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应用的研究
2021-12-01李函真
李函真
(西交利物浦大学,江苏苏州215000)
当今世界,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强大的技术优势以及功能属性,电影行业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电影制作能够在虚拟现实技术、智能跟拍技术、图像自动合成技术,以及高清数字摄像机、数字放映机等的强大辅助作用下,不断突破传统电影创作中遇到的各类现实阻碍及不足。[1]由此在实现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我国的电影制作转向现代产业化发展之路。如今在我国电影市场化发展日盛的当下,数字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众多电影人关注的重点,是未来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近年来在欧美等电影产业大国的影响下,我国电影人也开始了对数字媒体技术的探索之路,在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广泛应用、实践的基础上,为我国电影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数字媒体概述
(一)内涵
数字媒体作为一门工学学科存在,它以二进制数的形式对信息进行记录、传播、处理、获取。在网络信息时代愈加发达的今天,数字媒体的发展不再单单是互联网行业自己的事情,数字媒体正在以其独特的方式对消费者消费行为构成深刻的影响,进而对整个制造业、消费业等领域的发展构成间接性的强烈冲击,成为实现全产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在整个社会的变革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从分类组成的角度来看,数字媒体依据不同的分类方式组成类别也是各不相同的。以时间属性为界,可分为以图片、文本为代表的静止媒体,以视频、音频、虚拟图像等为代表的连续媒体;以来源属性为界,可分为以数码机器拍摄的影像、数字电影电视、MP3 数字音乐等为代表的自然媒体,以及由计算机合成的语音、音乐、文本、图像、动画等为代表的合成媒体;以元素属性为界,可以分为单一媒体、多媒体。
(二)特征
数字媒体技术之所以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驱力,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优势所决定的。不同于传统的以传播者为中心的媒体信息传播方式,数字媒体集信息公共传播、服务、交流互动、文化娱乐等于一体,将重心转移到了广大受众身上,意在满足广大受众对形式各异且多元化媒体信息的需求。具体而言,数字媒体技术的显著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播对象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数字化的媒体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模拟方式需要占用较大电磁频谱空间才可以进行媒体信息传播的局限。只要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移动客户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数字媒体信息的传播者;二是,传播内容具有海量化的特征。数字媒体技术以网络世界为依托,网络上海量的资源,如网络小说、数字电视、网络新闻、数字摄影、动漫、游戏等都可以以数字媒体资源的形式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三是,传播方式具有显著的双向交互性特征。数字媒体传播打破了信息传播受限于时间、空间的限制性问题,在数字媒体传播当中,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更能够随时进行角色的转变;四是,传播效果极具人文技术气息。数字媒体传播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能够对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媒体信息进行集中制作,在融合多种媒体表现方式的基础上,可以达到“1+1>2”的效果。在增强信息传播实效性的基础上,达到与人文技术相融合的效果。
二、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工作的影响
(一)促进了电影视觉画面的丰富化
早期的电影制作工作受技术限制,无法将声音、色彩、背景等融为一体进行艺术化制作,因此在视觉上来看就显得平平无奇。而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加入,不仅能够为电影制作带来丰富多样的文本资源,更加深了三维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动画制作技术等与电影制作的结合。这为电影制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能够促使电影制作者可以以丰富的数字媒体文本资源为基础,依托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技术来进行电影视频、音频的制作,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栩栩如生且极具冲击力的电影画面。在对观众多感官进行刺激的基础上,加深观众对电影画面所呈现内容的理解力、感知力。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2015 年由李安导演拍摄并制作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无论业界对该电影叙述手法、主角演技等的评价如何,但该电影在创作的过程中却真正地将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推向了极致。通过使用特殊影像格式“Immersive Digital”(沉浸式数字),实现了120帧速率的拍摄,使3D电影的视觉画面真实感更加突出。
