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思维 “趣理相生”识字
2021-12-01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陆晶华
江苏省丹阳市丹凤实验小学 陆晶华
笔者虽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却总是惶恐,感到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章法”,并从内心深处羡慕数学教学可以一课一法,清晰明了。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全面实施以后,笔者感到语文学科教学也可以是科学化的,这是令人振奋的一种改变。虽说教无定法,但还是贵在“得法”。语文要素中的一个基本点——“识字教学”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小学阶段学生累计要认识3000个字,会写约2500个字,所以教材大纲系统规划了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基本步骤:一年级重点指导汉字的基本笔画;二年级重点指导汉字的结构;三年级重点指导整字的书写;四年级着重指导句子和段落的书写,以及如何提高书写速度;五、六年级着重指导古诗短文等篇章的书写。如此一来,教师们就有了重要的抓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一年级上学期,一笔一画地教,注意每一笔画的规范,一年级下学期,一个板块一个板块地教,关注部首、偏旁的变化;二年级,有意识且巧妙地渗透识字方法;三、四年级,一组一组地教,寻找造字规律;五、六年级,有选择、有重点地教。
下面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谈谈识字教学的几点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点燃儿童思维,提高识字效率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热情,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就成了提高其识字效率的关键。
1.经验猜字法
以《纸船与风筝》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设计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猜字。此“猜”并非瞎猜,而是有根据地猜测,也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中,笔者注重教给学生多种猜字识字的方法,出示了“风筝”“松鼠”“抓住”“祝你幸福”“愿意”“哭”等字词,这些字词中有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形近字,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再猜测生字的读音。学生们兴趣盎然,瞬间启动思维,很快就发现了其中隐藏的规律,找到了识字的方法,读准了“筝”“抓”“愿”“哭”“幸”“鼠”的字音。该方法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生僻字的读音,又帮助其加深巩固了记忆,同时也为中高年级自主识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生字换脸法
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分析生字的结构,让学生通过置换偏旁的方法认识新字,进而做到举一反三,一字多换,记住相似生字的不同之处。例如,学习“栖”字时,有的学生说“‘木’加‘西’是‘栖’”;有的学生说“把晒太阳的‘晒’字的‘日’字旁变成‘木’字旁就是‘栖’”。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很快记住了“栖”字,还在这一过程中巩固了已学的“晒”字。再如,在教学生字“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她”的“女”字旁,换成“土”字旁就是“地”……如此一来,随机应变的“换脸”识字法就为学生所习得,显著提高了它们的识字效率。
3.故事想象法
在学习一些特殊的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根据字形特点,编成故事,让学生在故事的趣味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记忆在脑海中。如教学“明”字时,笔者引导学生想象太阳遇到了月亮,光芒万丈,当然越发明亮;教学“休”字时,有学生说一个人干活太累了靠在树上休息,所以这个字就读“休”……通过故事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故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增既添了识字的趣味性,又丰富了学生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4.图文并茂法
低年级学生对于直观感性的事物总是兴趣浓厚,也更易记住其中蕴含的内容。如教学“漂”和“飘”时,笔者就借助“纸船在水上漂、风筝在风中飘”两幅图画,解释了为什么“漂”的偏旁是“三点水(氵)”,而“飘”的偏旁是“风”字旁。与此同时,笔者又训练学生造句:(什么)在(哪里)(怎样)漂(飘)。这样就能一举两得,不仅巩固了生字,还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儿歌创编法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难以忘记。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福”字时,编成“有衣穿、有饭吃、有田种就是福”;教学“粥”字时,编成“米儿弯弯弓了腰”;教学“告”字时,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教学“饿”字时,编成“我要食物,我饿了”;等等。一字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儿歌创编法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
6.形象记忆法
在低年级学生的多种思维模式中,直观感知和形象思维占主导,故而识字教学若能与具体的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必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鼠”字时,学生如果用猜字法仅从表面很难猜出读音,笔者就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入手,再配上老鼠的图片,学生便能意识到有些字是根据实物本身的形状造出来的。“鼠”字的写法是难点,但若能通过剖解字形和观察实物来记笔画,就会简单许多。再如,“深深地藏到土里”就是“埋”,学生头脑中若能浮现出这一画面,通过形象记忆就能快速且正确地记住这个字。
7.字谜插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入谜语帮助学生识字,让学生通过猜谜来认识生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如“丕”字可记为“缺一不可”,“兰”可记为“三丫头”,“琵”可记为“班前班后比团结”。运用以上方法既能让学生记住生字,又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他们跳跃性思维的特点和优势。
二、创新识字路径,丰富识字策略
1.探究字理,掌握构字规律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识字教学的方法也要相应改变。中高年级学生自然不需要教师一笔一划地教,而是要因字而宜,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一些新偏旁的生字时,教师的教学重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形声字的造法,通过表音和表义部分的区别理解,达到迁移识字的目的。如“富裕”的“裕”字,学生常把“衤”错写成“礻”,教师可以通过解析“裕”的字形来帮助学生记忆:左边的“衤”代表有衣穿,右边的谷则说明有谷子有粮食吃,在古代能吃饱穿暖就是富裕。这样就使学生一看到这个字就会想到其含义,自然也就记住它的写法了。
2.举一反三,建立字族概念
教师要努力发现每一篇课文中生字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尽可能发掘课文中的重点生字与学生学过汉字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渐渐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汉字记忆系统,实现从“一个字”的教学走向“一组字”的教学。如月字旁的字大多与“肉”有关,很少与月亮有关,肉和月亮毫不相干,这是因为早期象形字“肉”和“月”是形似的“双胞胎”。“月亮”的象形字是新月当中加一点,后演变成现在的“月”字;而“肉”的象形字与“月”极为相似,作为偏旁也写作“月”,结果偏旁“月”和“肉”就统写为“月”了。因此,现在的“月”字旁的字绝大多数都与肉有关,如手臂、肩膀、腿脚、胸脯等。而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等造字法引入低年级的教学。根据字族类别的识字特点,让学生按各类别、各种造字法识字记字,这样自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也将大大减少写错别字的概率。
3.巧妙链接生活,增强识字的生活运用
语文与生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把课堂教学外延,链接实践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无意识字,可以说,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之一。如学生看到路牌、社区宣传栏的一些生僻字、校园里的名言警句、马路上广告牌中的标语等,都可以进行搜索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无意识字量就会大大增加,还能激发他们认字的欲望。同时,促进学生的生活运用,也能在无形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再如二年级《识字三》中的两组生词:“孔雀”“大雁”“老鹰”及“锦鸡”“黄鹂”“天鹅”。学生先观察“雀”“雁”“鹰”的共同点,不难发现,它们都含有一个“隹”,而“隹”是指短尾鸟,此处便可让学生观看图片,回忆在动物园中看到的这三种短尾鸟,从而快速记住这三个生字。同样,第二组生词中的“鸡”“鹂”“鹅”都含有共同的部首“鸟”,学生通过看图便可发现此三者皆为长尾鸟,进而推测部首“鸟”所代表的是长尾鸟,如此一来,这三个生字学生也能很快掌握。由此可见,将课堂识字与生活实际自然链接,既能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又能降低学生的识字难度,从而使学生逐步找到识字的规律,有效助力识字教学。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策略,点燃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做到“趣理相生”,将“让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