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读你,花开满心扉——浅谈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2021-12-01朱晓辉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9期
关键词:小慧班主任家长

朱晓辉 (江苏南通市实验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庭和学校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最大的两个系统,整合两者的教育功能并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应有之义。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么班主任更像是他们在学校的家长。若想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若想实现优势互补,班主任就要多与家长交流沟通。但因为教育理念、家庭环境、知识背景等存在差异,老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阻碍。因此,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注意技巧。

一、暖心舒心的家长会议VS 优等生家长

人和人的当面交流是最有温度的,有了温度,心才会暖;有了温度,沟通才会更加舒心。家长会就像一个“暖手宝”,是一个让班主任与家长充分交流的有温度的平台。

实例:小刚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她异常忙碌,但即便如此,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必定准时出席。

解读:开家长会,很多家长都会抱着学习的态度,第一时间赶到学校,了解更多关于自家孩子在学校目前的状况以及问题,学习资深老师分享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沟通技巧: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单一,很多家长赶来也是为了应付任务。为了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教师每次都会精心准备一个专题,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情况;五六年级,学生有了自主意识,教师应带他们一起参与策划家长会,比如开展让学生给家长写信(说说心里话)的活动;教师还会提前让学生自发分好小组,鼓励以家庭为单位讨论,并邀请这方面做得好的家长介绍心得。由学生做纽带,有学生来督促,家长们深度参与了学校活动,对班主任的付出感同身受,领悟了学校教育活动的理念和方法,家长会的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策略优化:家长会在家长心中的位置十分重要,老师一定要利用契机,当着全班家长的面,肯定他们的付出,激励学生更大的进步。另外,有一部分家长因为自身原因,确实无法及时参加会议,教师可以录制专家视频、任课老师视频,利用QQ 群,及时上传,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家长可以在群聊中直接看到自家孩子的学习状态,并根据状态的好坏积极与老师交流,改善其学习方式。

二、快速便捷的网络应用VS 后进生家长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得到了普及。班主任要利用好QQ 群、微信群这些便捷的载体,使之成为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助自己一臂之力,而不能只把它们当作简单的你问我答的工具。

实例:小慧一家是外来人口,平时家长对学习也是不闻不问。只要一放假,她的各科作业更是一塌糊涂。

解读:如果教师主动尊重家长,满足家长被尊重的心理需要,那么家长同样也会把这份尊重反馈给教师。大部分后进生的家长都希望听到孩子的亮点,家长也几乎希望得到老师的感谢。老师与家长智慧沟通,合作共赢才是根本目的。

沟通技巧:显然,小慧的父母不太关注孩子,基于此,教师的核心工作就是引导、教育和吸引她的父母多关注小慧,并参与到她的学习生活中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络,经常点对点发信息感谢她的父母。放假前,教师会提前点对点发信息,告知小慧妈妈作业,恳请小慧妈妈跟进小慧假期作业完成情况。最后道一句“您辛苦了,感谢您默默的付出和配合”。假期结束,如果小慧的作业全部完成,教师会继续发信息表示感谢;没有完成,也发信息表示感谢,孩子假期作业完成得比上一周好多了。都说孩子要听好话,其实后进生的家长也需要鼓励和表扬。

策略优化: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要想同家长顺利开展网络沟通,第一,要获取家长的信任;第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群之初,班主任要提前介绍班级群目的、规则,全体家长实名制进入;第三,建好群,班主任可以分享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的精彩片段,同样,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在家生活学习情况。教师智慧地利用互联网,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通,助力其成长。

三、真诚实用的家访交流VS 不参与家长

家访对于家长来说,表现出教师的诚意,有利于后续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家访可以让教师快速地了解到学生家庭的情况,便于和家长积极地找寻相应的解决方法。

实例:小锦邋里邋遢,成绩不好。四年级我去家访,原来小锦的“家”就是一个车库,房间靠门的地方放着一个单口的煤气灶和饭桌,里侧摆着一张简易的床和书桌,看起来十分简陋。房间里到处弥漫着咸菜酱瓜的味道,就和小锦身上的味道一样。

解读: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社会责任感”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是人性的本能,人在其他需要都得到满足后,就会渴望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便是心里需要中的最高层次——自我实现。家长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更能感受彼此真诚的态度,感受每个家庭背后的艰辛,从而达成教育共识,形成同盟关系。

沟通技巧:教师和小锦父母由生活的不易开始谈起,促膝谈心。小锦的父母逐渐打开心扉,他们希望儿子能接受大城市里好的教育,只是因为外来务工的压力,文化水平的差异,让他们无暇顾及。教师肯定了小锦的优点,脑子聪明,做作业速度快,不偷懒;也委婉地提出了建议,好习惯要坚持,更要家长一起配合。教师常常点对点发信息给他的父母,让他们看到孩子的改变。小锦的父母由漠不关心到逐渐开始参与学校的大小事宜。一次简单的家访,激发了家长的自身潜能,和谐的家校沟通引导家长释放心中的正能量,从而形成了教育合力。

策略优化:沟通时要善于观察,把握家长在谈话中表现的细节;要善于倾听,做到真诚专注,抓住谈话关键,归纳提取,适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要表现真诚,让家长产生信赖感,从而达成共识。

四、快乐健康的非暴力沟通VS 冲动型家长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著名的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它就是“非暴力沟通”。快乐健康的非暴力沟通四步法,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上获得更多的快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实例:小昊有个“狼爸”,认为孩子一定要打,棍棒下才会出才子。六年级正值青春期,小昊的行为竟然越来越像“狼爸爸”,一遇到不高兴的事就拍桌子,耍横。有一次英语课,他因为和同桌不和,全然不顾上课,掀翻了桌子。“狼爸”知道了,结果可想而知,第二天,小昊肿着脸到校。

解读: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中指出:你愤怒是因为你内心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你的目的是沟通,不是羞辱或伤害别人。

沟通技巧:教师约了“狼爸”到办公室,坦诚地跟他交流了小昊的情况,分析了暴力教育的危害,并告诉他,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不用“打”就能让孩子越变越好,它叫“非暴力沟通”,并把“非暴力沟通”四步法教给他:观察说出事实,不评价;正确表达感受,不批评;清楚说出需要,不求多;明确提出请求,不含糊。这就会让事件发生质的改变。同时,教师帮助他实战模拟了“非暴力沟通”。我教“狼爸”说了三句话“你把桌子掀翻了。我很生气。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无论多生气,不掀桌子。”当小昊听到爸爸一反常态、心平气和的话语,真心地回应了“狼爸”。父子俩终于能融洽相处了。过后,“狼爸”激动地说:“原来教育儿子也需要讲究科学方法。”

策略优化:老师遇到此类家长要切记“平和心态,微笑以对”八个大字。面对家长,不急不慌,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教师的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的认同。另外,老师还可以在班级组织与家长每月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向其推荐好的育儿读物如《非暴力沟通》《正面管教》等,借助精神食粮书籍,引领家长一起成长。

冰心曾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能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教育之路点缀得花香弥漫,也希望用“再读你”的方式指导家长,凝聚家长合力,提升家庭教育素养,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小慧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分配:胡萝卜,围圈圈
最好的妈妈
吉祥号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看大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