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

2021-12-01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抗旱植被树种

李 昌

(兰州北山生态建设管护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林业一方面能防风固沙,保护自然环境免遭破坏,另一方面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木材资源。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其降水量较为稀缺,对造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通过合适的树种选择应对该地的气候特征。但是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跨度较大,地形十分复杂,树种选择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重视程度,促进抗旱造林工作发展。

1 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选择概述

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根据降水量进行的地域划分类别,其中半干旱地区降水一般在200~500 mm之间,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在200 mm之下,包括内蒙古高原的中部和东部,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1]。这一地区的抗旱造林作业十分重要。这里只适合特定的植被生存,因此想要使造林作业充分地发挥作用,就需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树种的选择,这样才能在未来保证树种的存活,促进抗旱事业的发展。

2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存在的难点

抗旱造林作为现阶段社会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对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相关人员大力关注。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树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相关地区环境和气候的综合影响,相关植被的种植存在很大的难题,严重制约了造林工作的开展。

2.1 干旱少雨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特点就是干旱少雨,这就对造林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受制于这些气候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分布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张北、山西雁北、陕西北部、宁夏南部以及西藏的部分地区[2]。在进行造林工作的开展环节,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的降水特点进行树种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树种的存活。

2.2 地形较为复杂

干旱半干旱地区除了降水极为稀少之外,其地形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造林工作的开展。首先就是地形方面的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分布在西北部高原和山地等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形较为复杂,给造林工作造成了难题。一方面,较为崎岖的地形阻碍了交通的通行,相关人员进行造林时就无法利用大宗设备进行树苗的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减低了造林的效率。而且造林活动对植被数量和规模有相关要求,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干旱半干旱地区一般位于我国西北部,不仅降水稀缺,而且气候也较为复杂,相关人员还需要兼顾寒冷天气对植被的影响,这也对现阶段的造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选择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开展造林活动的过程中,树种选择是重要的一环,不仅直接决定着树木的成活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造林功能的发挥。相关人员在进行树种选择之前,需要了解树种选择的重要性,才能深入地对树种进行了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造林作业中。

3.1 树种选择是造林成败的关键

造林的主要目的是营造能抵御自然灾害和荒漠化的绿化带,而且由于植被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很长的寿命,所以造林是一项能够长久影响当地生态的活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当地降水较为稀少,环境十分恶劣,普通植被在当地很难存活,如果相关人员在造林环节忽视了当地的生态,不注重选择抗旱性和抗寒性较强的植被类型,一方面植被难以存活,影响造林进程,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不利于政府工作开展。而且没有经过树种选择的植被即便存活,也会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难以成林、成材,营林地的生产潜力难以充分发挥,起不到应有的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树种选择,选择出适合当地生态要求的树种,避免了过多的人力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造林的成败。

3.2 降低成本

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面较广,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进行树种的购买,成本较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限制,部分树种无法存活,相关人员如果不加以调查就进行造林活动,会造成树木的大量死亡,浪费大量的资金。而通过树种选择,相关人员事先会通过对当地的实际调查,在结合造林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树种选择,就能够保证树种的存活率。这样一来,就在发展的过程中规避了树种购买环节可能造成的成本浪费,降低了政府财政的压力。

3.3 增强树木的抗灾害能力

对于树木种植来说,植被需要在无人照顾的条件下能够长久存活,在这一环节,就需要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活动中,植被就可能遭受到寒潮、飓风、火灾以及病虫害等多种意外,如果在造林环节的树种选择工作中存在不足,就严重制约了造林功能的发挥。而通过造林树种的选择,就能通过合适树种的选择,增强植被的抗灾害能力[3]。所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环节,由于林业生产的长期性、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以及经营管理的差异性使树种选择成为造林活动的重要环节。

4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树种选择对策

由于造林活动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就需要相关人员加大关注力度,而由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的特殊性,造林环节就需要慎重选择树种,避免影响造林功能的发挥。

4.1 要和当地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各地的生态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最适宜的生态体系,各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各不相同,却又保持在平衡的状态下。所以相关人员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树种的选择和当地的生态相适应。一方面植被不能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破坏,即树种类型的选择不能与当地其他植被产生冲突,影响其他植被的生存。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林要对当地生态起到促进作用。造林的主要目的是阻挡土地荒漠化以及避免水土流失,对当地的生态具有正向的作用,树种的选择还需要兼顾这一点。所以在树种选择环节,要进行地区植被类型、群落结构的调查,了解掌握干旱地区的生物、生态的抗逆性能,通过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树种并开展人工繁育造林试验,确定抗旱树种、树种的优良抗旱种质,应用于该地区的造林[4]。

