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的美育价值及教学策略
2021-12-01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丁俊华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东板桥校区 丁俊华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都选自名家名著,记载了先贤的崇高思想和通灵智慧,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小古文有着独特的审美育人价值。
一、丰厚温润的审美价值
小学阶段的小古文篇幅适中,以叙事志人为主,语言浅显凝练,体现了简洁灵动、言约意丰的审美情趣。
(一)不可忽视的韵律美感
小古文虽不及律绝词曲,但韵律美感鲜明独特。《少年中国说》中,梁启超壮阔的胸怀、动人的深情通过鲜明的韵律给人以荡气回肠的感觉;《伯牙鼓琴》中,“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形象鲜明,情景交融,非常适合朗读。
(二)动人至深的人文情怀
小古文带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孟子》《世说新语》等也都是青史佳作,凝聚了先人的智慧与情怀。《学弈》《囊萤夜读》与“敬业”相关联,《自相矛盾》《书戴嵩画牛》与“诚信”有联系……在尊重学生独特阅读体验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其熏陶感染作用。
(三)凝练曲折的故事情节
小古文寥寥数语,却能完整展现曲折的故事情节,仔细揣摩还有峰回路转的意外。《司马光》中,“没水中”“持石击瓮”“儿得活”写出了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又伴随着“欣喜”“惊慌”“沉着”“惊喜”的心理变化,明暗结合,颇为惊艳。《两小儿辩日》以语言描写记叙辩论过程,最后以“孔子不能决也”受到小儿“孰为汝多知乎”的调侃结束,令人意外却在情理之中。
(四)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
小古文凝聚着古人的言语智慧,常在有限篇幅里形成有效对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对“道旁李”的迥然态度,近于生活实际,使哲理昭然形象跃然。《伯牙鼓琴》中,“破”“绝”真切写出了伯牙失去知音的沉痛。小古文善于寓事以理,以小见大,如《学弈》《书戴嵩画牛》等。小古文表达方式生动多样,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二、阅读教学问题综述
小古文教学现状差强人意。首先,学生基础薄弱,教师古文功底也有欠缺。其次,教师对教学目标设定的主观随意性较强,目前使用的课程标准对小学要求不明,到初中学段才有“阅读浅易小古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的描述。最后,文本解读有过浅和过深的倾向,使得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中,要么纯粹灌输、机械识记;要么过于解析语法,增加关联资料,人为拔高了学习难度和要求。
三、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一)反复诵读,散发音韵的芬芳
小古文的美首先表现在韵律,反复朗读必不可少,这是其义自见与批文入情的需要,亦是学习规律与兴趣使然。熟读成诵,理解便水到渠成,韵律美感便沁入心脾,“句读”能力便于潜移默化中悄然生长。朗读指导时,教师的点拨示范不可或缺,学生的反复练习才是真理。示范读、分角色、表演读、古书排版读……方式应不拘一格,实践须多多益善。吴忠豪教授甚至对小古文朗读的次数都有具体要求——每节课应不低于20遍,稍差一点的学生还需更多。我们还可发挥非朗读因素的作用,动作、音乐、服饰都是必要辅助,这样可让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只有朗朗的读书声才会让韵律美在课堂上肆意流淌,才能帮助学生内化语言,不断提升语感和语言表达的质量。
(二)触类旁通,把握文字的大意
理解小古文不能只靠讲解,更应依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关键字词是理解句段的支架,掌握了字词,学生整体的感悟就不会有大的偏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用工具书、结合具体语境、联系成语古诗或通假字等方式去猜想或辨别,如《两小儿辩日》中,可结合“远”“近”这组反义词理解“去”字,借助“赴汤蹈火”理解“汤”字。还有的词句就是成语出处,如“专心致志”“以夜继日”等,可以联系旧知和生活予以强化。掌握关键字词后,可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解释古文,最初能通顺表达即可,而后逐步规范完善,最后在忠于文本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创新。由字词到句段,由本真到创造,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力会不断增强。
(三)巧用对比,探寻情节的曲奇
