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感官参与学习,让课堂变得友善有趣
——以语法知识教学为例

2021-12-01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潘森云

青年心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栀子花感官短语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潘森云

多感官参与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元素。所谓多感官参与学习,就是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口和整个身体以及情感,共同投入到学习之中。世界神经外科先驱——美籍加拿大人怀尔德·潘菲尔德等人对大脑皮层机能定位的大量研究显示,人的眼、耳与大脑皮层对应的区域很小,只靠“听”和“看”的静听教育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很有限,带来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很低下。而将眼、耳、鼻、舌、口、躯体和双手都动员起来,刺激、加大大脑皮层的区域,课堂会变得友善且效率也会高起来。

曾有实验表明,一个人靠“听”能记住的知识只有10%左右,靠“看”能记住的知识在30%—50%左右,如果全身心参与,在“动感”中学习和体验,则能轻松记住70%以上的知识,而向他人讲授或立即应用所学,学习效果能保持90%。学情调查数据表明,学生中听觉型、视觉型的人只占少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单纯的“静听”模式不符合人的大脑工作原理,多感官参与学习才有利于人的思维、记忆和整体的发展。

一、根据实际,设计教学内容

多感官参与学习,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根据学生的特点,注重调动学生的眼、耳、鼻、舌、口和其他感官投入到学习之中,把信息变成动作、形象、活动,运用身体的所有部分来接受信息,最多限度地刺激大脑,创设有利于大脑工作的环境、诱发学生思考的学习场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体悟中自主获得学习经验。多感官参与学习的形式是多样的,包括交流、讨论、辩论、质疑、课本剧、小游戏、角色扮演、亲身体验等。

初中语文统编新教材,对于学生在七、八、九三个年级语法知识的学习极为关注和重视,为了不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材已很温馨、很体贴地注意到,将相关的语法知识内容分散到初中六册语文书的相应单元,且都放在课文后面,以小方框、短内容的形式出现,并且提倡教师随文而教。老师们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足实花了一定的时间和气力,但效果总不理想,学生对词性、短语、句子的主干、语序、句子的语气、复句等语法知识的学习总感觉枯燥乏味提不上劲儿,学生学得一头雾水,一片迷茫。尤其是一遇到考试,题目虽少、分值不高,且往往还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但学生总是望“分”兴叹、失分较多。

究其原因,是因为一部分教师在教授相应的语法知识时,仅仅偏向对语法知识点进行讲解、分析、传授,忽略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生活中交际、运用,导致教学结果堪忧。

二、创设情境,破除难题

现状不尽人意,有无突破点可循?答案毋庸置疑。那就是作为教者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愿意为学生的学习困难找到适合的、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贴近学生思维发展最近区域,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的眼、脑、耳、手、口等同时动用,创设语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这一类知识的兴趣。

比如,对于有些视觉型学习者,教师宜采用画面、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辨认、运用;对于有些听觉型学习者,教师宜采用将语法串成一个个故事,在音乐的伴奏下来让学生倾听;对于有些触觉型学习者,教师宜通过触摸让他们能会学且学得更好;对于有些动觉型学习者,教师宜通过让其移动身体或做其他动作来学得更好。

例如:学习七年级的词性和短语时,教师可将两大类词性让学生进行顺口溜记忆:词性分两类,实词和虚词。实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包括副、介、连、助、叹、拟声。学生一边说记一边可用手敲着桌子、打着节拍,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两大类词性一下子就被学生记住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故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区域得到训练,让学习变得直观有趣。

三、链接生活,知行合一

那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记得并会用?这就需要回到生活本身来进行训练。跟生活对接,一切知识都会变得较为容易。

