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12-01郑家勇刘全安陈益政邓万渝邓小辉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万源中药材加工

郑家勇,刘全安,陈益政,邓万渝,邓小辉

(1.四川省万源市果树技术推广站, 四川 万源 636350;2.四川省万源市种子管理站,四川 万源 636350;3.四川省万源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四川 万源 636350)

万源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优势,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建设中医药强省。中药材是万源市的“4+2”重要产业之一,面积达1.33万hm2以上,中药材产业目前保持了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促进了药农持续稳定增收,对于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向,打造“精准扶贫”[1]增收新亮点,全面实现脱贫,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万源地处大巴山腹心地带,系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连接川陕渝的经济、文化、交通重镇。海拔落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中药材资源最为丰富,历来是中药材传统产区,载入国家药典品种有杜仲、黄柏、厚朴、桔梗、天麻等,在国内国际市场有非常好的口碑。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品种多。境内现有中药材品种达1206种,其中野生名贵中药材20多种,重点发展品种30多种,尤以名贵中药材天麻、萼贝等驰名。二是质量优。天麻被称为“药材之王”,具有极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对防治头痛眩晕和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萼贝[2]素有“川贝甲天下,萼贝冠全川”美誉。三是分布广。全市所有乡镇均有中药材资源分布,成规模种植的品种有重楼、天麻、黄精、玄参、茯苓、黄柏、厚朴、杜仲等。

1.2 种植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近年来,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规范化、销售市场化”的思路,药材种植面积稳步扩大,品质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3]。

大力开展引进中药材新品种、新药剂的试验示范、推广。引进元胡、前胡、独活等适合秦巴山区的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在蜂桶乡建设萼贝(太极贝母)种子扩繁基地67hm2,有效提高了贝母的产量与知名度。同时在中药材上推广使用病毒、白僵菌、绿僵菌、阿维菌素、大蒜素等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园区推广使用太阳能诱虫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

1.3 科技支撑能力强

先后与省内的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开展科研攻关,在新品种选育、种植、应用、推广、繁育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天麻有性繁殖技术研究》《萼贝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桔梗原药工业化加工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都获得了四川省、达州市奖项。通过科技三下乡活动、科技之春、科普宣传等活动和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逐步在全市各乡镇普及推广。

1.4 政策支持力度大

国家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银行担保贷款、农业保险补贴、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将中药材、水果等特色品种纳入政策性保险,降低种植户的风险,确保公司、专业合作社、药农增产增收。

1.5 脱贫攻坚助农增收显著

深化道地中药材产业链,同时带动当地村集体、村民增收,使0.5万户精准户脱贫,与帮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力争三年抓好玄参、茯苓的精深加工,把本市中药材产业链向上延伸,在药食同源品种上做大文章,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扩大连片种植面积,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利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采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2]等措施继续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持续稳定增收,当地中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

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多而杂,无强有力的主导优势品种和拳头产品,生产基地普遍存在种植分散、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大,未能形成规模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缺乏科学系统的发展规划。

2.2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中药材加工的规模小、企业少、科技含量低、品种多、畅销产品少,多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缺乏精深加工,市场竞争力弱。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生产销售,加工滞后和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正在扶持1~2个龙头企业进行产品的初深加工,以期起好引领带头示范作用。

2.3 缺乏相应科技人才

中药材种植是万源市的传统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基础条件差,种植技术原始,规范种植管理技术尚不成熟。有待引进专业人才,将全市的种植、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争取发挥最大效益。

2.4 缺乏可持续开发利用观念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有些药材品种因市场商品紧缺,价格暴涨,驱使山区农民滥采、滥挖,导致野生中药材资源的贮量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如重楼、白芨、萼贝、皮桔、石斛、猪苓等珍稀名贵药材,生态平衡失调,品种分布区域缩小,甚至减少到物种灭绝的边缘。因此,必须注重部分中药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

3 下一步打算

3.1 发展思路

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科技驱动、专合运作,力求在基地建设、加工提升、品牌营销、信息服务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突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企业为主导,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1]。把万源建设成四川较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饮片生产基地、现代物流仓贮基地。

3.2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发展达2hm2;良种繁育基地建设67hm2;培育道地地方优良品种3~5个;中药材仓储年动态贮藏能力达到2万t;全市中药材年产值达到10亿元,药农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中药材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全市加工生产领域带动就业人数达到8000人。

4 对策措施

4.1 建立健全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机构

一是调整充实了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确定分管副市长牵头抓,负责全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二是正在组建万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组建一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先对乡镇农技员进行培训,用以指导药农标准化生产。

4.2 加强野生资源保护[4],摸清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贮量,加快推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

野生资源日渐枯竭,有的品种已濒于绝灭,调查野生资源品种属性,资源分布地域和资源蕴藏量。收集相关药用植物资源文献资料、资源开发利用、科技研发动态及发展趋势,提出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实施方案,为万源中药现代产业发展做准备。尽快建立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在低、中、高三个海拔点建立种质资源点,收集中药材各类品种,移植到与其相适应的种质资源点进行种植培育。对药用价值高和濒危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要进行驯化栽培,提纯复壮,扩增保存种质资源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中药产业发展需要。

4.3 科学规划布局,加快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遵循道地原则[5],按照“道地适宜、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发展理念,重点选择发展市场需求量大、医疗临床常用、附加值高的特色道地药材品种30个,有计划的推进和实施木本上山、草本入地、野生抚育和良种繁育工程。集中力量抓好生产、示范、繁育、培训 “四个基地”的建设。

4.4 强化科技,加快中药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创新

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以精深加工企业为主体,依托中药材协同推广体系和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制订道地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组装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和中药材种植科技水平[4]。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构建创新平台,整合人才、技术知识、信息、资金等资源,提升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抓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为人才引进提供更多优惠政策。

4.5 突出重点,大力提升中药材产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万源中药材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对重楼、黄精、天麻、玄参、茯苓道地药材的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采收、贮藏、加工炮制的研究,制订相关标准,正在申报国家道地药材质量标准注册、地理标志保护品种和编制道地中药材品种备案,全力打造特色道地药材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开展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加强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引导药农在施肥、用药、采收、加工等环节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巩固万源“天然药库”的地位。建立中药材产业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平台[1]。通过互联网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大万源中药材产品的对外推介宣传力度,组织企业参加省内外各种评优会、药博会、农博会、招商会等活动,提升万源特色中药材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

4.6 引导扶持,构建万源特色现代中药加工生产体系

聚焦龙头培育、联合体创建,着力抓好产业化水平提升。一要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牵头、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和“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支持龙头企业牵头成立中药材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的“七统一分”管理模式,订金、薪金、租金、酬金、奖金、基金、红利等“六金一利”的联结方式,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质优价、增值增效和要素保障等问题[2]。采取引进合作等多种渠道,构建具有万源特色中药材加工生产体系,壮大中药产业的主体实力。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户、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企业购置先进加工设备和加工技术,以品种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结合企业GMP改造和技术改造,引进投资者,加快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建立起各具特色,大中小企业合理布局、充满活力的现代中药加工企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附加值。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中药材良种专业化、生产绿色化、作业机械化、经营集约化、产品品牌化,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最终达到企业、种植户赢利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万源中药材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万源红军歌谣的艺术特色及传承利用初探
对达州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大美之中,实“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