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功智力理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1-12-01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尤珍珍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智力创造性法治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尤珍珍

“人生的成功,既不靠智商,也不靠情商,而取决于你的成功智力。”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所提出的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提出主要通过三个维度来定义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以及实践性智力。

一、分析性智力教学

分析性智力是一种分析和评价各种思想、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指的是个体有意识地规定心理活动的方向,进而发现问题的有效解决办法。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就是小学生受年龄、学识等限制,认知能力有限,接触事物也较少,经常会出现无法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提及的一些概念及事物的现象,因此,如何解决该难题,帮助学生尽快锻炼出分析性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分析性智力教学。

(一)概念解释,形成初步认知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由各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先学习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拓展,才能真正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所讲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时,教师通过“身份由来”“概念”“来源”几大板块带领学生了解了“公民”一词的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之上,教师采取图文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居民身份证及其用处,帮助学生认同中国公民的身份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了解宪法中公民的基本义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自然而然掌握了相关概念,同时也拓展了许多课外知识。

(二)分析对比,明晰概念内涵

对比是唯物辩证法中很常见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指通过对比,找出多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正确认识事物的特征。

例如,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课后习题“找不同”要求学生“在班上找两个看起来相像的同学,仔细观察一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哪些不同。”于是学生们非常自然地请出了班上的双胞胎“欢欢”和“乐乐”,学生们结合长期的共同学习经历,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她们的性格不同,一个沉静腼腆、一个外向活泼!”“她们的兴趣爱好不同,一个喜欢跳舞、一个喜欢画画!”“她们的穿衣风格也不同,一个喜欢穿颜色鲜艳的亮色系衣服,一个喜欢穿深颜色的没有图案的衣服!”“是啊,同学们,即使是双胞胎,也是存在着差异的,由此可见,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东西啊!”教师相机总结。学生们听了也都纷纷点头。

(三)系统归纳,构建基础框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侧重于常识教学,但往往碎片式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有一个系统化的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国家机构有哪些》中的“国家机构”时,教师就采用了“框架式”教学法。教师先带领学生了解“身边的国家机构”,再引导学生逐条学习国家机关的相关职权,最后深入职权的关键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课堂的结尾教师还可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也对“框架式”学习法有了初步认识,在今后的自主学习中也可以熟练地运用。

二、创造性智力教学

创造性智力是帮助人们发现问题,以及在发现问题后形成新方法的一种理性思维形式,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发展成功智力的关键就是对创造性智力的培养,而创造性智力的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性思维,它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在日常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总是能够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甚至能够运用不同于教材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智力。

(一)锻炼创造想象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教学中,很多知识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乐趣。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时,教师在任务单上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圆形,并要求学生进行想象:“你会把它想象成什么?把你的想象画出来,并涂上颜色,然后介绍一下自己的创意。”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作品。接着,教师通过问题“同样是在圆上作画,为什么每个人画得不一样”引导学生理解个体的差异,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发展批判性思维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是知识性的灌输,更要注重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抛出思辨性问题,为学生创设思辨情境,让学生积极思考,进行价值辨析,充分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四通八达的交通》一课时,教师除了教授与“现代交通”相关的课本知识,还提及了“北方马拉爬犁”“南方竹筏”等许多“传统交通方式”,并将二者进行对比,让学生讨论“哪种交通方式更受大众青睐”,学生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呈现出的答案也自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三)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进入小学前学生,学生便从社会和家庭生活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思维的发散带动了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的发展,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师有意识地教学中,要把发展学生的道德和思维统一起来,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道德素养也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我是独特的》一课时,通过现场访谈式调查活动,学生知道了在认识自我时,要考虑多个维度,如父母眼中的自己、老师眼中的自己、同学眼中的自己等,多个维度的调查使学生更新了观念,加深了体会,在活动中逐步形成对同一事物的多种认知,以此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实践性智力教学

实践性智力指的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获得“经验知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罗伯特·斯腾伯格认为:学业上的任务与实际生活中的任务有很大的不同,实际生活中所需要的实践性智力需要通过现实生活加以验证。

(一)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法治的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多感官去发现、观察、体悟社会,运用并实践已获得的知识,获得对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感受,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一课时,如何使学生对书本上的“公共生活”“规则”等概念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化概念为行动,运用于生活?笔者提前收集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和影像资料,如公园中的长椅、马路上的路灯、道路间的窨井盖等公共场所中常见的基础设施,引导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情景中,用事实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明确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性,为接下来学习保护公共设施的话题奠定了基础。

(二)融合相关课程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涉及的方面很多。所以教师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积极融合其他课程,尤其是德育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实践性智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很多内容涉及劳动教育主题,在这一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班队会课程,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劳动主题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是历史教学专册,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中相关的历史知识,给学生做铺垫,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历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三)组织适宜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在活动中促进学生道德能力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在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律专册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活动,让学生走进法律情景,理解法律内涵。例如,在教学《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针对欺凌这一话题,在班级举办辩论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明白要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性智力。

成功智力教学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可以丰富和充实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有利于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为了学生的未来成长,有必要从成功智力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尝试应用,从而改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智力创造性法治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欢乐智力谷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