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21年1-6期(总第194-199期)总目
2021-12-01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陈 健(1.0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阈下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的逻辑理路
张 慧(1.14)
本色、红色、特色、原色
——乌兰牧骑精神基本特征的四维解读
季春芳(1.20)
价值观建设:边疆多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整合路径
刘羿良,冷 娟(1.25)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
——以建党100年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主要领导人讲话为分析对象
王华华,王永益(2.05)
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政策的认知与践行(1921—1949)
刘训茜(2.13)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文化底蕴、生成逻辑与理论特质
李维军,杨 丽(3.05)
“历史合力论”的辩证思想与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周银珍(3.13)
建党纪念融入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索
张天浩(3.20)
价值共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构建
段光鹏,王向明(4.05)
伦理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的拥趸探赜
郑文宝(4.13)
1949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与启示
罗彩娟(4.23)
华侨华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用和制约因素
曾少聪,李善龙(5.05)
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实践的思考
余文兵,普永贵(5.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近现代黄帝陵祭祀研究
章舜粤(5.2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
袁 琳,袁银传(6.5)
中华民族意识觉醒与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担当
彭 怡,李 兵(6.13)
“团结—治理—共享”视阈下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发展理论及建构
吕 峰(6.22)
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
乡村文化传统的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
——以清潭街“舞草把龙”为例
李玉雄,李 静(1.32)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研究
——以黔剧为例
杨 一(1.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
——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江娟丽,江茂森(1.48)
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基于中国邮轮游客的行为研究
衣博文,史 达(2.19)
作为一种武器的“正统”论:太平军、湘军合法性叙事话语评析
曹威伟(2.30)
中华人文始祖的建构
——以太昊伏羲氏为例
杜 谆,曾少聪(3.26)
原真性视域下的文化景观遗产价值辨识重构
——以红河哈尼梯田为例
陈 晨,李 辉(3.36)
习得与创新:越南女商贩营销文化研究
——以东兴小商品市场为例
邓玉函(3.44)
工科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能力研究
高岳涵,刘鑫鑫(3.50)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路径与形式探究
李锦云,耿 新(4.31)
剖宫产行为的人类学研究
——以川东G私立医院为例
李冬阳(4.38)
从异化到复归:财产视角下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逻辑
谭 萌(5.35)
近代以来太湖渔船形制嬗变的环境人类学研究
王 华(5.45)
边疆民族地区居民语言能力的劳动者收入效应研究
——语言与国家治理系列研究之五
刘金林,马 静(6.30)
灵魂的修辞幻象构建——以广昌孟戏信仰为中心
陈忠猛(6.42)
日本阿伊努民族政策的嬗变
——从“他者化”走向“多元化”
林圣爱(6.51)
乡村振兴探索
经济极化背景下民族间发展差距问题变化及应对
卢小平(1.57)
山区乡村产业振兴与有效治理模式和路径优化
——基于皖南山区乡村实践研究
汪厚庭(1.64)
制度嵌入生活:农村贫困女性减贫的本土实践及反思
——源于“扶贫车间”的案例考察
苏 海(1.73)
自主治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模式选择
——基于江西省H自然村的个案考察
廖金萍, 陈洋庚(2.39)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治理新困境及其突围
——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韩玉祥(2.48)
党建引领扶贫脱贫创新机制模式研究
——基于广西电网公司扶贫模式的启示
刘俊清(2.57)
传统村落振兴的关键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陈兴贵(3.82)
乡村文化建设与村落共同体振兴
毛一敬,刘建平(3.92)
欠发达地区农村治理能力提升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基于三省四地的典型案例
杨 铭,蒋军成(3.100)
农民再组织化与乡村振兴
——以贵州省Z县“新时代乡村青年农民学校”建设的村治实践为例
杨洪林,顿 山(3.107)
多元共治: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温 暖(3.1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陈丽芳,董 蕾(4.46)
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经济精英参与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南京市Z村为例