(二)实现了电影拍摄工作的高效化
通过对早期电影制作流程的研究,可以看出场景布置通常是一件极为耗时耗力的大事,极大的挤占了电影制作本就不充足的成本。这一情况的存在,不仅从资源上对电影制作构成了一定的压力,更成为了导演、编剧对电影情节设计的一个重要阻碍。从而造成了老电影布景单一化的一个突出问题。而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凭借其强大的视频、图片制作技术,对大型建筑场景进行计算机模拟,为电影镜头的灵活拼接、剪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此不仅使以往复杂的场景搭建工作更为简便,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场景搭建所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2]
同时,还可以在3D 虚拟现实技术的作用下,更为逼真地还原电影制作所需场景,使所搭建场景更接近理想化效果。这对于增强电影画面质感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最大程度地加深观众的视觉感受,使观众通过高清、逼真的电影画面,实现沉浸化观影。如国外的《阿凡达》、《哥斯拉大战金刚》、《指环王》以及漫威系列英雄大片,大场面、大场景以及虚拟角色、动物等的制作都是在数字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实现的。
三、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
(一)在电影拍摄中的运用
电影拍摄包含了众多内容,是一项极为繁复的工作,具体来讲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电影场景构建、人物造型创作两个方面。
1.在电影场景构建中的应用
无论是电影叙事流程、故事情节的设计,还是视觉素材、音乐素材的布设,其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力营造一种极具真实感的观影体验,以此来深化观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3]以往的电影场景搭建多是通过实景模型、绘图等传统方式,借助大量的人力来实现。
自上世纪90年代伊始,随着数字绿幕技术的出现,电影场景搭建也逐渐由绿幕替代,之后随着数字CG 技术的出现,更是为电影创作者搭上了想象的翅膀,使创作者可以依据故事主体,自由地创作镜头脚本。平平无奇的绿幕赋予了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在计算机场景设计呈现中,绿幕可以是一扇门、一片草地、一座大山、一片海,只要是人类思维能够想象到的事物,都可以用绿幕来呈现。加之如今大火的VR 虚拟现实技术所具备的强大三维立体成像功能,更是为电影场景的制作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使场景的呈现不仅可以接近故事背景,更符合电影情节需要、贴合影片叙事情感,使观众仅仅通过单一的电影场景画面就能够感受到影片所要带给人们的神秘感、危机感、悬疑感,从而达到扣人心弦的目的。
如,2010年拍摄的《盗梦空间》以及2016年拍摄的《奇异博士》都是在对绿幕、CG 技术、VR 技术的综合运用下,借助绿幕的作用,以真实场景为素材进行纯数字化模型的创建,由此来达到一种建筑物形态扭曲变形的效果。而我国在2020年年底上映的《流浪地球》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运用到了这种虚实相结合的场景构建手法,因剧情需要该剧大部分拍摄在室内绿幕前完成,场景塑造主要通过背景扣绿合成预览、VR全景素材导入光源匹配、CGI 3D模型导入匹配。尤其是影片中大多数雪景的营造就是建立在大量冰岛冰雪环境实景拍摄素材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用于室内驾驶车辆内外光线、景物透视关系的营造,以及冰原场景的创建。在以绿幕、CG技术、VR 技术等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技术的加持下,技术成为了“生万物”般的存在,能够让电影场景构建更加精细、完美,从而让观众在听觉、视觉的双重刺激下,实现沉浸式观影。
2.在人物造型创作中的应用
人物造型创作是除场景构建外,影片制作者最为关注的另一个要点内容,从技术层面来看,对人物动作、表情的准确把握,能够最大限度拉近观影人与电影中人物之间的距离,是真实与虚拟之间的边界被打破,从而激发观众内心情感,使观众能够深切感受主角的悲喜。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的人物造型创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在动态捕捉技术、CG动画技术的作用下,来增强人物造型的真实感。
如在电影《阿凡达》、《魔兽》等的任务造型创作中,就大量地运用到了动作捕捉技术,通过在演员身体关节、头等重要部位防治跟踪点的方式,辅助摄像机依据相应跟踪点运动数据来完成对各个跟踪点的位置捕捉,并在后期的计算机软件制作中依据这些运动数据进行三维坐标的绘制。由此完成对人物各个动作运动路径的描述,使CG 动画技术下的三维角色建模更具真实性,实现技术创作与演员表演的完美结合。
此外,在《阿凡达》的拍摄与制作中,为完美地贴合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设计人员在创作过程中还联合技术人员开发了一套精密的面部表情捕捉、跟踪技术,通过捕捉演员的细微面部表情,来完成后期的虚拟人物面部造型创作。这一技术在之后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在全球著名影视特效制作公司数字王国技术团队的作用下,一套最为先进的动作捕捉程序被运用在电影拍摄拍摄过程中。演员通过佩戴装有高帧数摄像机的特制头盔,来及时、完整地捕捉演员每时每分的面部信息,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分配给已经构建好的三维角色模型,最终在系统的作用下自动生成生动鲜活的面部动作,使创作出来的虚拟人物更具血肉气息。[4]
