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学点教研的困境与突破*
2021-12-01聂红林河南桐柏县大河镇中心校
聂红林(河南桐柏县大河镇中心校)
农村基础教育一直处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薄弱地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学生纷纷流向城镇,加剧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规模的收缩。农村学校办学举步维艰,生源急剧下滑,教师流失,教育资源枯竭,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农村中小学因办学规模持续萎缩而转为教学点。又因地域偏僻、远离城镇、信息滞后、管理粗放,教学点的教研活动几乎停滞。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也是流于形式,应付了事,无法为教学提供实质性帮助和服务。
一、农村教学点教研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积极性不高
教学点学生少,留守教师也在减少,同学科教师更少,教学业务无法进行广泛交流,缺少研究和思考。对教研参与性不高。有人来听课视为负担,教研活动唯恐避之不及,常常躲闪应付了事。农村教学点存在着大批中老年教师,自认为教学轻车熟路,没有专业成长的需要,不乐意甚至拒绝参与。
(二)教研没有针对性
教研方式陈旧单一,总结出来无非是:听课评课、写反思交体会。没有结合实际选择议题,陈旧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贯彻,评课泛泛而谈,蜻蜓点水、不痛不痒,意见雷同,教研活动导向不准,方向不明,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研缺乏组织和引领
农村信息滞后,极少数中青年教师自我追求成长动力不足。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有机会外出培训学习,教师之间水平差距小,缺少专业引领,教师的专业能力长期在同一水平徘徊,不能获得长足发展。久而久之,教研不知道怎样展开,将教研临时差事来对待,随意听听课,评课泛泛而谈,说一些溢美之词,甚至拉起家常。没有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教研失去了“研讨”与“发展”的本意。
(四)经费捉襟见肘
一方面,在校生少,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农村教学点普遍交通不便,教师差旅成本较高,难以参加校外培训和高层教研活动。没有新理论、新观念支撑,教研难以深入开展,评课浮于表面或浅层次的讨论。
(五)组织管理粗放
只求数量忽视质量。教研活动有应付的心理,拍几张照片,写上教研标题,搜集一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存档或上交了事。教育管理部门因诸多不便,也只能通过照片和资料来认定完成任务。
二、提升农村教学点教研有效性的策略
为改变农村教学点教研活动低效、参与性低的现状,桐柏县大河镇中心校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了教学点联片教研实践活动,积极探索教学点教研摆脱困境的突围路径,以促进区域内教育教学共同发展和稳步提高。
(一)加强组织管理
鉴于农村教学实际情况,要开展有效教研,必须有上层部门牵头组织。我镇中心校力戒形式主义,以镇中心小学为龙头,组织辖区内学校实施联片教研,对教学点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骨干引领、问题研讨、互听互评、同课异构等,不断总结完善,全镇教研活动红火开展,有力地服务了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中心校成立联片教研领导机构,中心校校长任组长,中心校教研组长任副组长,辖区学校校长为成员。联片教研活动由辖区学校轮流主持。学年初,根据实际情况,搜集突出问题,制订一学年的联片教研工作计划。根据教研计划,各校准备活动方案,确定主持人、主讲人、主评人等。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集中教研,每2周进行一次分片教研。通过微信群进行交流;通过校际互访,观摩学习。为规范活动管理,中心校制定了诸多管理制度,以便促进教研持续开展,把教研活动向深处、难处突破。先后制定了《联片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联片教研实施方案》《联片教研基本流程》《联片教研主持校工作要求》《联片教研听评课制度》《联片教研档案管理制度》等。
(二)坚持问题导向
农村教学点人手紧,抽出时间开展教研很不容易,必须研有所获。在组织教研内容方面,一定要结合实际,明晰存在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以化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惑或问题。这样既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增强了教研的实效性,也扭转了教师对教研活动的片面认识,激发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大河镇中心校紧紧围绕常规教学工作,在备、讲、辅、批、考、评、补等方面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成代表性强、亟待解决的、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家长深为关切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教研。如,针对农村近几年普遍存在的农村课堂教学随意、低效问题,设立了“如何提高小班课教学有效性”的教研议题,组织辖区小学和教学点进行研究。由主持校主讲公开课,联片校派出教师参与观摩听课,每校推选一个主评人发言。经过准备,教研活动日,联片校教师集中在主持校观课评课。评课时,主持校汇报对教研议题的认识和看法,主讲人汇报公开课设计思路和授课得失,各校主评人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听课的观感,进行交流汇报。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最终使参与者对议题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都有所收获,解决了教学实际中教师的问题和困惑。