4.2 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植树造林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规模较大,成本较高,对政府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开支,所以在进行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就需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相关人员在进行树种选择的过程中,在了解到适合当地种植的树种之后,还要综合考虑树种的价格以及培养需求,然后选择造价最低的一种。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降低造林的成本,在保证造林质量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开展更多的造林活动。

4.3 要注意树种之间的协调配合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树种选择环节,不能仅仅局限于同一种植被的选择,还需要注意树种之间的配合。现阶段的人工造林一般包括速生林和慢生林两种类型,由于速生林生长速度快,但是寿命较短,不适合抗旱林的发展需要,一般不在造林的考虑范围之内。而针对一些急需要用林地进行环境治理的情况下,传统的抗旱林由于成长时间较长,会影响造林功能的发挥,这时候就可以将两者进行结合,利用速生林作为过渡,为主要树种的成长提供足够的时间。另外,还可以将两种不同种类的树木均作为抗旱的主要树种,避免造林树种结构单一,提高造林成活率。通常情况下,乡土树种的抗旱能力较强,而且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可以应用于造林工作当中。此外,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该做好全面检查工作,防止对其他树种产生危害,降低病虫害出现的概率。

4.4 保证树种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干旱半干旱地区作为降水稀缺且气候恶劣的地区,要想在该地区进行造林作业,在树种选择的环节还需要保证树种的生存能力。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其一般分布在我国的北部,所以不仅降水稀缺,还很容易受到寒潮气候的影响,在进行树种的选择过程中,首先需要优先选择耐寒、抗旱能力突出的种类,如针叶林中的松树等。其次,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形基本上以高原山地为主,植被要想在这些地区生存,根系必须十分发达,一方面固定自己不被风力影响,一方面根深还能够有效地汲取地下水[5]。最后就是要选择育苗容易、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树种。造林是百年大计,植被必须具备无人照顾依旧能长久存活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树种选择时,还需要尽量选择生长简单,抗灾能力强的树种。

4.5 选择合适的抗旱造林技术

4.5.1 混浆植苗袋造林技术

混浆植苗袋的应用可以提高树木的成活率,避免水分不足而对其后续生长造成影响,聚乙烯塑料具有不透水的特点,能够防止水分的过快散失和渗透,需要结合树种特点及当地环境特点选择合适的混浆类型,为树木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确保浆液混合的均匀性,控制树根在混浆植苗袋当中的插入深度,做好树盘修整工作,坑水数量也要保持充足。为了满足根系的生长需求,需要在塑料袋上实施扎孔处理,水分维持时间能够达到2个月左右。

4.5.2 容器育苗造林技术

在容器内部灌入营养液对树苗实施培育,也有助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的生长。尤其是受到水分缺失问题的影响,在造林过程中容易出现缺苗的状况,在补植过程中则可以运用该技术实施处理,同时为树苗的生长提供各类营养物质,为根系发育创造了良好条件。

4.5.3 地膜覆盖造林技术

水分缺失并且在造林过程中会面临流失问题,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工作的难题,而应用地膜覆盖技术则可以有效改善种植效果。地膜的应用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水作用,降低水分的流失和蒸发速度,同时土壤环境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确保温度达到树木的生长要求。相较于传统造林技术而言,地膜覆盖技术可以使得树木的抗逆性得到改善,树苗成活率也会更高。

4.5.4 固体水造林技术

应用固体水造林技术也是该地区造林工作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将流动的水转化为固态,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化利用,避免在造林过程中出现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在降解作用下水分会缓慢释放到地层当中,满足树木根系生长的需求,在整个生长周期内保持充足的水分,防止因缺水问题而引发的大面积死亡状况。

4.5.5 保水剂造林技术

保水剂可以充分发挥保水节水的作用,改善树木的生长状况。在土壤当中使用适量的保水剂后,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从而为树木生长提供可靠保障。吸水凝胶黏附在树木的根系当中,随着树木的生长会缓慢释放水分,当出现干旱状况时能够维持树木的健康生长。而在雨天则能够快速吸收雨水,起到良好的储水作用,以备不时之需。土壤状况也会由于保水剂的应用而得到改善,有助于树木幼苗的生长。蘸根法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应用保水剂造林的常用方法,此外还包括了种子丸法和直施法等,应该结合本地区的缺水状况和树苗生长习性加以选择。为了改善保水剂的应用效果,通常会与农药混合使用。

5 结束语

现阶段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需要政府开展造林活动,保持水土。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环节,由于受到降水和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就需要谨慎地选择树种,保证树苗的存活。相关人员就需要结合造林的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经济性原则、树种协调配合以及较强生存能力的原则,进行树种的选择,保证造林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抗旱植被树种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扎实做好防汛抗旱救灾工作
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路域植被生物量计算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不同地理尺度下中国城市绿化树种多样性的均质化特征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北方茶园抗旱节水栽培关键技术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