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背景下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1-12-01陈铁管文山江苏如东县九总小学
陈铁 管文山 (江苏如东县九总小学)
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一所学校的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就会是一盘散沙,民族就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社会就不可能进步。一所学校如果没有规章制度,师生就会人心涣散,学校就会没有生机。因此,学校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学校制度能起到约束规范师生行为的作用,是学校良好发展的基础。
学校制度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制度虽好,但毕竟带有强制性,一味靠强制措施来管理,也是不可取的。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在工作与生活中需要一些制度来规范与约束其行为,同时,也需要心灵的沟通、人文的关怀,良好的情感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激活工作的内驱力,使教职工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主动工作、乐于奉献,使学生认真学习,天天努力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在加强法制建设,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同时,提出“以德治国”的理念,法治与德治兼容,建设美丽、和谐、文明、繁荣、强大的祖国。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应体现德治精神,让制度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功效。
学校制度规范约束了师生的行为,当师生的行为成为一种自觉,就是形成了一种文化。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是今后一段时期中管理的基本理念,学校的制度建设也应充分体现人文性,使学校的现代制度文化建设融入法治与德治的社会体系。新时期学校制度文化建设须注意以下几点:
1.民主参与。尊重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特征,讲人文性首先就要尊重人。过去有些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学校领导直接划出条条框框,要求教师遵照执行。班级的班规也大多是由班主任一手操办,学生需按要求去做。这样的规章制度有可能不符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毕竟一个人对问题的思考深度是有限的,如果全员参与就能对问题有更具体的认识。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让教职工充分参与,组织教职工围绕要制订的制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再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进行归类整理,领导班子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进行讨论取舍,确定制度条例初稿,然后,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条例初稿再次进行讨论,最终形成的条例由代表大会通过后执行。这样的制度制订过程充分体现了民主,尊重了教职工,教职工对最终的条例不仅不反感,还会自觉执行,认为这个条例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必须执行。如《学校考勤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过去一直存在争议,在新学年修改完善时,广泛发动教职工参与,让教职工提出对条文的修改意见,然后学校领导班子对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形成修改稿并由教代会讨论通过,新制度实施后,学校出现了人人自觉遵守考勤制度的良好局面。
针对学生的校规班规的制订也要尊重学生与家长,校规班规的初稿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学生一起来制订完善。实际上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也是他们理解校规班规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更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相关条文,明白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规定,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觉遵守。同时,征求家长的意见,使家长更了解校规校纪,也能更好地配合学校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2.继承创新。社会在不断发展,学校的育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学校的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如:过去学生中午都是回去吃饭的,《路队导护轮值制度》也规定当值老师中午放学时要整好路队,护送学生出校门500 米。放晚学也要整好路队,护送学生出校门500 米。现在的学生中午都在校吃饭,上学、放学都是家长到校门口接送,新形势下这个制度已经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了。是废除还是修改也曾引起了学校老师的议论。学校的制度文化是长期积淀的过程,因此,一个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宜轻易废除,应依据现有实际进行修订,保证制度的延续性。《路队导护轮值制度》没有废除,而是进行了修订,把“中午路队护送”修改为“中午看班维护班级纪律”,放晚学的路队导护修改为“将学生整队,护送至校门口,交由接送的家长。”不仅使制度得到延续,还适应了新形势,使学校的管理方式得到有效的继承与发展。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现在各教室都使用了电子互动白板,电子白板的使用需要管理,因此,学校经过讨论制订了《电子白板使用规则》,较好地规范了电子白板的使用。还根据学校发展现状创设了一些新制度,如《就餐制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晚辅工作制度》《师德师风承诺制度》《共同体教研活动制度》等,这些制度使新形势下的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3.奖惩并存。学校规章制度是师生人人都要遵守的规范,一般的学校规章制度都是以惩戒为主的条例,如果有人违反了制度规定就要得到相应的处罚。用行政处罚的手段来管理老师、约束老师的行为,是一种靠权力管理的范式。这种制度的执行对激发老师的自主性是不利的,甚至会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如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条例》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给出了详细的规定,从备课、上课到课后辅导都做了要求说明,违反相关规定要进行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扣除,而对教学工作做得好的,却没有相应的奖励条文规定。这样的制度就缺少人文性,让人感觉学校管理是冷冰冰的,感受不到温暖。
良好的制度不仅要约束人,还要激励人。人文性的制度不光是处罚,还应该奖励。如在《教学工作规范条例》中,增加了对教学工作做得认真到位的老师进行奖励的条文,每学年评选“优秀教学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收到了较好的管理效果,奖惩并存是新时期人文性制度制订的原则。
4.刚柔相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种公平,制度出台后,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样才能使制度得到真正地落实,保持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度是刚性的东西,这是共识,这也使制度缺少人文性。以情感人是新时期学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制度的执行当中,还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做到刚中带柔,充满人文性。如学校《考勤制度》规定,每天上午7:30 到校上班打卡,中途离校要签中离,住校老师工作时间不得回宿舍。学校有一老师因患有慢性病,工作两个小时就要躺下休息一会儿,学校在执行《考勤制度》时考虑到这位老师的实际情况,允许他在工作中适当休息,对此,这位老师非常感激,工作认真努力,教学工作非常出色。其他老师也不计较,更感到学校能体恤老师,工作更出力,更努力。
教师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学校管理中,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对待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工作自然就能干好。因此,刚柔相济地执行制度才是老师最期盼的。在柔性执行制度时,必须要保证制度的权威,任何人都不得对制度条款的执行进行改动,存在特殊情况的,由学校监委会负责进行研究,并向全体教职工做出说明后才可柔性执行。
5.领导树样。校长是一校之魂,一名好校长往往是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带头执行,这比开会批评老师的效果要好得多。如学校虽然制订了《考勤制度》,对老师上班时间做了规定,可一段时期里,迟到、早退的老师依然较多,校长组织老师重温了工作纪律和制度规定,可收到的效果不佳。自后,校长没有再开会学习、批评,而是自己带头做表率,每天比规定上班时间提前20 分钟到校,到校门口笑脸迎接师生,放晚学时,也到校门口欢送师生安全离校,每天最后一个离校。这样一来,全校几乎没有老师再迟到、早退了。
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校长带头干部跟上,使全校执行规章制度蔚然成风。
6.自我约束。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使执行规章制度成为师生的自觉。当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人性化的特征后,师生就能乐于接受、乐于执行,加上领导的榜样作用,引领老师自觉仿效。
在促使师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要树立典型,以典型示范,产生共振效应。每学期可以评选模范执行制度的先进人物,如在教职工中评选“学法守法标兵”“遵章守纪先进个人”等,在学生中开展“文明学生”“遵守纪律标兵”等评选。通过表扬先进,带动后进,让执行校规校纪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重视学校制度文化的建设,才能使学校文化得以形成。社会高度文明的今天,学校必须重视制度的人文性体现,才能不断发展学校的精神文化,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