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鲶鱼效应”,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学校陈夏洁

数学大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鲶鱼营造效应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金家坝学校 陈夏洁

鲶鱼效应代表的是一种激励的教育概念。在现代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将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引入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使学生不再只在课堂上聆听,而是完全地沉浸到课堂中,令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也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极大发展。但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营造出良好的“鲶鱼效应”,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导课堂,还有很多的障碍需要攻克。

一、细致设计引导,营造鲶鱼效应

不论是哪一门学科,想要高效教学,都离不开对课堂的精准把控。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引导的方式营造出鲶鱼效应,让学生将视线集中于课堂,同时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也就更加愿意去吸纳知识。比如,在教授学生关于“认识钟表”的知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设计课件时采用一些色彩鲜艳的辅助图片,或者准备一些相关的钟表资料,让学生始终抱有一种新鲜感,达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通过“你还在哪里见到过钟表?”“这个时间你在干什么?”“这种表示方法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提问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呼应,以此激发学生后续的课堂关注度。

二、发挥榜样作用,营造鲶鱼效应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想营造出“鲶鱼效应”,就不得不提到“榜样”的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形成有效的引导,指引其学习方向,为后续的深度学习铺平道路。例如,在对《认识钟表》进行授课时,就可以加入若干“鲶鱼”,允许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并且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交流结果,让每个小组长充当班级学生的“榜样”,最后教师评定哪个组和组长的表现最为出众,以此让课堂进化为互相竞争的学术殿堂,学生不仅在其中吸纳知识,更会争先恐后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课堂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生活经验较为丰富的学生,结合个人的理解,对钟表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展开论述,给全班学生树立典范,以此创设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出榜样的作用,让班级优生带领内部其他学生更好地理解钟表的相关知识点,以此活跃气氛并提高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开辟道路。

三、使用激励性评价,营造鲶鱼效应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是教授,更重要的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会及时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使其在学习上更加自信,但若学生本身就具备较高的自主性,就不必频繁鼓励,仅对其突出进步给予鼓励;而若学生惰性较大,不注重学业,则应多采取激励措施助其提升行动力。同时,现在的教师往往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只重结果,不问过程,这极其容易触动学生的抵触心理。如在进行数学方面的疑问解答时,若教师如此评价:“你思路清晰,方法独到,你真棒!”“老师觉得你的朗读水平可以当一个播音员了,值得每位同学学习!”……学生听过后倍感温暖,心中怎能不涌起泛舟学海的冲动呢?学生跃跃欲试,课堂上一个个教学高潮就这样形成了。此外,在实施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准掌握不同学生的进步程度,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如此才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力。

四、引入课外内容,营造鲶鱼效应

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合理应用生活化教学策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适当地引入课外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营造鲶鱼效应的一种可靠手段。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数学与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是不可忽视的,应当得到有效利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基于生活化的教学理念,适当引入课外内容,弥补教材知识点不够全面的问题。例如,教授“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内容时,就可以举一些生活中与小数相关的例子,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机结合,拓展了课堂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教师提出一个场景:某超市内的大白菜标价为每斤1.98 元,苹果每斤4.98 元,桃子每斤2.99 元。在呈现完生活化的学习场景之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这些商品的标价展开分析,鼓励学生探索小数点在商品售价中的应用价值,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明白“小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更便于理解,学生也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再如,在讲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如“我国人口地域分布”“我国各地区下雨量差异”“全校师生男女比例”等相关数据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学生进行数据搜集的过程也是他们了解更多信息的过程,这对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非常有利。

五、引导有效实践,营造鲶鱼效应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与教师同步才可保证教学活动行之有效,学生是关键,教师作引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主角,学生仅仅作为听众。受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不懂得如何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难以培养出思维活跃、知识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倘若教师可以借助实践性教学方法营造出“鲶鱼效应”,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创新,并且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学习空间来自主学习,将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比如,教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学生利用已经了解到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去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展现自我。而在教授“垂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先教导理论知识,后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如指导学生借助测量工具测量桌面与地面是否处于平行状态、桌腿与地面是否处于垂直状态,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练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以此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再关注于理论知识灌输,而是注重实践教学,使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鲶鱼效应”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尽力做好教学改革,以科学的方式消除教学弊端,令课堂焕发新的生机。教师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主体上,令学生乐于学、敏于思,让课堂不再循规蹈矩、刻板乏味,以全新的面貌为学生带来丰盛的知识盛宴,达成了开展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双重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鲶鱼营造效应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死海效应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让鲶鱼慌起来
偶像效应
陷 阱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