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游仙区鲜粒豌豆产业现状及需求调查
2021-12-01陈胜荣何剑桥程学敏田露申
陈胜荣,何剑桥,曾 彦,郭 伟,程学敏,田露申*
(1.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绵阳 621000)
鲜粒豌豆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1],风味鲜美,有益脾胃、助生津、除呃逆、止泻痢等功效。常食对脾胃虚弱、小腹胀满、呕吐泻痢、烦热口渴等症均有疗效,对增强人体新陈代谢功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它既可炒食、煮食,也可制作罐头食品、速冻食品等,是一种广受人们青睐的蔬菜。四川各地都有种植,但种植分散,目前盆丘区仅绵阳游仙区种植稍具规模。为此,笔者通过现场调查、入户走访、电话访谈、资料查阅等方式对该地鲜粒豌豆产业发展状况作基本调查。
1 产业发展现状
1.1 区位环境
游仙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5℃,日照1298h,无霜期280d以上,年平均降水量约990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平坝浅丘地形,境内山丘连绵,但坡度平缓,土壤良好。以紫壤土、黄壤土、冲击沙壤土为主。总人口56.8万人,耕地面积3.64万hm2。
1.2 生产区域与规模
主要分布在小枧镇建华场和信义镇观太场,其它乡镇零星分布。常年生产面积约266.67hm2,年产鲜豌豆荚3~4千t,年产值800~1000万元,是当地农户小春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主要栽培模式
主要栽培模式为鲜粒豌豆/玉米套作或净作。豌豆于每年11月份播种, 3月下旬至4月中旬蔬菜淡季收获上市。这既丰富了市场以及人们的菜篮子,同时也提升了豌豆生产价值,是其他蔬菜不可替代的。同时收获期提前,减轻了轮作倒茬时茬口衔接矛盾。播种方式一般采取宽窄行撬窝或挖窝点播,宽行一般为80~100cm,窄行40~60cm,窝距25~30cm,每窝播种3~4粒,种植密度12~15万株/hm2。
1.4 主要品种及种子来源
均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种植,种子一部分由经销商提供,一部分是农户在农资门市自行购买,还有一部分是种植户之间相互串种或自留种。品种主要为中碗6号,改良中碗18,台湾甜豆、大青夹、长寿仁等。
1.5 施肥
施过磷酸钙300~450kg/hm2、复合肥150~300kg/hm2,折合施纯氮22.5~45kg/667m2、纯磷52.5~75kg/667m2,全部做底肥撒施。叶面施肥较少,仅有少量户主对个别较差地块喷施磷酸二氢钾。
1.6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等;主要虫害有潜叶蝇、小卷叶蛾、蓟马、蚜虫等,一般在苗期防治潜叶蝇、小卷叶蛾、蚜虫,花期防治蓟马、潜叶蝇以及病害等。全生育期防治病虫3~4次。
1.7 销售收入与销售渠道
鲜豆常年平均产量在11250kg/hm2左右,平均价格最低为2元/kg,最高为3.2元/kg,产值在2.25~4.2万元/hm2之间,销售主要由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如农家鲜家庭农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如绵阳市东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在产地设点收购,经销商统一价格收购和对外销售。产品中既有适合川渝口味的白皮豌豆,也有耐长途贩运的厚荚长寿仁等。高峰时段,每天可收购豌豆20t以上。
1.8 生产积极性高,面积稳步提升
由于鲜粒豌豆经济效益较高,茬口衔接好,管理相对简单,近年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并逐步辐射到附近乡镇。据调查,观太场生产面积从2018年2.7hm2,到2021年逐步增加到3.6hm2,年增长11%以上。经销企业经营良好,积极性高,仅绵阳市东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经销鲜粒豌豆收入20万元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多,质量不稳定
品种虽然有中碗6号,改良中碗18,台湾甜豆、大青夹、长寿仁,但根据调查的6户农户,其品种主要显示为中碗6号、长寿仁,但杂株率从11.6%~17.5%不等;没有品种区划,同一户基本种植2个或以上品种。
2.2 栽培及管理措施不到位
