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化疗期肠梗阻1例

2021-12-01武慧君王雅宁何清

甘肃医药 2021年12期

武慧君 王雅宁 何清

甘肃省肿瘤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中医护理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制定的辨证护理措施[1]。肺癌由正气内虚、邪毒外侵引起,痰浊内聚,气滞血瘀,瘟结于肺,出现不同的证型,需要进行对症护理。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56岁,确诊左肺恶性肿瘤8月余,入院时主诉腹部胀痛2天,诊断为左肺腺癌腹腔淋巴结转移,完全性肠梗阻,于2019年12月4日入院。患者入院后持续腹痛,NRS评分为3分,给予盐酸山莨菪碱10mg肌肉注射解痉。患者于12月8 日疼痛加重,NRS评分为5分,伴肛门停止排气,腹部叩诊鼓音肠鸣音减弱,行腹部平片提示完全梗阻,立即禁食水,给予胃肠减压,石蜡油40mL口服,通便灌肠。患者存在腹腔腹膜多发微小转移灶压迫肠腔致肠梗阻。

1.2 方法 患者出现肠梗阻后,立即给予一级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清洁灌肠、石蜡油50mL口服,盐酸山莨菪碱10mg肌注解痉止痛及补液营养支持的对症处理。同时中脘、内关、足三里艾条灸每日各灸一次。治疗前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艾条灸的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患者取适当体位(仰卧位),一指禅点发在中脘、内关、足三里处深压按摩,每穴约一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按摩前嘱患者腹部自然放松,按摩力度适中,慢慢加力,以患者耐受为宜。每天早上穴位按摩后,进行艾条灸,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放置直径3cm的生姜薄片覆盖穴位,点燃艾条一端,放入艾条盒内,对准施灸的穴位,固定,进行温和灸法,以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穴灸20~30min,每日一次,5天一疗程。中药熏药治疗(通便方)每晚睡前一次。在3000~3500mL、40℃~45℃的水中放入以下比例配制并煎好的中药,将双足放入足浴盆中(水过足踝),足浴40min左右。足浴通便方剂及功效:肉苁蓉15g,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当归20g,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牛膝15g,散瘀血消痈肿;厚朴15g,治胸腹痞满胀痛宿食不消;麸炒机壳10g,健脾开胃调五脏;香橼10g,利膈止吐疏肝理气;大黄5g,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腹部胀满;炒鸡内金30g,消食健胃;焦山楂15g,消积开胃活血散瘀;焦六神曲15g,消食化积健脾和胃;炒麦芽15g,肝郁气滞嗳气少食;黄芪30g,补气固表利尿排毒,排脓敛疮生肌升麻5g,清热解毒,对抗乙酰胆碱,对肠痉挛有抑制作用[2]。足浴后嘱咐患者双腿伸直,左右足踝摇动各10次,然后双手涂上润滑油,取足底胃脾十二指肠涌泉穴等反射区,用大拇指按住该位置,用力压36次,压到有酸痛感为宜,再揉3~5min,至发热为宜。每天一次。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腹痛腹胀的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的症状;②引流液的颜色、气味、性质及引流量;③肛门有无排气及大便的性状;④疗效评价标准。有效:治疗5天后腹痛腹胀缓解,肛门开始排气腹部平片气液平消失。无效:腹痛腹胀明未明显缓解,肛门仍未排气,腹部平片示气液平和肠管积气。

2 结果

1天后患者胃肠减压管引出墨绿色胃液,仍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乏力、气短、腹部饱满,腹肌紧张,全腹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腹部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减弱,未闻及气过水声。

2天后胃肠减压管引出墨绿色胃液,间断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肌紧张,腹部压痛阳性,以脐周为主,无反跳痛,肠鸣音弱,未闻及气过水声。

3天后患者胃肠减压持续引出淡绿色胃液,自觉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气短,腹软,全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当日间断解少量水样稀便约2次。

4天后患者胃肠减压引出少量淡绿色胃液,自觉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腹软,全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间断排气排便,解少量水样稀便。

7天后无腹痛、腹胀、腹泻、发热、无乏力,纳差、大小便正常,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平片示气液平消失,遵医嘱拔出胃肠减压管,嘱患者先少量流质饮食,逐步过度至普通饮食。

3 讨论

肠梗阻归属于症瘕积聚,《黄帝内经》论述了类似肠梗阻的症状,“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的治疗原则[3]。中医学认为肠梗阻的出现多是因为正气虚弱,或者情志抑郁,或者寒凝气滞,或者血脉淤阻,或者腑气闭结所导致[4]。故通过散结通滞、开闭通下,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足浴是经皮肤吸收从而到达深部组织,形成较高的药物浓度作用于局部组织器官,伴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而发挥治疗作用[5]。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涌泉穴有温热行气、泻实凝神、滋阴养肾、平息肝风的作用。按摩涌泉穴时足部血流量增加,进而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加速,增加肠蠕动,可有效改善便秘。

艾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具有疏通经络,活血、补中益气,可有效控制缓解胃肠功能紊乱[6]。足三里有抑制延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具有保健脾胃,治疗脾虚湿盛的作用。艾灸中脘穴可调节脾胃升降功能,达到降逆止吐的目的[6],同时增加胃肠蠕动,对肠梗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艾灸内关穴可调和脾胃、助运化、畅气机,改善胸脘满闷,腹中结块。研究表明艾灸具有兴奋神经、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的功效[7]。

对本例患者的护理,做到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指导合理饮食及肠梗阻的健康教育,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通过精心护理,患者的症状缓解,体质得以恢复,痛苦减轻,提高生活质量。由此可见,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肺癌腹膜转移致肠梗阻具有操作方便、疗效肯定、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可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