吴 蓉,施国庆(4.53)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点状供地的实践困境及破解之道
臧 昊,梁亚荣(4.63)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西部经济增长的影响
张 贺(5.55)
乡村振兴视角下财政扶贫资金股权化改革研究
——以湄潭探索为例
王 鑫,夏 英(5.63)
生态振兴: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绿色路径
周伍阳(5.72)
性别红利:脱贫户女性非农就业的家庭收入增长效应分析
——基于2015~2020年2860个样本数据
肖泽平,王志章(6.56)
外援帮扶与内生激励:“直过民族”整体脱贫的布朗族(莽人)模式
方 明, 徐伟兵(6.67)
基层治理
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法治探讨
宋才发,秦莉佳(1.81)
乡村治理组织的“过密化”困境及整合
——华南G村分析
王红卓,朱冬亮(1.89)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政治伦理建构
潘 坤 (1.96)
防控能力建设、资源优化配置与国际协作:我国民族地区公共卫生治理研究
柳建文(1.102)
整合与下沉:国内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合作研究的未来走向
聂继凯,张 宇(2.67)
共享创新、社会交换与新创组织的知识共享机制
司慧迎,邹 平(2.78)
市场化改革、政治价值观与城乡居民政治效能感
刘 伟(2.89)
微信工作群对于员工关系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 婧(2.98)
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多样性与反贫困效果持久性研究
俞 茹,吉学方(4.9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村治主体的互动结构转型研究
钱 全(4.101)
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基础、困境与路向
肖 平,周明星(4.110)
乡村文化治理:能动空间与实践路向
任贵州,曹海林(5.98)
“内卷化”与“去内卷化”:民族旅游村寨治理的结构、
困境与路径
向云发(5.107)
全域旅游引领县域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
戴学锋,杨明月(6.91)
旅游共同体:传统村落旅游利益分配正义的新视角
李 军,胡 盈(6.100)
老年社会学
民族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果的影响路径分析
——基于宁夏五市的问卷调查
李长远(1.110)
养老型乡村旅游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郎富平,于 丹(1.120)
从互助养老到互助共同体:现代乡村共同体建设的一种可行路径
刘妮娜(2.109)
民族地区家庭养老支持力的身体塑造与具身实践
孟 皓,王毅杰(2.118)
童年逆境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多重影响:单一、累积和组合效应
刘瑞平,李建新(3.57)
孝道与生计:农村失能老人子女照护需求、照护冲突与调适
龙玉其(3.71)
主体性取向的乡村老龄社会治理:实践逻辑与路径建构
王进文(4.74)
从“碎片化运行”到“协同性供给”: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之进路
米恩广,李若青(4.86)
老年群体健康老龄化的多维评估及影响因素
——WHO最新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实证探索
王雪辉,沈凯俊(5.78)
医养结合与社区养老的互构机制及其运作逻辑
——以S市“长护险”项目的社区实践为例
刘 丹,张 昱(5.90)
社会治理视域下的农村老年组织:治理资源与参与机制
黄 思(6.74)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机制
——基于上海市W镇的考察
刘 敏,熊 琼(6.80)
历史研究
赵翼《廿二史劄记》金代“汉人”“南人”说厘正
孔维京(1.126)
“麓川战役”与云南卫所军功研究
任 柳(1.135)
公众舆论对清政府应对边疆危机的冲击与挑战
——以片马事件为中心的讨论
曾黎梅(2.126)
保藩固圉与弃藩自守:中法战争前夕清朝保藩与弃藩之争论析
张清涛(2.135)
番界入版图——清代台湾噶玛兰厅设治之例
郭 满(2.142)
十六国前期正统性建构中的符号策略与政治表达
——以石虎“天人之望”的营造为中心
李 磊(4.118)
明清西南土司承袭方式演变考论
朱皓轩(4.128)
明代土司罗谦端三元合修丹法思想形成考论
盖建民,刘雪涛(4.137)
托茂人口:历史演变与民族交融
杨德亮(5.115)
明代南直隶乡试试经流变考述
丁 蓉(5.127)
从“夷夏之辨”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伦理认同
徐雪野(6.110)
从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耕耤制度与十八世纪清王朝国家治理的文化策略
王洪兵,张松梅(6.120)
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朴政君(6.127)
民族经济研究
“双循环”格局下边疆经济体系现代化提升路径研究
陈忠言(3.121)
西部地区嵌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策略研究
张 欣,崔日明(3.128)
民族地区产业融合创新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
——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为例
万志琼,邹 华(3.136)
法学研究
从“宏大叙事”到“视域融合”: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的诠释学分析
王志远, 张玮琦(1.146)
抵牾抑或兼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法定位
李怀胜(2.152)
信息社会预防性刑法观的犯罪化运用及控制
——以网络信息法益扩容为视角
安柯颖(4.146)
论清朝在蒙古地区涉及民族关系的刑事法律治理
——基于清代土默特档案的考察
王 丹(4.154)
大数据视角下的个人信息匿名化规则构建
王立梅(5.142)
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生态补偿的适用甄别
——以流域生态保护为视角
郭 武,张翰林(5.151)
云计算服务商著作权间接侵权研究
董京波,唐 磊(6.139)
回应型司法视野下认罪认罚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研究
刘远清,杨颖颖(6.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