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介入 培养美术创新思维
2021-12-01黄婷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黄婷 (江苏南通市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
故事介入就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介绍与引导,让美术学习与具体故事情节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培养其美术创新思维的方式。通过故事介入,学生的兴趣和情绪能够被吸引到故事中,使其在美术学习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更具创造力。
一、渗透传统文化,深度融合
教师可以渗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故事,让美术学习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理解基于农业经济的封建社会中如何诞生出艺术之花,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绘画的学习。
如在“笔墨丹青”这一单元中,学生要学习中国传统绘画方式,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一单元内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与中国绘画进行深度融合。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工具笔墨纸砚,然后让学生明晓国画主要分类,一般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等等。在学生了解基本信息后,教师就可以介绍与国画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教师此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帛画的典型艺术作品——《御龙图》,讲述其作为中国早期帛画奠定后世绘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然后讲述绘画手法中的借物抒情、寄情山水,这两者作为艺术手法不仅在绘画上得到了应用,也在古诗词中大放异彩。如李白的“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白居易的“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等等,教师在讲述这些诗词时用多媒体进行与之相关的国画的呈现,让学生在文化和艺术的双重欣赏中学习美术技法。
通过渗透传统文化,学生能够站在广袤深邃的中国文化角度进行美术学习,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国画技法、了解国画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教师课前要从网络上搜集与所讲手法相对应的国画图片,增强讲课内容的丰富性。
二、引导情节联想,多元发散
故事介入还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穿插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联想与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多元发散,使其更具艺术创造力。通过这种情节的联想,学生的思维被带到广阔的故事空间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这个故事空间的拓展,来表现美术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
如在“凝练的视觉符号”这一章节中,学生要学习与标志有关的美术知识,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节联想,畅想标识所传递出的思想与故事。教师可以准备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标识进行讲解。这一标志由两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为中国传统印章,下面一部分代表举办奥运会的地点和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上半部分标志进行情节联想:“大家看北京奥运会的上半部分标识像一个人形,大家觉得这个人在做什么?”学生此时就会进行充分的联想和猜测,有人会想到这是在跑步,象征着北京奥运会的运动比赛;有的学生会想到张开的手是想要拥抱,意味着北京奥运会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参与。教师也可以加入学生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学生的猜想进行正确、错误的评判,而是多予以鼓励,让更多的学生主动投入猜想中来。
通过这种情节猜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多元发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教师在进行这一环节时,应当择取较有代表性、较为经典且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标识,让学生进行联想与猜测。
三、联系生活体验,唤醒共鸣
艺术来源于生活,进行故事介入就要在教学中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与艺术相关的生活情境,以此唤醒学生的共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迅速理解艺术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在绘画技法方面也有利于较为迅速地消化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提升。
如在“纹样与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要学习与艺术纹样有关的美术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节与生活联系密切的特征,进行生活情景、生活体验的介入,唤醒学生的生活共鸣。纹样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等多种类型,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连续纹样,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黑板报并询问学生:“大家看黑板报中都有哪些纹样?”此时学生就会看到黑板报的边角采用了花瓣形状的纹样,教师又让学生猜想:“大家想一想,咱们做过的手抄报上,你们采用的是哪一种花边呢?”学生此时回想起自己曾经制作的手抄报,曾用连续的波浪线或各式曲线当作边框进行绘制。教师此时告诉大家:“像你们手抄报用曲线构成的边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纹样,大家觉得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呢?有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纹样例子?”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在生活中看到的较为常见的纹样实例,此时就完成了对学生生活记忆的唤醒,促进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艺术和欣赏艺术。
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系生活体验,学生会意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艺术作品,而正是这些作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生活具有了丰富的艺术色彩。在了解到这一点后,学生能更积极地投入美术的学习中,创造出艺术形象应用到生活中。
四、整合学科资源,参与实践
进行故事介入还要整合学科资源,将其他学科的资源应用到美术教学领域,让学生进行应用实践。通过这种学科资源的整合,学生能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美术领域的问题,并且能够以美术的眼光去欣赏其他学科中的各类形象,从而让学生多学科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在“蜡染与扎染”这一章节中,学生要学习在衣物上上色的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整合化学学科资源,帮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教师给学生讲述扎染的基本概念后提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染色的具体原理是什么吗?”当此问题引发学生的疑惑后,教师就可以进行联系:“大家在化学中学过溶液这一概念,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液体,‘均一’这个词就表明了溶液中各个部分的物质组成是相同的。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当我将染料倒入染缸形成溶液,此时染缸中的颜色分布均衡吗?”学生会回答:“均衡。”教师继续讲解:“那么当我将干燥的白布放入染缸中,染缸中的水分子率先进入白布中,此时白布中的染料浓度低于染缸中的染料浓度,因此染缸中的颜料为了让整体处于均衡,就会主动进入白布,就是染色的过程。”然后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工具拿出,让学生亲身参与扎染实践,学生将准备的手帕投入染缸,结合刚才教师所说的染色,从而理解扎染的原理。
通过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视野的艺术思维,让他们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理解美术作品形成和创作的过程,并且经过自己的实际体验,能够有效锻炼其动手能力,使其对课本上较为抽象的艺术常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直观的理解。
五、发展知情意行,健康成长
发展知情意行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富含深刻精神意蕴和较高文化价值的故事,从而在精神境界层面对学生的品质起到引领和塑造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进行艺术创作,更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味情感,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
如在“土和火的艺术”这一章节中,学生要学习与陶瓷有关的美术知识,教师就可以在其中加入具有丰富精神意蕴的故事。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哥窑的故事:传说从前有制瓷的兄弟两人,哥哥为人厚道,肯学肯吃苦,瓷器烧制技术高超。而弟弟则懒惰不上进,在成年后哥哥弟弟分家开窑烧瓷。由于老大技高一筹,所以名满天下,引得弟弟嫉妒。弟弟趁哥哥不注意时,扔了一把黏土进入哥哥的釉缸中,哥哥用掺了黏土的釉烧制出了瓷器,打开门的瞬间哥哥惊呆了,瓷器的表面全部长有裂痕,均匀分布在瓷器表面,产生了别样的艺术风味。哥哥将瓷器拿到市场上售卖,大家对这种裂纹瓷器十分喜爱,这就是裂纹瓷器的由来。因为哥哥的勤恳踏实,好运气也往往眷顾他,故事让学生实现了知情意行的发展。
通过这类故事,能够让学生体会故事中丰富的精神境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很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这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以上方法进行美术教学,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期待未来有更多美术教师从“故事介入”这一角度进行更加细致深刻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从而促进美术学科教学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