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防治优化策略
2021-12-01宁月兰
宁月兰
(卓尼县木耳苗圃,甘肃 卓尼 747600)
我国是一个林业大国,国内林业资源相当丰富。但近些年,随着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废气、废水,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共同责任。而在林业产业发展中,要将病虫害防治工作列为一项重点任务。为此,林业部门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采取科学防治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林业病虫害得到有效遏制,提升林业产业发展水平。
1 引发林业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因素
1.1 自然因素
病虫害主要集中发生在植被总量较少、伐木比较严重的人工林区。人工林区由于植物种类比较单一,很难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且在植被的生长过程中人为干预较多,因而会造成生态系统自然免疫力下降,从而导致林木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且很难得到高效控制。
1.2 人为因素
近年来,我国有些地区的林业部门为促进当地林业发展,通过外部合作,从外地甚至是国外引入新树种,以增加森林植被面积。但在引入新树种时,却没有做好相关病虫害检疫工作,导致外来物种入侵,甚至造成病虫害大幅度扩散。还有一些林业管理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无法及时发现森林病虫害情况,从而造成森林防御系统被破坏,也加剧了病虫害的扩散。
2 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林业建设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一些林业部门建立了大规模林业生产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对园区内的林业活动及林木生长状态进行监控,并能够结合林区内部不同树木的特征来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预防措施,以此来实现对林区内树木的保护。
2.1 化学防治措施
种植人员主要是对林区内发生病害的区域通过喷洒化学药剂等措施,实现彻底消灭病虫害的目的。在林木种植中,化学防治技术措施主要是用于大规模病虫害防治。采用该技术能够快速彻底消灭病虫害,基本不用再担心病虫害复发,其缺点是化学药剂会对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化学污染。部分漏网的害虫经过几代进化之后,会对该药剂产生抗药性,在以后的防治工作中,就需要重新更换化学药剂或者增加化学药剂用药量,以实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但这也增加了病虫害的治理成本[1]。
2.2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措施就是利用光、热、电、微波等方式来消灭病虫害。例如,可以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或用热水浸泡种子,都可以有效消灭病虫害。采用物理防治措施的优点是不会对其他生物带来危害,但是在实施期间要注意做好防火工作,避免造成森林火灾。
2.3 生物农药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会减少对外界环境的污染。目前,生物农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例如,通过人工培养方式培育微生物杀虫菌,并利用其防治害虫,可以有效抑制虫害的扩散;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抑制害虫的生长,削弱害虫的生存能力,从而实现控制害虫种群的目的[2]。
2.4 生物酶防治措施
通过对大多数病虫害的研究发现,一些害虫体内有许多蛋白抑制剂,以保护生物新陈代谢。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一些科研工作者不断加强对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发现生物酶对害虫肠道蛋白的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会使害虫内部消化系统被破坏,导致害虫内部缺乏氨基酸而无法发育,最终使其死亡[3]。
2.5 天敌生物防治措施
鸟类是很多害虫的天敌。利用鸟类防治林业虫害,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而且有利于维持林区内生态平衡。在林区内,常见的鸟类有杜鹃、啄木鸟等。这些鸟类主要是以害虫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虫害的扩张,减少害虫给林区带来的破坏。因此,林区养护人员要加大对鸟类的保护,及时制止猎杀贩卖鸟类的违法行为。
3 提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林区的植物检验和监测体系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要重点做好林区检验、监测方面机制的优化,定期分析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其给森林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要组织技术人员加强对林区内部病虫害侵袭情况的监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病害,明确病害发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科学的防治措施。此外,还要建立智能化监测系统,收集和整理监测系统产生的数据,同时还要对监测预报系统进一步改良,确保病虫害防治更加全面有效。
3.2 落实因地制宜的病害防治理念
在组织开展林区病害防治工作中,林业部门还要推进员工防治理念的转变,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防治之前对林区内部情况做好全面调查,了解病虫害发生的区域范围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防治计划,合理地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防控措施。要避免使用污染较大的农药,避免带来更大污染危害[4]。
3.3 鼓励群众参与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期间,如果仅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群众参与,这样才能增强病虫害防治力量。在林区内要进一步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提高广大林区林农的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逐步使得林区内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向规范化方向发展,推动林业健康发展。林业部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设林农教育培训班等措施,根据辖区内树木种类、病虫害类型及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来宣传病虫害防治策略。同时,要总结当地过往林业病虫害防治经验,制定病虫害防控预案,组织人员加大预案落实力度,还要在林区内开展病虫害流行学的调查,分析评估当前林区内有害生物的发展态势。制定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并且要根据最终检查结果,来合理调整该年度防治措施,努力做好相应准备工作[5]。
3.4 依靠科技做好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
针对森林区域内发生的重大、特大病虫害,要依靠高端技术来进行防治。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研究,掌握其发生规律,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利用先进技术来组织开展病虫害防治。如可以将GIS、GPS、无人机等技术应用到虫害防治工作中,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掌握林区内病虫害的变化动态,加大对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避免对林区带来二次污染。
4 结语
当前,要想做好森林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可持续循环发展,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控制工作。为此,有关单位要重视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创新,在查明病虫为害位置、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有关单位还要进一步完善病虫害监测系统,及时更新病虫害防治理念,这样才能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部门要加强相关病虫害检疫工作,以预防外来虫害的入侵传播,尤其是在引入新树种时,若发现了病虫害,要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病虫害在林区内扩散。林区内还要制定完善的病虫害监测制度,购置监控设备,利用无人机、GPS、GIS 等先进设备来监测林区内的病虫害发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