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激励强化理论进行高三后进班级劳动教育管理
2021-12-01胡西新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
胡西新 (浙江绍兴市高级中学)
当代教育管理以过程为取向,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过程观,具有新的特征,如教育管理是开放生成的过程,是有机互动的过程,是合作共享的过程。然而,目前高中教育,更多倾向于文化知识的学习,成绩成为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尺。高三后进班级的学生在成绩上并没有优势,丧失信心的教师及学生会忽视劳动教育对改变高三后进生有着积极作用。
教育的开展离不开学校,学生作为个体不仅要完成知识上的学习任务,还要同时参与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就是劳动,而班级劳动是最基础的劳动。班主任在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班级的值日安排妥当,如组织大扫除,让考场卫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达标,班主任要有目的性地展开班级劳动教育管理工作。
通过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激励强化理论,并在劳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用此项原理,笔者在实践中总结了开展劳动教育管理的“一次协助、二次实践、三次完善、多次重复”的专人一对一劳动教育管理方式。具体方法为:班主任针对性地培养班级劳动委员,在不同劳动的第一次劳动实践中指导劳动委员切实合理地领会劳动内容、分配劳动任务、完成劳动实践,并结合劳动实际总结值得注重的细节;在第二次相同劳动实践时,放手劳动委员协调安排劳动事宜并总结经验;在第三次实践中探寻省时省力的技巧,并经过多次实践成为班级劳动实践的领头羊,合理自主安排所有劳动活动,让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在每一次的劳动实践后,班主任都要给予学生劳动管理者一定的激励。高三后进班级的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得到肯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升自信心,从而在改善班级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学习信心。
一、注重班委的选举和培养,帮助高三后进生建立自信
班主任要有挖掘班委、培养班委的意识。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定班级劳动委员,培养其领导能力,传授其工作技巧,协助其积累经验,使得劳动委员成为劳动实践的主导者,在实践中及时协调劳动人员、合理分配劳动任务,在脱离班主任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劳动任务。只有合理选择具备才能的学生,才能有后续劳动的成效。在一次次的劳动中,不仅负责学生得到了锻炼,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其他学生也因为付出劳动获得表扬认可,在每一次完成劳动的过程中让高三后进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逐渐建立学习自信。
二、注重大胆放手帮助高三后进生培养自主意识
班主任在培养班委的过程中,要敢于相信后进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勇于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放手让劳动委员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对劳动结果采取积极的正面评价,增强学生的劳动自信,树立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实践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每一次的劳动实践结束时,汇总常见的劳动问题,以劳动问题为切入点,引导激励劳动委员自己汲取班级同学意见,总结经验,对每一次的劳动都做到熟能生巧,成为班级劳动实践的领头人。具体可以利用班会课等时间,以问题链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探寻最佳的解决劳动实践问题的途径,逐渐培养后进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就试场布置问题召开班会讨论,教师提出如何能够高效完成考场布置任务的问题后,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发言。有的学生认为需要提前做好工作分配,并及时告知个人。在思考过程中,学生在无形中培养了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高三后进生欠缺的就是自主规划意识,学生可以在劳动实践中逐渐培养自主规划意识,只有具备主人翁意识,明确自身想要完成的目标,才能发自内心地做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劳动中的所感所悟迁移到高三的学习中,对高三后进班级的学生的转化会有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高三后进生的细节教育
在劳动实践中,应给予劳动委员一定的暗示,促进其形成高效高质量的劳动习惯。平时的劳动要在保证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关注劳动细节,劳动细节分为实践活动本身细节及劳动者自身的实践细节。劳动委员关注每一名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为劳动安排奠定基础,形成部分固定的模式,做到不仅完成本次劳动任务,还要挖掘有用的经验,探寻节约时间、提高劳动效率的方法,从而提高劳动质量。而劳动的细节教育可以逐渐过渡到学习中,让后进生体悟学习细节及提高效率的重要性。在高三的劳动教育中渗透效率提升意识,从一开始考场布置的手忙脚乱,到后来安排有序高效完成任务,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奋斗意识,学生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对高三的艰苦奋斗征程增添了自信。
四、注重班级劳动奖惩制度的制定
无规矩不成方圆,劳动制度是班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尊重后进生,在班主任制定的粗略框架下,学生结合自身的劳动实践经验,完成细节补充,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感悟,才会在劳动实践中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对于高三后进班级,奖励也能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让学生有被认可、被需要的感觉,进而激发后进生勇于拼搏。对于后进生,批评的话语已不起任何作用,而更多的则会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最终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话没有任何反应。而在劳动后给予后进生表扬,能缓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渐渐地喜欢上班级,提升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但是表扬也要有度,适当时候的惩罚能更加稳固班规。在规矩下,学生集体荣誉感更加牢固。
五、注重劳动对后进生心理层面的积极影响
劳动教育不但是身体上的锻炼,也对学生心理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有典型的案例。陶行知创办的每一所学校(包括幼稚园),劳动教育都有声有色。学生从小受到劳动锻炼,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也对增进理解社会起了不少作用。因此,教师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讲道理的层面,空讲一番大道理并不能让劳动者有深切的体会,只有让劳动者亲力亲为,参与实践,感受过程,才能从内心深处促进劳动者对劳动的理解,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后进班级的发展,需要通过劳动教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从非成绩角度促进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班主任在培养后进生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可以应用激励强化理论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在学生劳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要制定不同等级的目标,每完成一项目标都给予后进生一定的言语表扬或荣誉称号等进行鼓励,实现强化的过程,进而激励其完成更高等级的目标,从学生心理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要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的思想,为改善学习中的不足起到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