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数学语言,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2021-12-01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9期
关键词:正比例语言表达分数

江苏省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袁 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才能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众所周知,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开始,结合课堂教学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促使学生养成表达的流畅性与思维的条理性,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加强表达训练,养成严密表达习惯

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课堂中的各种训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尤其是在低年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

低年级学生要能够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数学的意义。例如,在教学“10 以内的加法”时,就让学生动手摆实物,一边想一边说,看看两部分加在一起应该是多少。如果学生能够完整地口述,那么就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10 以内加法的意义。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则要求他们能够有条理性地、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能够利用教具或图表进行直观的演示,然后叙述应用题中出现的已知条件,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进而再阐述解题思路。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求学生的语言叙述准确而简练。如判断5526是否能被3 整除时,要求学生表述为“因为5526 各数位上的数的和是18,18 能被3 整除,因而5526 是能被3 整除的。”通过这样的表达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达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

二、注重表达要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表达能力是思维的集中体现。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为主,学生表达的机会很少,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做练习,对新学的知识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对本节课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帮助学生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时,就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来描述诸如“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单价=总价÷数量”这样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在脑海中初步建立数学概念,进而为准确的表达奠定基础。接着,教师再开展与正比例相关的教学,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强化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尤其是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能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而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遵循语言特点,逐步形成数学语言

我们知道,数学语言的特点是准确、简洁,而且十分严谨。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表达必须遵循逻辑性强这一特征,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养成规范语言的习惯,给学生作出必要的示范,同时,在遵循小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规范的数学语言。

例如,在教学《复式统计表》时,教师在备课时反复地斟酌自己的讲述是否有语言不准确的地方,力争用最简洁而严密的数学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如“既然这样四张表一张张分开看感觉很麻烦,那如何才能让观察更加方便呢?”“为了看得更清楚,你认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这样的表达容易让学生理解老师的意思,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如此,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适时地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面对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的表格时,可以这样表述:“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称之为复式统计表,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标题、日期、表格。”在引导学生填写复式统计表时,让学生先填写题目中给的数据,再计算总数。这样的语言描述,有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数学语言。

四、结合操作练习,强化学生数学语言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有意义的操作活动能形成严密的思维习惯。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语言思维。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动手操作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描述,进而养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操作过程的习惯。这样,学生既能够动手、动脑、动口,又能够形成严谨的语言思维,在言行结合中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就开展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对纸片的“折、涂、想、说”这四个过程进行内化,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实践证明,学生在折的过程中看到等份的意义;在涂的过程中感受到涂的部分是全部的几分之一;想的过程是思考如何用分数来进行表示;说的过程是用数学语言表述分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引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并且学会用数学语言把自己的操作过程描述出来,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

五、提供表达机会,感受成功表达乐趣

陶行知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要解放儿童的个性,教学要解放儿童的双手。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彰显。唯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感受成功学习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位置与方向感,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位,接着再让同桌交流家与家之间在什么位置、什么方向,看看是否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家的位置。这样就给了学生更多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学生也能够自主思考,经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从而掌握位置与方向这一知识点。特别是一些学习后进生有了自主交流的机会,他们可能在众人面前不知道要如何才能准确表达,但在同学面前能大胆且主动地去询问,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后进生也能够正确地找到自己家的位置与方向,从而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再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很多同学不能理解“单位1”该如何描述。因为“单位1”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有的同学将其理解成数字1,从而造成解题错误。于是,教师让学生自主交流,反复感受分数的概念,通过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最终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综合上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数学思维首先要通过语言表达逐步形成。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流畅而准确的语言表达数学概念与定义,才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深度,进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猜你喜欢

正比例语言表达分数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算分数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人教版正比例函数概念的教学设计与点评
正比例的意义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