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21-12-01傅福喜

教师博览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题目探究

傅福喜

(仙游县华侨中学,福建 莆田 351200)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上采用的一种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授课方式对于学生个人能力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最初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能够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由于初中生缺乏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和控制能力,在面对抽象性思维较强的数学时,他们很难保证在课堂上投入足够的热情。为此,文章分析了现阶段课堂的现状以及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怎样优化这一授课形式且最终带动学生获得个人能力的提升。

一、合作学习的优势及意义

合作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一行为模式主要是让他们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意义,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个人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行为模式能够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课上营造协作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由此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在明确这一学习模式能给学生带来优势之后,教师首先要明确目标,通过目标的构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中感受数学的知识体系,最终落实素质教育的改革。

二、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学生在合作分析的过程中不理解这一节课的主要目的,他们缺少探究的主线,以致在课上出现“跑偏”的情况,很多学生容易在探究的过程中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不理解教师讲解这节课的主要目的。其次,学生在面对抽象的概念或较为复杂的题目时会本能地逃避。面对教师在课上提出的假设,他们只能从很浅显的方面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有时候不能探讨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种浅显的分析方式不利于思维网络的搭建。最后,教师在问题的设置中存在一定的漏洞,有时候会选择难度较高的题目让学生探究,学生在面对题目时完全不知道哪些条件是能够直接利用的,思绪上受到了较大的阻碍,最终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在课上灵活地处理,最终引领学生共同进步。

三、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

(一)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在合作学习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相应的目标提出相应的问题,开展不同的教学环节。没有明确的目标,教师是无法提出具体问题的,自然也无法引导学生回答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一单元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营造相应的学习氛围,引导小组成员积极地探究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四个象限各自的特点及其中存在的规律,提出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某一规则图形,之后让图形在直角坐标系中发生移动,最终定格。其次,请学生写出原本的坐标及平移后的坐标,思考坐标变化的规律。最后,在平移内容学完后,引导学生讨论图形的对称问题,并思考此时的坐标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简单的问题能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人选择的固定点不同,在合作的过程中思考的角度也不同,由此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最终在组内得出一致的结论。营造这一氛围能够在无形中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开展组内分工与探究。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之前的学习困境,让学生在鼓励和兴趣的带动下完成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强化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补充背景,强化分析

在讲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补充背景知识的方式,鼓励学生向更深入的方向研究。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补充这一图形的背景知识,与学生共同探究这一图形具有怎样的特质。合作学习过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前文笔者已经介绍了提出问题,这一小节主要介绍如何在这一行为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简单地回顾三角形的相关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回顾可作为图形研究的背景知识。之后,教师进行提问:“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是否具备特殊的性质?这些性质是否能够判定一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随着问题的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分析能力。首先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出发。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组长进行分工,哪些人负责探究角之间的关系,哪些人负责探究边之间的关系,之后确定探究思路。在思路的引导过程中,他们有着明确的分析方向,通过建立辅助线的形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也相等,之后请组员到讲台上讲解证明过程。在鼓励学生发言的同时,激发出更多种证明方式,最终深化学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熟练地在题目中应用平行四边形所特有的性质。

(三)共同探究,集中解决

三角函数是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较为特殊的一种函数,它们的图像和性质与传统的一次函数或正比例函数均不同。为此,在开展团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角函数的应用范围广,需要在习题的训练中完成对三种函数的灵活运用。由于这部分内容是在九年级时进行介绍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展开详细的探究,与高中阶段的知识建立起联系。在三角函数的应用中,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在基础知识的介绍中,教师应强调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之后可以在课上列举综合性的题目,如“在一个无人机的探测器中,我们看到无人机正视一栋楼时的顶部仰角为30°,观察底部时俯角为60°,此时,无人机与这栋楼的水平距离为120米,请问这一栋楼的高度是多少?”之后让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思考这道题目应该如何解决。学生集体分析了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并作图。为了增加难度,教师在举例的过程中可以不将实物表述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图,培养他们的数形结合能力。随后组内成员提出个人的思路,并由成员分析可行性,接下来,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解题,并在组内核对结果。通过实际的题目,学生能够体现出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的这一优势,由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合作学习灵活地应用到课堂中,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环环相扣,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题目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