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关键点*

2021-12-01杨琛荣甘肃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22期
关键词:集体主义责任感集体

杨琛荣(甘肃金昌市永昌县第五中学)

一、唤起生命意识,夯实德育渗透基点

对于学生来说,热爱生命是健康成长的基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珍爱生命内容,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让他们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能迎难而上,不畏艰辛,不怕挫折,热爱自己,关爱他人,珍爱生命。例如,学习《热爱生命》一课时,笔者先由动植物中的一些奇异现象,引出人类潜意识中的求生本能,即使在非常时刻,也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以此导入课文,学习课文。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幸福的社会中,即使有暂时的困难或不如意,也要用坚毅的品格和敢于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不应该自显懦弱,自生妥协,自我放弃,把鲜活的生命随意浪费掉,而应该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课后,笔者布置了作业,让学生以“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不爱惜的人,他(她)对这个世界应该是漠然的。人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为材料,写一段文字,谈一些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困难和一些想不开的事,会勇敢面对。这就是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魅力,它能让教师从意识深处夯实德育基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品质,懂得生命的真谛,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生命的可贵。

二、增强责任意识,激发德育渗透情感

有德之人,必有责任;无德之人,不讲责任。尤其在社会生活中,责任感时刻考量着一个人的品德。而在当下,课堂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责任感教育,致使学生在这方面较为薄弱。所以,对中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就难以担负社会、时代、国家赋予每一位公民的重任;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在个人生活中就难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事物;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较强责任感,正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发现有的学生对自己极不负责,学习方法有限,说话做事不负责任。这必引起学校的重视,在各科教学中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恰如其分地进行设计,从情感上予以激发,让学生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例如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结合课文中“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难句的理解,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其中表达的深刻含义,通过理解作者得家庭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学生理解作为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父母敢于承担家庭重担的这一美德,进而分小组展开讨论: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具有什么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需要承担什么样的重担或重任?这样,学生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用自身的经历或认识谈感受、谈想法,就能把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自身、家庭、社会生活的责任感,并进一步落实到行动上,主动承担起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像这样,结合课文内容,在情感上进行激发,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不仅能解决目前中学生德育责任感薄弱的问题,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开阔学生心胸,拓宽德育渗透空间

对于一个人,最优秀的品德之一就是具有谦虚、宽容的心胸。学生也是,德育必育学生谦虚、宽容的心灵,必育宽广、大度的胸怀。在语文课堂上,谦虚好学,阅读一篇课文,就如同向大师请教,学习他们深邃而高尚的思想、圣洁而尚美的灵魂、博大而宽广的胸怀。为什么?因为只有用高尚的思想、圣洁的灵魂、博大的胸怀影响学生,学生的心胸才会为之开阔、心灵才更加美丽。如此,才能让德育的天地更为广阔,让德育开阔学生的心胸。为此,结合课文学习内容,把作者的思想解透、品质激活,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例如《两小儿辩日》,结合课文内容,在学习基本的字词之后,从德育的角度挖掘课文的言外之意,让学生明白学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以此培养学生谦虚为怀的品质,就等于吃透了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对于学生,一旦认识到谦虚、宽容为怀的品质,不但会更加刻苦勤奋,而且会时时、处处向人请教,而且会对别人的过错展示出宽容、大度的风格,让自己人生的天空因胸怀的博大而无比广阔。

四、尊崇集体精神,强化德育渗透主体

个人离不开集体,个体要融入集体,必须发扬集体主义精神。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面对的主体就是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学校德育中必不可少。毕竟,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生活中时时被呵护的状况,让他们适应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生活,而忽略了作为个体在集体生活中的凝聚意识,往往由于父母的精心照顾、溺爱而在潜意识里滋生了自尊心强、自我意识和个性特征突出、娇纵任性而不懂关照别人等缺点。无论身处家中还是身在学校班级之中,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和集体意识,不能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总把社会当自家。事实上,集体也应该有家庭的温暖,也需要互帮互助、团结合作。但是,家庭不可溺爱孩子,集体生活也一样,溺爱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对这一个体的伤害。为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认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道理,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例如学习《斑羚飞渡》,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让学生谈感动点: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自己十分感动或震撼?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把关键性情节搜索出来: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后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这时候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飞跃山涧为年轻斑羚做垫板,用自己的死亡换得年轻斑羚的新生。并针对这一情节谈自己的感触:善于团结协作,加强团队合作,壮大集体力量,发扬集体精神;为了永续传承,敢于牺牲自我,保护新生力量,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师就能强化德育渗透主体,学生就会增强集体意识和集体观念,能够克服自私自利的不道德行为,以集体利益为重,为集体发展着想,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在过好集体生活的同时,尊崇集体主义。

五、提高环保意识,壮大德育渗透力量

目前,对环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因素,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高。为此,以高度的道德遵从适应环境保护的需要,也就必然地成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事实证明,一个随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或破坏环境的人,就是没有道德、不讲道德之人。为此,通过课堂教学,教育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做好环境保护,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初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要结合一些篇目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学习《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这些课文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各种危害,启发学生深入探究环境恶化的原因,从中受到教育:破坏环境的“罪魁祸首”还是我们人类,这些危害也是环境对我们的回馈,如果我们继续破坏环境,则仍然免不了自食其果!像近两年西北地区发生的“沙尘暴”,世界各国的碳排放,废水污水对水流、土壤的侵害,等等,都给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通过增强环保意识,学生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道理,就会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环境;就会壮大德育渗透的力量,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加入保护环境的大军中来。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够有效提高德育渗透能力的关键点,在结合课文教学内容的同时,抓住生命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谦虚宽容意识教育、集体意识教育、环保意识教育等五个方面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德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责任感集体
我为集体献一计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以活动为载体的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集体主义教育:从个体出发建构共同体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