来看我如何教学词性和句式。我首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0 朵“栀子花”摆放在课桌面,接着让学生用添加词性的方法描写名词“栀子花”。学生上台先说出了数量词“10 朵”(放在“栀子花”前后均可),这个简单的辨认和添加结束后,再让学生围绕“栀子花”说出表示人和事物的名词(老师、同学、香味等),接着围绕它一步步添加实词,诸如形容词(洁白、美丽、诱人、优雅等),动词(种植、采摘、散发、赠送等)和虚词,诸如代词(我、你、他、我们、你们、他们、谁、什么、怎么、哪里等),叹词(啊、哟、咦、噫等),再由学生将添加的词语自由组合成不同语气的句子。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让实词虚词自由灵活搭配,组合成了饱含不同语气的意蕴丰富的句子,煞是脑洞大开,如“我采摘了10 朵洁白的栀子花赠送给老师。(陈述句)”“咦,散发着香味的10 朵栀子花我赠送谁呢?(疑问句)”“10 朵洁白的栀子花洁白、美丽、诱人!(感叹句)”“请采摘栀子花10 朵赠送他们。(祈使句)”等。这样四大语气组合好了之后,最后让学生加上体态动作表情朗读,学生很快区分出了不同语气句子的内涵和意蕴,在快乐中学习了看似枯燥的死的知识,眼、脑、手、口、耳并举齐用,效果甚好。

四、角色扮演,因材施教

除上述例子之外,在教授学生分辨句子成分、划分句子主干等相关语法知识时,学生刚开始听到“主谓宾定状补”等术语概念很是迷惑。怎么办?看到学生疑惑不解的神情我想到,如果能通过让学生感官感知到主谓宾定状补,是不是更容易接受些?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现场表演,用了最简单但完整地包含了主、谓、宾、定、状、补成分的“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这一句作例子,让学生先找出其主干是“舞姿(主语)充满(谓语)力量(宾语)”,接着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主谓宾三个成分且按顺序站好位置,再紧接着,让三位学生分别代表“每一个”“都”“了”三个短语或词,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且说出自己扮演的是什么成分,自己是如何找准位置的。

果真,这样极具操作性的方法一下子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学生们纷纷上台展示,且能说出自己扮演的成分:“每一个”是数量词作定语,修饰名词“舞姿”(且扮演的同学俏皮的对主语“舞姿”说,一定要对我好一些,我可是你的贴身卫士,我可以让你千态万状哦);“都”是状语,站在谓语动词“充满”之前(扮演的同学连续多次举放自己的右臂秀出健美的肌肉,表明“充满”之意);“了”则很乖巧地站在补语的位置上,配合“都”扮演的同学在作同样的举臂收放动作,表明“充满”的结果和程度。

诸如此类的方法还很多,如让学生将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五大短语类型分别编成故事找到各自“回家”的路,用接龙形式表演背诵古代常见的敬辞和谦辞,再用单口或群口相声表演它们在生活中的运用,故意出错让学生纠正,让学生感觉快乐有趣之余,于动眼、动口、动脑、动手中学会且牢牢掌握。学生动用了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后发现,原来语法知识学习也可以如此有意思有意义。

是的,如果在我们的语法知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观看、听闻、触摸、表演、想象、体验、探究等,解放大脑、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学生在愉快兴奋学习之余,一定会很快爱上这样的课堂,语法知识教学也会变得简单、鲜活而有乐趣起来。因为,多感官参与学习的课堂,就是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直观、生动、有趣”地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记忆、理解、运用知识,在“交流、展示、互评”中树立自信,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金钥匙”,从而打开学习之门,获取更多知识宝藏。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多感官参与学习,在学生甚感枯燥和无多少兴趣的语法知识学习中,促进的是学生用脑子思考,用眼睛观看,用耳朵倾听,用嘴巴说话,用双手操作,以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直接经验,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和运用达到最大化,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主体积极性和自主成长,从而让课堂展现出友善有趣之魅力光芒。

猜你喜欢

栀子花感官短语
栀子花
栀子花开
感官训练纸模
栀子花开
感官训练纸膜
《健民短语》一则
栀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