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初三化学复习课的创设
——以“初探暖宝宝”为例

2021-12-01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叶哲凯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氧气原理气体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 叶哲凯

一、化学复习课,源于生活

(一)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物质入手

大多数一线的初三化学教师都有同感:教师在传统的复习课里,处理知识点的时候,经常将学过的知识点连成线,用习题代替考点,造成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后对单元复习课无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众所周知:化学离不开衣食住行,化学知识和原理起源于生活,教师将单元的基础知识重新组合设计、再探究学生身边的物质,会使学生通过实践参与到生活化教学探究中,学生们的兴趣容易被激发。本节课依托铁的知识网络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转变设计角度,使知识以情景化的方式被内化,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学科的价值和意义。

例1:初探暖宝宝的成分

讲授完第八单元的时间是12 月中旬,气温较低,此时开设“初探暖宝宝”复习课,验证暖宝宝物质成分,学生们兴趣盎然。

学习任务: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

启发学生运用铁的性质验证“暖宝宝”中含有铁,学生先设计方案,老师巡视指导。在确定每一组方案可行后,学生再动手操作。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①操作步骤:

取一小钥匙样品于点滴板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黑色粉末部分变成红色。实验结论:暖宝宝中含有铁。

实验②操作步骤:

取一小钥匙样品于点滴板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暖宝宝中含有铁。

实验③操作步骤:

用镊子将一团棉花蘸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

实验现象:火星四射。

实验结论:暖宝宝中含有铁。

学生熟悉暖宝宝,但不知道里面的物质是什么。当他们打开内包装袋的时候,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和喜悦,用化学的视角重新认识暖宝宝,这就是他们学习的驱动力。

(二)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

STS 教育理论指出:将科学、技术、社会融入教学中,而我们的学生生活在抖音时代,让他们与“智慧课堂”同步,是他们愿意做的事情,在初探暖宝宝的发热原理时运用数字化实验使学生精准掌握实验数据,运用互联网+ 实施“智慧课堂”的三个精准,教学在有序中进行。

例2:初探暖宝宝的发热原理

学习任务:“暖”从何而来?

学生活动:阅读产品说明书,勾画暖宝宝的主要成分: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食盐。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暖宝宝放热?

按照学生设计意图一起操作:取一袋“暖宝宝”,放在手心中先感受温度,再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再一次放在手心中感受温度的变化,运用对比法请学生回答:打开外袋前、后温度变化?

学生推测:“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造成温度的升高。

启发学生:过程中不仅发生物质变化,同时发生能量变化。

学生分六个小组进行数字化实验,验证暖宝宝发热原理

学生操作:把一袋“暖宝宝”内袋放入采集器中密封,用苏威尔温度传感器、氧气传感器测温度、氧气的含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温度由室温15 度逐渐升高到40 度,氧气含量由21%降低8%。

实验结论:学生在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里探究物质的性质,即有成就感又有探究的欲望。

课下猜想:“暖”为何来得快?“暖”为何保持长久?

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结合学生情感需求入手

情感的渗透,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例3:在探究“暖宝宝”发热原理:暖从何而来时,教师提问:在宝宝发热过程中既发生什么变化,也发生了什么变化时,学生没有回答出来,如果立刻让学生坐下,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情感会失落,教师把提出的问题分解开:“探究暖宝宝时,你感觉到了温度的变化,这是属于什么变化?”“用过的暖宝宝由黑色变成了红色,这是什么变化?”当学生回答完成后,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并对学生进行追加提问:蜡烛燃烧既有什么变化,也有什么变化?你能否再举个例子?在与学生对话中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化学复习课,高于生活

复习课不仅是对知识的再现更是再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生成生活中的新的知识和原理,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一)利用科技助力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机

例4:初探暖宝宝的发热原理同时,解决多种因素影响气体压强下,怎样读取气体的体积数的问题。

在得出结论之后:在密闭空间里,铁生锈的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温度升高。进一步提出问题:氧气含量减少,会使密闭空间里的气体压强变小,温度升高会使密闭空间里气体压强变大,两个因素影响下,空间里气体压强是变小还是变大?密闭空间里气体的体积何时读取数据?

用问题引导探究,用任务增强合作,关注学生的思维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实验拓展:了解上述采集器中气体压强的变化

向学生展示“暖宝宝”10 个小时内气体压强的变化图:AB 段两分钟内密闭空间里气体压强陡降,随后BC 段缓慢上升,终点C 点低于起始点A 点。

师生分析三个问题:

AB 段: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对气压的影响大于放热对气压的影响。

BC 段: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对气压的影响小于放热对气压的影响。

决定C 点的压强:C 点温度为室温,因此C 点只是表示消耗氧气造成的气压减小。

结论:当密闭空间里的温度变成室温时,再读气体的体积。

【实验反馈1】用针筒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

(1)剪开一包暖宝宝

(2)快速折叠塞入针筒(不要接触底部),塞上活塞密封

(3)倒扣在装有红墨水的烧杯内(4)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针筒能水位逐渐上升学生回答问题:

①解释实验现象?铁粉缓慢氧化消耗氧气对气压的影响小于铁粉缓慢氧化放热对气压的影响,造成针筒能水位逐渐上升。

②消耗氧气的体积如何计算?原气体体积减去反应结束时剩余密闭空间气体体积。

③何时读气体体积数?反应结束,冷却到室温时,读取气体体积数。

【实验反馈2】

用南京2016 年中考一道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运用互联网+教师精准了解学生在知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胆地取舍并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二)将知识点构建成知识网,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例5:构建有关铁的知识网络

学习任务:请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的三个实验:

从中找出铁会生成哪些单质、氧化物、盐?什么物质会制得铁?

从铁的性质、生成铁到铁的用途多角度构建铁的网络图,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归纳的能力。

(三)制定实验评价标椎,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能力

例6:教师量化评价的标准

在学生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时,出示评价标准,使学生在互评时有尺度:

(1)制定方法:教师采用量化评价的原则。

(2)评价尺度:

①5 分,实验原理书写正确。操作性强。装置简单。使用药品少对环境的污染小。

②4 分,实验原理书写准确。设计完整。操作性不强。考虑不周全。

③3 分,实验原理书写有错误。设计完整。操作性不强。考虑不周全。

学生在运用评价标准进行互评时,不仅可以指出合作伙伴们实验方案完美和不足,更是他们切磋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课堂虽小,但它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是情感,知识、智慧升华的地方,也是教师智慧聚集的地方,更是传道授业的地方。

以生活化理念创建初三化学复习课,是初三化学教学中应该努力坚持的方向。在短暂的十个月的初三化学学习生活中,使学生乐学,激发他们的原动力,是我们初三化学教师的职责所在。

猜你喜欢

氧气原理气体
一种氧气瓶氧气吸入器的研制与应用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GREEN WORLD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和大气层中的气体做游戏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