小古文存在不同形式的对比,或是不同人物的对比,或是一人前后言行的对比,抓住对比可以顺利感知故事的来龙去脉。如《铁杵成针》中,李白逃学前后判若两人,且“逃学经历”与“心理变化”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相结合,如果指导学生依据此变化复述故事,复述过程便会有序流畅、不蔓不枝。还可再做拓展,续写李白返回后的勤奋苦读,使故事情节更加丰满。当然,要指导学生言简意赅、简洁求生动。布罗茨基说:“个人的美学经验愈丰富,他的趣味愈坚定,道德选择愈准确,他也就愈自由。”小学生对于故事情节有着敏锐的感知和质朴的热情,因此,应引导学生在故事情节的鲜明对比中感受丰富的人物形象,感悟深刻的生活哲理,亦在真挚的言语实践中,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实现高尚人格的自我塑造。
(四)驰骋想象,习得言语的智慧
小古文阅读教学也应是理解、应用、创造的认知过程,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想象,锤炼思维,学会思考,最终习得言语智慧。说话训练、读写结合便是有效途径,当然,这里的“说”和“写”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借鉴古人智慧,用自己的方式去自由表达。
补写。小古文多留白,如《伯牙鼓琴》中伯牙弹琴时的状态与钟子期欣赏时的神态,《两小儿辩日》中“孔子不能决也”时神态和心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人物形象或故事情节展开想象说话,也可以围绕主题和具体语境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辩论一下孔子“不能决也”时是否深感惭愧。最终在交流、评价基础上,引发学生辩证思考——为什么作者没有这般具体写?从而揭示小古文的微言大义与凝练的语言特色,展现小古文的文体特点。
评写。我们不应满足于文本的理解和应用,更应触类旁通,引发学生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并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反思,将深度阅读进行到底。如学习《铁杵成针》,可联想到《囊萤夜读》;如《两小儿辩日》中,由“孔子不能决也”联想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联想到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孔子是否如两小儿所说“孰为汝多知乎”呢?可以指导学生联系孔子言行和成就,有理有据地表达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再如,可以进行小古文与古诗、小说中儿童形象的比较阅读,写一写评论或读后感,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分享……通过批判性阅读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是培养小古文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关键。
仿写。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对于极具想象力和意境的语句应适当迁移和训练,如“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句,可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思维——伯牙的琴声还像什么呢?“皎洁如月光,汹涌若波浪”可以,“皑皑如白雪,熠熠若星光”亦可。《两小儿辩日》中,由“大如车盖”“则如盘盂”归纳出“近大远小”,亦可以引导学生演绎出“大如灯笼”“则如台镜”等,如此见得真切、用得透脱,才能促进学生言语和思维能力协调发展。
洪堡特说:“语言既是人的心灵的解放和创造,也是束缚和规范。”这里的仿写,只要利于学生个性的想象和表达,符合汉语规范即可,教师应做必要匡扶,切忌过犹不及,谨防落入八股窠臼。
“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在言语实践中揣摩和想象文字蕴藏的形象,既利于理解文本,又利于基于想象的运用和创造。想象是民族语言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支点,其背后是才华,亦是情感,更是丰富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小古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想象和情感。
(五)创编课程,营造古典的氛围
小古文仍受到不少学生的喜爱,无独有偶的是他们的写作能力和素养确实高人一筹,据说当年写满分作文的高考生也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然而,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创造出如此人文环境。“儿童在读写能力方面的表现差异,并不是个人认知发展层面的,而是家庭环境、亲子互动模式上的差异——文化差异。”古今中外都很重视环境对儿童读写素养的作用,因此,我们也应积极从创编适合儿童和匹配教材的小古文阅读课程、建立兴趣社团、培养家长志趣等方面着手,在读一读、猜一猜、辩一辩、演一演等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营造生活化阅读潮,而风潮渐起日,亦是小学阶段小古文阅读教学向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