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和策略分析

2021-12-01唐金成

乡村科技 2021年27期
关键词:二次污染茶叶环节

唐金成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3)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茶叶检测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满足茶叶市场的需求,必须高度重视茶叶安全管理,同时充分利用先进检测技术,切实解决茶叶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与安全问题,为茶叶生产加工领域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本文首先分析了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一些质量安全问题,随后探讨了质量安全的控制策略,希望能为茶产品正常化交易提供保障,促进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2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问题

2.1 缺失行业标准规范

不同种类茶叶通常存在各不相同的制作工艺和成品要求,这导致我国茶叶生产的统一行业规范缺失,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往往缺少加工质量标准。加之不同地区同类茶叶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规范,使得我国茶叶生产过程虽然看似具备一些标准指导,但实际上却存在较为突出的各搞一套的情况,因而产生了显著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现象,不仅难以把控茶叶的品质,同时也增加了市场销售难度。

2.2 企业规模小,监管薄弱

我国茶区分布范围广泛,并且种植茶叶的农户数量十分庞大。一些茶农在种茶的同时,也会加工生产茶叶。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逐渐出现了大量茶叶加工企业,这些企业的显著特征即规模小却分布广,且大多数的茶叶加工企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存在,往往分布在监管力量较弱的山区,致使茶叶加工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管,生产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随意性。此外,一些茶农的管理意识不足,且对质量的控制标准高低不一等。这些都导致茶叶在加工生产中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2.3 二次污染现象较为严重

茶叶加工具有较长且烦琐的流程,如采茶、杀青、揉捻、炒制等,加之加工环节会使用大量器具,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灰尘落入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茶叶出现二次污染的现象[1]。如需要长时间发酵才能实现茶汤红润及香味醇厚等目标的红茶,发酵环节极易出现大肠杆菌感染现象,导致茶叶品质受到影响,甚至会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再如炒制完成后的绿茶,必须及时晾晒,但在晾晒过程中灰尘的落入极易影响绿茶的品质,导致绿茶出现严重污染问题。

2.4 加工环境简陋,茶叶质量不均

近年来,茶叶加工生产逐渐向机械化、自动化、产业化等方向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同类茶叶在不同地区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规范,加之一些茶叶加工生产企业通常分布在农村茶园附近,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可能并不具备良好的茶叶加工能力,也很难为茶叶加工生产过程提供良好环境保障,使得茶叶在加工过程中极易被灰尘或细菌等污染。同时,从一些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其生产方式通常以手工加工为主,加之茶叶生产完全依靠工人长期积累的经验,更是难以保障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

2.5 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茶叶种植地附近的村民是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主要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通常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程度、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此外,多数中小企业加工人员仅仅以“劳动”层面认识茶叶加工,并未认真负责地完成茶叶生产流程,所以也难以为茶叶质量提供全面保障。

3 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策略

3.1 制定相应标准规范

加工和生产茶叶的过程中,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的有效提高,采用相应标准规范的约束十分必要。如此才能为高标准开展茶叶生产提供依据,促进茶叶质量的有效提高。第一,对于不同类型的茶叶,积极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借助制定的标准为茶叶质量提供保障;第二,高度重视追踪溯源体系的建立,将全国范围内的茶叶生产纳入其中,为消费者权益提供保障,倒逼企业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及责任意识;第三,构建覆盖全国范围的茶叶产区质量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常态化管理工作,以制度为出发点,促进茶叶生产的正规化和标准化。

3.2 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我国茶叶生产企业多是位于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中小企业,所受行政监管较弱,使得茶叶生产粗放化问题日益严峻;加之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一些不良茶商为追求茶叶风味及品相,在茶叶加工中违法使用某些化学原料,严重威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对此,需加强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的力度,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及设施设备突破地域限制,促进茶叶加工过程的可视化发展。如通过安装监控器,对茶叶生产各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尽量将所有茶叶加工生产厂都纳入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系统内,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监管等职能提供保障。

3.3 减少二次污染产生

茶叶加工生产环节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一些污染源,如器具及包装袋等。为有效减少茶叶二次污染,应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有效减少茶叶的暴露时间及污染物接触率等,为茶叶的洁净度提供保障。除此之外,还要提高对包装污染的重视程度。一些茶叶生产企业为体现出高大上的产品包装效果,通常会采用一些豪华包装,而受此类包装上附着的油墨及黏合剂等因素的影响,茶叶会受到严重污染[2]。如茉莉花茶加工生产过程中,窖制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生产环节,而地面上通常存在大量污染物,所以为有效避免茶叶生产中二次污染的出现,可在地面铺设防尘垫,也可选择增加防尘网等方式,有效减少茉莉花茶和污染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3.4 改善茶叶加工环境

茶叶加工环境洁净度直接影响着茶叶质量。一些茶叶生产企业未全面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模式,存在低产能情况,并且无良好的茶叶生产加工环境,导致茶叶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风险随之增加。而改善加工环节,可大幅度降低茶叶被污染的风险,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升。如属于发酵类茶叶的普洱茶,在传统加工过程中,企业通常是直接在发酵室堆放茶叶,而茶叶发酵过程无人看管,导致茶叶被老鼠等啃食现象极为频繁,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对此,可通过建设无虫害发酵车间,为茶叶安全发酵提供保障,使企业生产出令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普洱茶。

3.5 提高员工素质水平

一些中小型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多以家人或亲朋好友为主要员工,虽然能确保茶叶生产工作正常完成,但是,受从业人员专业化生产技能训练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全面保障茶叶生产的质量及卫生、安全等。对此,就需要企业积极引进专业型人才,或者是从专项知识及技能方面培训现有员工,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水平,借此为茶叶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为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提高茶叶质量和生产企业效益。

3.6 控制茶叶加工环节

为确保有效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应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等问题,如减少使用化肥及农药等,通过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及科学施肥技术等,提升茶叶品质。考虑到茶叶加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吸收现象,可对茶叶和不利因素进行隔绝,简单来说,就是极力避免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3]。茶叶加工生产过程如何实现对真菌的控制,需要企业通过试验,总结出最佳处理方法及茶叶加工方法,如控制茶叶生产加工过程的温度、湿度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

3.7 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应贯穿于茶叶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种植环节,提高绿色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工环节,积极构建检测体系,及时、全面开展监督和抽查工作,剔除不合格产品,同时就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溯源,并及时改善相关加工工艺或加强对相应环节的管控。除此之外,政府相关部门的质量安全标准制定也尤为关键,其能为从事茶叶生产的企业及员工提供遵循标准,指导生产加工作业的开展;同时应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更好地发展提供帮助,也为茶叶质量的提升、茶叶质量的安全等提供保障。

4 结语

茶叶作为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相当高的商业价值。为切实避免其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应全面革除相关陋习,在加工生产中融入新的方式、方法、理念等,为茶叶加工质量安全提供保障,使企业生产出高品质且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茶叶产品。

猜你喜欢

二次污染茶叶环节
《茶叶通讯》简介
空气净化器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香喷喷的茶叶
农村水资源安全威胁及解决对策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谈城市供水水质二次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亟待处置的环境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