(三)关注教研效率
教研如课堂授课,一定要高度关注效率,关注对教师的成长和帮助。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让教师在教研中树立新观念,接受新观点,掌握新方法,拥有新技能,进而促进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成绩的提升。中心校田口村教学点,共12名学生,其中三年级3个学生。教师时常抱怨:学生太少,上课有种近乎个别辅导的感觉。教师感觉课没法讲,上成个别辅导觉得不合适;像城区学校那样按班级授课制流程上又找不到感觉,没有氛围。农村教学点这样的情况很多。对此,联片教研活动中专门组织了一次“超微班课如何设计与讲授”教研议题。一边向各校教师征集论文,一边组织各校分头研究。指定主持校做专题汇报。联片教研日,把征集来的优秀论文集中展示,相互交流学习。研讨时,主持校专题汇报中提出了“小班上微课,内容分段讲,讲练相结合,懂会方为好”的观点,并展示了一节小班微课。就是把正常的一节课分成两个时段,正常的一节课内容分成两部分。第一时段讲第一部分,第二时段讲第二部分。每一时段讲5至10分钟,然后进行练习、拓展,人人展示、师生交流。真正实现懂了、会了,再进行第二时段第二部分的教学。这种化整为零的尝试,减轻了学生负担,降低了难度,也合理利用了时间,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观摩教师也深受启发:小步子、低难度的小班微课,讲练结合,让每个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全程全员全脑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读练和拓展机会,让学生轻松掌握了知识,发展了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课堂变成求知和发展能力的乐园。这种思路获得了观摩教师的一致认可,达到了联片教研的目的。
(四)总结完善提高
农村教学点联片教研活动重点是上好小班课,小班乃至微班教学是个新情况,需要我们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进行思考和重组,在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优化教育资源方面寻求突破,并不断完善。作为一种研究活动,还要引导教师树立研究意识,及时捕捉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微问题。现在是信息时代也是“微”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引导教师经常性开展微研究。学校可校内组织草根化的微培训,在短时间内传授微能力,培养微技能,解决微问题。各教学点就是个微学校,各自的微成果、微提升集中起来,就是大的成果和提升。中心主动担当,让教研覆盖了所有学校,让单独教研困难的学校有了归属感和认同感,扩大了交流研讨面,也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当然,联片教研活动也是个探索过程,要不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完善提高。毕竟有些方案、活动安排、观点观念,未必完全合理、科学、正确。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总结优化,不断提高其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由实践检验和修正完善理论,增强高效性和可操作性。辖区铜矿小学(教学点),原是企业办学,现在企业破产,小学移交地方管理。曾经辉煌的学校,因企业破产搬迁走后,生源断崖式下降。曾经500多名在校生、30多名教师的学校,现仅剩不足30名学生、7名教师。教师基本素质和能力还是不错的。但超小的班级,教师落差大、上课无激情、上习惯了大班课,小班课有种无所适从感觉。联片教研活动中就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了“小班化教学的备课与教学设计”教研议题,由铜矿小学主持教研并作主要发言。教研活动日,主持校安排了两节公开课。主持校汇报了针对议题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的探索,汇报了如何组织备课、如何组织教师设计教学环节。主讲教师汇报了备课情况、设计思路、授课优劣等。听课教师也各抒己见,畅谈了听课后的感受和建议。多数听课教师提出了需要再探讨的地方:环节未必需要面面俱到;因为学生少,教学时间按照45分钟设计是不是必要;大班课的设计模式是不是适应小班现实;时间有没有浪费现象;这样看似完美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经过深入讨论,中心校要求主讲教师根据大家意见进行修正:授课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20分钟为宜;部分环节可以忽略;互动必须要有,人人参与;简单无效的活动去掉;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课堂的生成。根据授课效果,必要时候,重点、难点地方可以再讲再互动,完全让学生弄懂弄会,而不必每个流程都有;如果有多余时间可以进行拓展训练。主讲教师根据大家的建议,下午又上了一节公开课。经过改进,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整个教学活动紧凑连贯,学生很快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效率明显提升。听课教师近距离观摩了一次打磨课,深受启发,教研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