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年级口语交际真实发“声”
2021-12-01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郭巷实验小学 谈 芸
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低年级学生受到心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口语交际中存在语言表达单一、不能清楚地表达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教师面对口语交际板块,不知道“教什么”,大多还是老套路,教学中“口头上重视,实践中轻视”,又或者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无所收获。
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中,教师既要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又要让学生习得方法,学以致用,从而体现口语交际情境性、趣味性、生活性的统一。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拓展口语交际的宽度
(一)整体把握教材,精准落实目标
整体与部分互相依存,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更是如此。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板块作为同一整体中的部分,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前一课达成的交际目标会成为后一课学习的起点,而后一课的学习也会成为前一课的巩固。笔者将一年级教材中口语交际主题进行梳理,发现一年级教材中交际主题虽然不同,但交际目标存在一定的重叠、延展。如一上“我说你做”中,交际目标为:能做到“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在“小兔运南瓜”中,交际目标为:能把自己的方法清楚地说给别人听。在一下“一起做游戏”中,交际目标为:能“一边说一边做”,说清楚游戏规则。功能指向分别从交流、倾听,到讲述、倾听,再到介绍、倾听。
这种阶梯式的复现,指向学生交流、倾听、讲述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依序教学,又要将目标分解成学生“跳一跳,能够到”的达成点,前后勾连,落实口语交际目标。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表达兴趣
1.利用插图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每个口语交际板块都安排了色彩鲜明的情境插图,教师要灵活运用。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中的“小贴士”就点明:可以借助图画记住故事内容。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上有哪些人物,从而初步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接着,激发学生合理想象,想一想每幅图片之间的关系,通过解剖画面,抓住图画中心,一步步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2.再现场景
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是推动学生真实的交际交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把交际任务与真实场景进行有效链接,为学生架起沟通的桥梁。一下教材中设计了“打电话”这一口语主题,“打电话”这一场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谓是司空见惯,但如何把自己的交际目的在通话中表达清楚,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儿童的多样化场景,仿真模拟“打电话”的真实情境,从而让学生达成有效沟通,顺畅通话的教学目标。
3.设疑探究
在“打电话”中,还设计了一个有趣场景:有一个叔叔打电话找爸爸,但是爸爸不在家。对此,如何在合理又懂礼中达成交际目标,就需要教师根据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不同情况给学生设置疑问,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合情合理地表达。例如,教师可以按小组设计不同的口语问题:在和叔叔通话中,当我们想帮爸爸传话时可以怎样问?当我们想让叔叔预约下次通话时可以怎么说?如果拒绝叔叔又可以怎样有礼貌地表达?这些生活中的有趣情境都是学生口语表达的练兵场,能有效促使学生在不同的交际任务中,学会不同的表达,不断提升自身交际水平。
4.趣味互动
游戏化、生活化是儿童教育的主元素,教师要搭建趣味性的活动平台,让学生乐于交际。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教师可以设计“故事大王”主持人招募赛的游戏形式,设置闯关游戏。每一关卡设置不同的要求:第一关,把故事讲清楚;第二关,将运南瓜的过程讲生动;第三关,配上动作,演一演,比赛谁能把故事讲得最引人入胜。最后为讲得好的学生颁发“故事大王”的“奖杯”。通过这样趣味盎然的互动,学生表达的兴趣得到激发。在不同的口语教学中,还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贯穿口语教学的始终,让课堂充满生趣。
总之,教师要安排多样化的情境进行仿真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互动中,实现交际礼仪的有效生成。
二、融入生活,由表及里,挖掘口语交际的深度
(一)利用:学科整合,丰富途径,言之有理
将口语表达训练渗入其他学科中,进行有效的学科整合,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好方法。如在口语交际“我说你做”中有这样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说话声音要响亮、把话讲清楚说完整、在别人说话时认真倾听”,通过学科整合,教师可以和其他科目老师协商,将这些“言之有理”的要求作为课堂发言、小组交流的重点。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口语表达的实践途径,又促进了学用结合。
(二)延展:家庭生活,强化互动,言之有序
家庭可以作为口语交际活动的有效延展。教师可以请家长配合做好评价指导工作。每节课教师可以安排课前几分钟,让每个孩子进行家庭交际成果的展示,从而让交际目标更有效地落实。如一下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主题为《老鼠嫁女》,可让孩子回家按照小贴士上的具体要求,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家长先进行互动评分,之后学生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长期的故事讲演主题,把“讲的时候声音大,让别人听清”等具体的要求贯穿交际的始终,让学生不仅能开口说,并且能“言之有序”地说。
(三)关注:社会交往,主题突出,言之有礼
口语交际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交往的自由。社会生活的话题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可以从中汲取素材,每周布置一道口语交际题,让学生走出书本,认真实践。如:全家人外出就餐,在餐厅点餐时你会怎么对服务员阿姨说?爸爸陪你去银行存压岁钱,你会怎么和银行工作人员交流?当你要去图书馆借一本书,你又会怎么问图书管理员?总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交际的主题。教师利用晨会让学生进行交流、点评。通过多样化的社会交往,让学生明白交流表达不仅要有理有序,更要知书识礼。
三、均衡发展,关注评价,提升口语交际的厚度
(一)鼓励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特点,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在传授交际方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表达,预留给学生口头交流的时间要充分。教师指导的痕迹不能过多,应该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交流中,发现表达的不足。这种交际主体地位除了体现在学生的个人表达上,还应体现在学生的认真倾听、反馈评价、互助提升上,通过各种机会的交流实践不断“循序渐进”,最终让学生达到“渐入佳境”的状态。
此外,每个孩子在学习上都有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孩子不同的表达能力,因材施教。面对那些表达能力优秀、乐于展示的学生,教师要满足他们积极的表达愿望,给予机会让他们先交流、多展示,用这些成功范例引导,进而辐射、感染其他学生;面对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表达的学生时,教师要多采取表扬或鼓励的形式,让他们在复习巩固阶段中多实践,从而让学生人人有提升。
(二)以评促教,内化习惯表达
教师在口语交际中要注重使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实现知识内化,以评促教。在学生表达时,教师可以通过鼓励的目光、微笑的表情等正面引导,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及时评价,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正确的建议。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互评,学会接纳与欣赏他人。学生表达的流畅、仪态的端庄、声音的高低、用词的适切、肢体的协调,都可以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倾听、交流中习得他人的优点,改进自身表达的不足。只有把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才会潜移默化地形成定性的表达习惯,才能切实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综合素养。
总而言之,在统编本一年级口语教学中,教师只有潜心发掘教材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链接生活,内化习惯,让学生真实发声,才能让口语交际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