规划上有周密的规划设计,满足读者深层次的阅读需求和多元化的服务内容,获取舒适愉悦的阅读体验。以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为主的文化艺术交流空间,要注重艺术性和个性化;以阅读为主的空间改造应注重阅读推广、传统文化推广的人文交流,满足各个空间的实际应用条件,结合具体实施风格、创意规划,提升用户体验,为图书馆的多元空间发展注入活力。

4.设计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优化空间功能布局以期更好地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服务理念上寻求创新,服务方式上寻求多样性,在对传统服务空间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增加数字资源空间、阅读交流空间、文化发展空间等;在阅读区域可根据高校学科专业的特殊性划分不同功能和服务特色的空间。由于空间资源的有限性,在资源的利用上,凸显功能的有效性和布局的合理性,尤其在设计理念上,综合考虑空间的局限性、资源利用的效率性、用户的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全方位布局、多元化设计,科学合理规划,最大程度地实现空间功能布局的完善。

(二)图书馆空间改造的建议

图书馆空间改造的理论和实践日趋完善,改造案例日益增多,更多的经验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学习,下面针对高校图书馆的空间改造提出几方面建议:

1.开展读者需求调查。在图书馆空间改造之前,即规划设计阶段,深入了解学生的阅读偏好、专业特性、交流需求,积极与读者进行沟通,既能够熟知学生对空间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又能听取学生对空间改造的建议,在空间设计上融入前沿的元素,使空间改造更具灵活性。

2.实施空间改造评估。空间改造评估可以在改造前和改造后都进行评估。在实施空间改造前,了解用户的空间需求,分析用户在空间利用上的行为特点,从而可以在服务细节中得以完善改进,进一步实现服务功能的细化、拓宽和层级划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在空间改造后进行评估,可以对改造成果进行及时反馈,对改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弥补,以便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空间改造评估体系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展现图书馆空间布局规划是否合理、实施效果是否达到预期,也有利于图书馆服务工作有序地推进,是图书馆空间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3.优化空间功能设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如何对已有空间进行功能完善设计,引入先进技术设备,满足不同功能需求,这对图书馆的空间改造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准确预测和分析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需要,发挥图书馆的空间功能的前瞻性和拓展性,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提升设备资源配置。数字资源空间利用的广泛化和普及度,要求高校图书馆既要在物理空间上提供舒适的桌椅、交流学习的影音设备、护眼的灯光照明等,又要在数字空间上提供大量优质资源。

5.拓宽多方协作途径。首先可以成为学术交流的场所,和学校科研部门合作,邀请知名教授学者做一场学术报告,为读者提供学习探讨的机会,或者举办辩论赛、演讲比赛等;与校内学生组织合作,举办丰富多彩的创新创意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校外科技文化机构合作,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丰富业余生活,使图书馆成为多方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应整合多方资源,协同合作,互动交流,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空间。

猜你喜欢

空间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图书馆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QQ空间那点事
服务与咨询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