(二)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贯穿于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当中,对电影制作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数字媒体技术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功能优势,推动着电影制作流程的日益简洁化,将那些繁杂、冗余、低效的部分剔除到电影制作流程之外。具体而言,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电影的前期筹划阶段,导演为做好后期电影拍摄准备工作,往往需要绘制大量镜头脚本,工作量较大且耗时耗力,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导演的分镜头脚本创作提供了强大的辅助作用,使导演能够利用计算机数字媒体制作软件灵活创作、修改脚本,由此来获得最佳拍摄方案。
2.在电影的后期制作剪辑阶段,依托高清数字摄像机、电影制作软件的双重作用,制作人员可以依据剪辑需要,直接对所需要的镜头画面进行计算机剪切、合成,最大程度上简化了传统电影拍摄完成后大量且繁复的原片制作流程。不仅节省了制作时间,更在直接效果呈现的基础上,便于导演对画面效果的评审、改动。同时,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带来了电影编辑方式的变革,使技术人员可以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独特的数字非线性编辑方式对影片进行编辑,大大降低了影片剪辑难度。使电影拍摄素材能够直接被转换为特定的数字媒体信号,被传输到计算机数据库。由此便于电影编辑人员以多画面的形式对电影原片进行展示,在此情景下编辑人员可以在特定制作软件的辅助下对同一拍摄画面进行不同质感、色彩创作方面的尝试,还可以利用声音处理器对影片中的音频进行加工处理,最终得到最佳影片处理方案。如此不仅为影片的重复性修改提供了便利,更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影片剪辑质量、效率的全面提升。如国内电影《捉妖记》、《哪吒》、《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的创作中均大量使用了数字媒体技术。
(三)在电影发行放映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已经逐渐由电影拍摄、制作,拓展到了电影成片的后期发行、放映环节当中,用于现代化电影产业的构建。
就电影的发行工作而言,以往的电影发行主要依靠胶卷放映的方式来实现,但一部影片的拍摄需要消耗大量的胶卷,且电影的发行工作需要涉及大量的区域。此种情况下,为保障电影发行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制定专人对电影胶卷进行保存、安置、运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人力成本、运输成本方面的支出,在胶片保存不当的情况下还会对影片的质感造成不好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发行中的应用,使上述问题得到迎刃而解,可以凭借数字媒体技术本身强大的媒体信息存储、传播优势,来改变影片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使之以更为简洁、轻便的硬盘形式进行信息传输。[5]由此使身处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观众,都能够第一时间观看到品质极佳的影片。
就电影的放映工作而言,以往的电影放映依靠简单的放映机、银幕、音响设备就可以完成,即便是在露天场景也可以完成放映工作,虽然使用起来较为灵活、简便,但也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播放质感。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更为先进的影片放映设备,能够更为精准、清晰的呈现影视画面,并实现视频、画面与音频的高度匹配。如,近年来在各地影院陆续更新加装的I-MAX 系统,就是一套拥有更高解像度的放映系统,整个系统包含了I-MAX 规格的一整套完备的影像播放设备。此外,在影院中应用较广的数字媒体放映技术还有RealD、双机3D、4DX 等,在技术的直接作用下为观影者带来了高品质的观影感受,使观众不只是看电影而是真正享受其中,体验电影带来的视觉刺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技术对电影制作的影响是极为深刻而具体的,它在电影制作的整个流程当中以及后期发行、放映环节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能够依托数字媒体强大的技术优势来辅助电影制作者突破固有局限,实现电影制作层次上的升级。还有助于电影创作细节的掌控,使制作出来的成品影片更贴合创作者的期望,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未来数字媒体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发展必将继续朝着深入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在加大对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力度的基础上,于感官系统、数据库、互动系统、动态生成等方面继续发力,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继续为我国电影的现代产业化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