播种密度不足,播种密度一般应控制在18~22.5万株/hm2之间;施肥不尽合理,据李益仙[3]研究,菜用豌豆施N 171.0kg/hm2、P2O5232.5kg/hm2、K2O 178.5kg/hm2的情况下产量达到最高,李玲等[4]认为豌豆的最高产施肥量为N 160.4kg/hm2、P2O5124.4kg/hm2、K2O 57.5kg/hm2,因此,推荐施肥水平为施N 120.0~150.0kg/hm2、P2O5120~150kg/hm2、K2O 120~150kg/hm2。病虫防治随意性高,没有针对性,结夹后期雨水增多、温度迅速升高、植株个体量增大,病害多重叠发生,加之农户管理不及时、或用药不对路等造成用药效果差。表现在荚果上褐斑病、灰霉病病荚率高,严重影响商品性。随机抽样调查发现,病荚发病率达到12.7%,且选捡的病荚只能剥粒销售。
2.3 规模不大,产能不足,没有形成产业
没有统一规划,全由农户凭感觉确定种植面积大小,虽有部分区域种植成片,但大多被安排在闲散地、瘠薄边远坡耕地零星种植,即便是种在正地,也多是因为轮作倒茬、休闲养地处于附属地位。
2.4 采摘鲜荚费用显著增加
由于没有机械采摘设施,只能人工采摘。但随着社会物价的上涨,采摘费用显著增加,达到0.8~1.0元/kg,且多为妇幼老人,采摘缓慢。同时单日采摘量少,既增加了鲜粒豌豆生产成本,又不能满足市场销量需求。
2.5 缺少冷藏设备
菜用豌豆属鲜时蔬菜,鲜产鲜销,不耐常温贮藏,特别是白豌豆虽是川渝人喜爱,但极不耐长途运输,仅有绵阳市东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有一个60m2的小型冷库。为防止腐烂变质,长途运输途中往往只能采用喷淋降温。
2.6 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产品全部鲜产鲜销,没有加工龙头企业,价格受市场影响极大,容易大起大落,农民收入不稳定。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政策引导
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融合发展。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并带动普通农户连片种植,建立生产管理全程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规模水平。引导鲜粒豌豆优势区示范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提高产业整体规模效益;完善财政税收、信贷和保险支持政策。综合政府购买服务、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鲜粒豌豆生产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
3.2 强化技术服务,做好技术引导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重要农时节点,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培训;对增产增收、产品营销等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做好示范引导。建立一批试验站及农村试验示范基地,开展鲜粒豌豆高效栽培、提质增效、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示范指导服务;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有效壮大农村基层科技工作力量,引导他们将新品种、新技术传递给农民,形成有效辐射带动效应,促进科技成果进村入户。
3.3 加强信息引导
全产业链信息,包括产品需求类型、数量、生产品种、生产过程技术支持、收售信息等。做到信息及时、准确,并方便农户获取。
3.4 加快引进适销的优良品种,扩大覆盖率
积极与省科研院所、产业体系合作交流,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特别是品种的丰产性、品质与抗病抗逆能力等;积极扩大优良品种覆盖率,农业推广部门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筹措和争取资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优良品种的繁育和推广,扩大适销的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快推广速度和换代步伐。
3.5 配套产品采后冷藏与冷链运输设施
目前,游仙区及周边缺少鲜粒豌豆采后加工厂,大量的鲜粒豌豆收获后,无论鲜销或供应周边,甚至远销到外地市场都需要一定时日,必须配套产品采后冷藏与冷链运输设施,确保产品收获后新鲜,不造成霉变、腐烂损失。
3.6 研发推广采摘机械
单靠人工采摘鲜豌豆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菜用豌豆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采摘问题,推广采摘机械,已成为现实问题。
3.7 培育加工龙头企业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培育和发展鲜粒豌豆龙头加工企业,开发鲜粒豌豆速冻、罐头食品等方面加工技术,实施订单农业,将会极大地促进菜用豌豆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