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史实故事 凸显数学学科育人功能

2021-12-01王莹莹安徽亳州利辛高级中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9期
关键词:阿喀琉斯乌龟体积

王莹莹 (安徽亳州利辛高级中学)

高中数学传统的教学策略是练习、复习、归纳和总结,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应在习题练习过程中,链接史实故事,帮助学生从人文观角度认识数学,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历史原因和背景,体验数学文化,培养学生高尚的数学情操,提升数学技能,当遇到数学难题时,会结合故事背景进行思维转换,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美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结合现代数学发展批判思维。

一、追溯概念发展,引导自主探究

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掌握概念才能理解数学原理,追溯概念的发展历程,才能引导学生对相关文化产生兴趣,愿意探究历史并自主探究,在历史的品鉴学习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学到了前人探索的经验,凸显了数学的育人功能。

16 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尔达诺首先在《大术》中最虚数进行记号,但仅仅是个形式表示。17 世纪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正式提出“虚数”概念,并指出与“实数”相对应,最初认为是真实不存在的数字。直到19 世纪初,高斯系统地使用了i,并主张用a+bi 表示,虚数才开始进入数学历史。欧拉在很多地方都用了虚数,但又认为是虚幻的数字,挪威测量学家维塞尔提出平面表示复数,高斯提出了复平面的概念,复数才开始在数学、水利、地图乃至航空中得到应用。所以,虚数的发展经历了朝代更替,幸好数学家们没有放弃相应的研究,后人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究,最终促进了现代社会的发展。请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指出虚数在水利、地图中的具体应用,并发挥想象,指出现在科技中还存在的问题,评估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历史追溯数学概念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意识到数学也是一项“科研项目”,是经过了几个世纪才有的比较系统化的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可以领略前人追求真理的风采,培养了独立好学的精神。

二、理解数形结合,渗透融合思想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常用的思想之一,不管是数学计算思维培养还是逻辑思维验证,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函数解题和图形标识。没有形,数学没有直观概念,没有数,形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数形结合思想是如何传承的,二者又是如何相互渗透的?

学习球体积的计算公式,中外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父子独立研究出了“祖暅原理”,祖暅在求球体积时,使用一个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幂”是截面积,“势”是立体的高。意思是两个同高的立体,如在等高处的截面积恒相等,则体积相等。更详细点说就是,界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

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时指出,原书的说法有些是不正确的,只有“牟合方盖”(垂直相交的两个圆柱体的共同部分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才正好等于正方形与其内切圆的面积之比。但刘徽没有求出两圆柱体垂直相交部分的体积公式,所以也就得不出球体积公式。祖冲之父子应用“等高处横截面积常相等的两个立体,其体积也必然相等”这一原理,求出了“牟合方盖”的体积。而球体体积等于π/4 乘以“牟合方盖”体积,从而最终算出球体积。

所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将形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对图形的处理,发挥直观对抽象的支柱作用,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抽象、表象的联系与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学生通过对数形结合历史的认知,理解古人的智慧,并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挖掘美学内涵,提升审美能力

高中数学不仅是一项逻辑思维课程,更是一项美学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思维美和逻辑美,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突破学生的思维枷锁,让学生跳离烦琐的公式计算和空间立体推理,在历史故事的长河中,看到数学家为了追求简洁美、对称美、奇异突变美所做的努力,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形态美和思维严谨美,提升学生的逻辑审美能力。

学习等比数列时,教师引入黄金分割数列。该分割比例起源于毕达哥拉斯,据说在古希腊,有一天,毕达哥拉斯经过铁匠铺,突然发现铁匠打铁的声音非常悦耳,在驻足倾听后,他把这个规律用数理的方式表达出来。其学派研究的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作图被定义为初始黄金分割。学生都知道黄金分割比值约为1:0.618,这个数字在自然界和人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人的肚脐是身高的黄金分割点,膝盖又是肚脐到脚跟的黄金分割点。当一个人的身材比例接近于黄金分割点时,会显得整个人匀称、美丽和大方。对于黄金分割数列,其数学表达形式为:0,1,1,2,3,5,8,13,2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该数列有第0 项,为0,第1 项是1,要求学生观察数列并回答两个问题,数列中具体数字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将其称为黄金分割数列。学生进行演算发现,从第二项开始,都是前两项的和,而前一项和后一项的比值逐渐接近于黄金分割比值,被称为最具美感的数列。

在数学教学中加入美学内容,拓展了严谨的逻辑计算,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品位数学的美,同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审美能力。

四、转化经典题目,激发创新意识

数学题目万变不离其宗,通过转化经典的数学古题,向学生阐述古人的智慧,激发求知欲,将古题灵活用于现代式教学,挖掘思想精华,用于新题的思考,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杨辉三角,又被称为贾宪三角或帕斯卡三角,用于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与杨辉三角联系最紧密的是二项式乘方展开式的系数规律,即二项式定理。请学生根据杨辉三角图示进行公式推导,提示,第三行中,三个数恰好对应两数的和的平方的展开式中每一项的系数,即(a+b)2=a2+2ab+b2,第四行中,每一个数有对应的是两个数和的立方展开式的系数,以此类推,向后的每一行都对应了两个数和的(n-1)次方展开式系数,学生很容易计算出第(n+1)行的计算公式。那么,三个数字的和是否有相似的规律?四个数字呢……

学生在一定思维的基础上,结合数学经验,对后续题目进行总结计算,从而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数学命题的大胆猜测和验证,引导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丰富了想象,创新了数学计算方法,最终实现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品鉴经典悖论,发展批判思维

高中数学课标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认识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理解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从数学历史中获得真知,在数学实践中品鉴经典,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批判思维,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树立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极限函数有一个很经典的问题,芝诺提出的“追龟说”。这个故事讲的是阿喀琉斯追乌龟的故事。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有名的勇士,擅长跑步和打仗,公元前5 世纪,芝诺提出让乌龟先位于阿喀琉斯前面的1 千米处,二者赛跑,并假定阿喀琉斯的跑速是乌龟的十倍。比赛开始,假设阿基里斯跑了1 千米,耗时t,此时乌龟领先100 米,当阿喀琉斯跑完100 米,耗时t/10,乌龟在他前面10 米,继续跑10 米,乌龟依然继续领先,所以,无论该勇士如何跑,乌龟都在他前面,他只能无限接近乌龟,但永远追不上。这个结论正确么?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实中有一种问题叫追击问题,当前者速度慢而后者速度快时,二者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总会相遇。请学生思考,这两个理论都是追击问题,阿喀琉斯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反驳这个理论。学生发现追击问题其实也是时间问题,在芝诺的追击问题中,将一个固定的时间长度进行了无穷项的划分,是数列{1000,100,10,1,0.1,···}的极限问题,引入极限的算法。那么跳出固定的时间长度,即当时间超过t 的间隔时,芝诺论还存在么?

通过引入经典故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通过引用经典入数学课程,通过批判经典,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数学理论,指明相对和绝对区别,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链接历史故事,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数学注入新的灵感,开动思维。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实用性和价值,不再单纯着眼于数学使用的思维方式,而是站在艺术和教育的层面上看数学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从而愿意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

猜你喜欢

阿喀琉斯乌龟体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阿喀琉斯之踵,特洛伊木马之父
阿喀琉斯的脚后跟
谈拟柱体的体积
阿喀琉斯形象的演变和还原
谁的体积大
乌龟
和乌龟赛跑
成语大穿越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