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路径探究

2021-12-01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毛军芳

青年心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文明意识生态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毛军芳

一、提出的背景

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十九大报告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2021年国家六部门发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提升公民生态文明意识行动计划(2021—2025年)》,旨在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提出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素养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需。生态文明素养是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学习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知识、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能力的综合素养。当代小学生作为承载民族未来希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生态文明行为的发展,会直接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重视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需。

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教育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因此,不仅学生的生态文明知识缺乏,生态文明意识淡薄,而且学校重视程度也不高。有的即使开展了一些活动,也偏向于即兴式,忽略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自主认识,自我需求,从而导致生态文明行为的难以为继。

二、实践与探索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学校主阵地的教育引领。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学校不仅要从氛围入手,还需注重生态文明知识的习得,生态文明意识、行为的系统培育。同时,良好的家风熏陶,广阔的社会资源,也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一)立体构建 打造生态文明空间

我们学校有着“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学校”的美称。学校的一步一景都融于生态文明的气息中。怀古区郁郁葱葱,充满文化气息。百年银杏枝干挺拔,古木葱郁。紫藤走廊,藤蔓交织,错落有致,与旁边的假山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各班的教室内,精心创设“微生态区”,学生带来的盆栽、水栽,游鱼、小乌龟,琳琅满目。学生还在盆上贴上自己的名字,担负起栽种和饲养的任务。在认真的观察记录中,小植物、小动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微生态区”成为学生们的乐园。学生的家庭也积极响应倡议:在阳台另辟一角,担当“都市小农夫”。花草、树木乃至空气,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生命共同体,学生与身边的自然融于一体,潜移默化地融于绿色生态中。

(二)合作探究,习得生态文明知识

学生只有对生态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参与其间。在课程学习中,我们重在改变学习方式,以生为本,采用探究方式,让学生亲历体验过程中习得生态文明知识。

1.主题由兴趣萌生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适时将课题延伸到他们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关注周边的环境,从中发现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感兴趣的话题,如在雾霾严重时,有些学生就会对雾霾的形成产生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对雾霾及空气质量作一定的专题研究;有的学生对噪音感兴趣,有的对水质感兴趣……老师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梳理出系列的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如空气、水质,土壤,温室效应等。

2.效度由合理引导

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它是有序、有规的动态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周密组织和合理引导,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度。(1)梳理内容:探究主题确立后,针对较多的研究内容,教师指导他们画思维导图,梳理出小专题。(2)做好探究准备:按兴趣组成3~6人的合作小组,并做好探究资料和材料准备。(3)活动时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观察每组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启发引领。如在研究水质专题时,有的学生不会操作仪器,教师就要适时介入,加以指导。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将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中。

3.方向由评价引领

评价能引领学生后续学习的方向。教师在评价时,要做到三个关注:一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看是否能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二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如筛选资料、对结果的表达等;三关注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的发展,通过活动前后对比,评价学生的发展状态。

(三)活动浸润,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生态文明意识是关于生态的意识,是对人与社会、自然关系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的总和。如何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显得尤为迫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从创设特色活动入手。

1.有温度的活动

和大自然对话,这是一个新奇的、有温度的经历。《大自然在说话》是一部环保公益宣传片。我们组织同学们聆听大自然的“话语”,从而对大自然、对环保有了全新的认识。“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振聋发聩,关注大自然和我们的命运,变得尤其重要。

由此,我们开展了充满温情的活动:“和(大自然)说说悄悄话”。让学生试着走近大自然,从而发现大自然的美。在交流分享中,学生们会抚摸碧绿的小草,低头与它私语;会与飞来的小蜜蜂说悄悄话,体验他们的快乐,感谢它们的奉献。

当我们亲近自然时,才会更加明白,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大自然是我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2.有趣味的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探索的欲望。在环保活动中更是如此,只有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才能保持不竭的动力。

(1)“学做生态瓶”。科学课后,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学做生态瓶”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将小石子、水草、小虾等放入一个密闭的光口瓶中,形成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在生态瓶内,小虾以绿藻为食,绿藻则以小虾呼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小虾排出的粪便成了绿藻的肥料。这一切太有趣、太神奇了。

学生们在饲养和观赏中增长了知识,明白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关系。

(2)亲子体验“都市小农夫”生活亲子体验活动,学生和家长可以在阳台上种花、种菜,从一粒种子开始,翻土、浇水、施肥,在快乐中有所收获;可以种植有机蔬菜,想吃随时摘,新鲜方便;可以种植花卉,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劳动的乐趣。活动后,组织学生和家长将劳动成果以照片、视频形式分享,评比出“快乐小农夫”“丰收小农夫”……亲子体验过程渗透着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价值观。

3.有成长的活动

学校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如邀请环保专家走进校园,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讲座,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作用等,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绿色环保的理念。

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氧化沟、二沉池、脱泥间、消毒池等场所。走进水质监测站,观看测定水体污染物浓度的演示。在社会大课堂中,学生们亲身体验,感受水资源的珍贵,增强了节水环保理念。

(四)有恒坚守,践行生态文明行为

生态行为是依据正确的生态知识和意识指导,做出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行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行为重在人的自觉与自律。学校以节日文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更注重以有恒的“节俭养德”活动,使学生养成生态文明习惯。

1.班级内,按“类”投放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何给垃圾找到合适的家?学校开展了“废纸宝宝旅行记”环保项目。在班级内设立环保专员,以同伴互助等形式,做到人人知晓分类,人人正确投放,周周评比督促,月月达人展示。学生们以垃圾正确分类为荣,形成了良好的绿色环保氛围。

2.学校里,按“色”投放

学校的公共垃圾箱,要求定时投放垃圾,按“色”投放。班级环保专员定时投放,对应色系:绿色回收可回收垃圾,蓝色回收其他垃圾。少先队进行评比张贴,以环保小院士积分,统计班级回收情况。

3.食堂里,按“盘”积分

学校开展了“零米粒 我们在行动”活动,对学生“零米粒”及“光盘”进行积分激励。学生以累积环保节能积分为乐事,1分,2分;一天,一周,一月……节俭好习惯,在小小积分中慢慢养成。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让我们从小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共同守护生态文明,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文明意识生态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