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研究
2021-12-01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陈金坂
福建省厦门市新圩学校 陈金坂
小学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是将思维意识和实践进行结合,是目前先进的科学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建模思想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完成数学建模并加以运用,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一、树立建模意识,激发建模兴趣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学生的建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建模思想,激发学生建模的兴趣。比如,在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先通过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电视剧《西游记》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再根据“孙悟空将桃子分给三个小猴吃,该怎么分”的问题为引导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课学习的知识要点。这样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根据问题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在脑海中启发建模思想的构建,进而为提升小学数学的水平奠定基础。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培养感性认识
怎样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关注的问题,每一个模型都是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建模教学时,应将小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建立情境模式,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小学数学四年级《平均数》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建立这样的教学情境:为了保护环境,教师利用周末让学生收集矿泉水瓶,小红收集了13 个,小兰收集了11 个,小明收集了10 个,小花收集了14 个。(1)谁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最多?谁收集的最少?(2)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矿泉水瓶的数量是一样的?学生分组合作,一边算一边画,把数量多的补给数量少的。教师:刚才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小朋友平均收集的矿泉水瓶是12 个,列出算式:(13+11+10+14)÷4=12。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模式下,不仅在讨论的过程中建立了数学模型,还使感性认识得到提升,为以后建立建模思想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建模素材,建立空间思维
学生的建模思想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得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问题和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建模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头脑中形成数学建模的相关思维,并逐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小学数学《认识图形》为例,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两个一样的三角形,并让他们拼一拼,学生可能会拼出: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等,每一种拼法教师都让学生一一展示。教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学生:长方形。教师再轻轻一拉,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平行四边形。教师:那谁来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呢?学生:对边平行,对边相等。教师顺势引入课程,借助学具或利用表格引导学生绘制平行四边形。教师总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电动门、推拉门、挂衣架等等。随即教师拿出四根小棍,让学生摆出平行四边形,学生动手体验一下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主动完成数学建模,进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建模素材,培养了高水平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培养抽象思维,展开建模实践
在数学模型的建立中,通常都是从一个抽象的事物中演变成一个实物模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结合抽象的数学思维展开实践。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相关模型中找出知识点,并加以分析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模型的特点。以小学三年级《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找找生活中所见的轴对称图形,如脸谱、杂技、折纸、树叶、五星等,随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进行数学建模实践,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将轴对称实物与知识联系起来,完成轴对称的建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能有效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并逐渐提高学生完成建模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建模兴趣,为今后高效的数学课堂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