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复苏治疗进展

2021-12-01温铁兵

今日健康 2021年10期
关键词:脑损伤多巴胺生存率

温铁兵

(全州县人民医院,广西 桂林,5 415000)

临床报道显示,有25-50%的心脏骤停患者能够经过正确心肺复苏操作恢复机体自主循环,但要想完全治愈,还需要修复患者的脑神经细胞损伤,否则仍会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引起植物生存甚至死亡。目前临床中针对脑复苏治疗主要有除颤、亚低温、西药与中医等方法,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除颤治疗

超过80%的心脏骤停患者是因为心室颤动,故治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除颤。研究显示,除颤时间的早晚与患者生存率呈现正相关态势,心脏骤停1 分钟开始除颤,患者生存率可达70%,心脏骤停7 分钟开始除颤,患者生存率仅有30%甚至更低,如果心脏骤停15 分钟后除颤,则几乎无法抢救成功[1]。关于除颤方式,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相比于单相波电除颤,双相波电除颤效果更为显著,但治疗是选择固定能量还是逐渐增加能量,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明确的是,第一次除颤没有成功,应合理增加能量进行第二次除颤,建议单相电除颤能量为360 焦耳,双相电除颤能量为120-200 焦耳[2]。另有学者认为,高能量的单相电除颤与低能量的双相电除颤疗效相当,但后者对心肌细胞的损伤明显更低[3]。总的来说,早期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治疗,尤其是在3 分钟内,能够大大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2.亚低温治疗

人体大脑是耗氧量最大且能量需求最高的器官,对机体缺氧和缺血症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大脑缺氧、缺血时间超过6 分钟,则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神经损伤甚至是永久性不可逆伤害。心脏骤停后大脑血流中断,脑损伤机制启动,即使理科抢救成功恢复心率与自主循环,脑组织仍会经过无复流、反应性充血、延迟性低灌注三个时期,尤其是延迟性低灌注期,会对脑缺血与缺氧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相关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能够有效保护脑组织,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并恢复神经功能后遗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亚低温能够有效避免过氧化氢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降低葡萄糖代谢和乳酸堆积,从而降低窒息相关因子对神经元干细胞带来的损伤;②亚低温能够降低脑损伤后的血管通透性与血红蛋白泄漏,进而减少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与颅内水肿;③脑复苏后引起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就是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引起自由基、钙超载、细胞凋亡及代谢障碍等,而低温环境可以快速降低机体耗氧率,亚低温治疗则是通过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血流量、代谢率与耗氧量,研究表明,人体温每下降1℃,代谢率会随之下降6%左右。此外,亚低温还能够通过减弱钙离子内流速速来降低钙离子堆积,减缓钙离子超载,并同时减少神经细胞与内皮细胞超氧阴离子的产生[4]。④亚低温还可以起到保护心肺功能,改善凝血功能作用。

关于亚低温治疗临床常用的方法有:冰袋降温法、冰毯降温法、冰帽降温法、冷水淋浴或浸泡、静脉输注降温、腹腔灌注降温、血液滤过降温等,关于降温时间上的把控则是越早开始降温越好,持续时间上有学者表示,亚低温治疗时间持续1小时以上效果最明显,临床一般持续时间在12-24 小时,对于脑水肿患者建议3-5 小时即可[5]。

3.西药治疗

目前临床脑复苏治疗药物有多巴胺类药物、糖皮质激素、GABA 能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纳洛酮等。

多巴胺类药物属于抗休克药物,能够在行为、语言、情绪、肢体运动及下丘脑功能中发挥作用,且能够在人体意识障碍中发挥出潜在有效性。已经有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对于脑损伤昏迷患者有较好的促醒效果,能够增加机体多巴胺产生,增加多巴胺受体活动并抑制其再吸收,而增强多巴胺通路的药物在有助于改善重度脑损伤患者的意识与认知警觉性[6]。常见的多巴胺类药物有阿曼他丁、溴麦角环肽、左旋多巴、哌醋甲酯等。

糖皮质激素有显著预防神经组织水肿的作用,具有较强的抗过敏、抗炎与免疫抑制效果,进入人体后能够以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膜并与胞质内对应受体相结合,合成各种酶蛋白并发挥出全身性作用。临床针对脑复苏患者所发挥出的抗炎机制如下:①诱导抗炎因子产生并抑制炎性因子合成;②诱导炎性细胞凋亡;③抑制蛋白水解酶释放并促进血管收缩;④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对炎性部位的吞噬[7]。

GABA 能药物能够广泛分布于大脑GABA-A、GABA-B 受体,进而起到调节脊髓部分活动与增强谷氨酸受体活动的作用,抑制大脑皮层的超负荷工作与大脑皮层因过度紧张的活动[8],常见的GABA 能药物有唑吡坦、巴氯芬等。

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能够降低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的再吸收,进而增加细胞外神经递质的浓度与功能,研究表明,三环类抗抑郁药物能够促进严重脑损伤患者觉醒[9],常见的有地昔帕明、阿米替林、普罗替林等。

纳洛酮具有增加儿茶酚胺释放、阻碍β-EP 抑制的作用,能够增加脑复苏成功率并减少再灌注对机体的损伤,且同时能够增加脑缺血部位血流,减轻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以及脑水肿程度,起到保护脑细胞,促进脑复苏成功的效果,相关研究证实,纳洛酮能够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降低脑复苏时间[10]。

4.中医治疗

中医中的生脉注射有较好的强心效果,成分主要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能够减少细胞损伤,保护脑细胞。此外,桃红四物能够减少细胞膜损伤,稳定细胞膜完整性,减少自由基损害,改善钙超载,进而减少细胞凋亡,稳定血小板,改善系统功能障碍[11],药方中的赤芍可以降低红细胞膜脆性并减少血小板聚集,川穹与钙离子拮抗剂功效相近,能够抑制缺氧组织内钙离子内流,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

5.小结

脑复苏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提高脑复苏患者的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的心愿。本文重点综述了除颤治疗、亚低温治疗、西药与中医治疗相关文献研究,在实际临床救治中怎样选择仍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希望在未来能够研究出更多治疗脑复苏,改善脑损伤的方法与药物。

猜你喜欢

脑损伤多巴胺生存率
正确面对焦虑
贪婪的多巴胺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How music changes your life
跟踪导练(四)(4)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脑损伤 与其逃避不如面对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