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百日咳的诊治进展

2021-12-01王湧新钟小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百日咳发病率杆菌

王湧新,钟小明

(1. 赣南医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2.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回声,病程可迁延3月或数月,因此有“百日咳”的说法。自1974 年全球实施百日咳免疫规划以来,百日咳疫苗在全球大部分地区接种,全球百日咳的发病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近年来,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百日咳重现”的浪潮,尤其在1岁以下儿童,特别是在小月龄儿童(6 个月以下)当中高发,严重威胁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1-2]。近2 年,中国多地有百日咳暴发的报道,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百日咳确诊患儿188例[3],2017年南昌市共报告百日咳病例75例,其中以6 岁以下儿童多见[4]。为什么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会逐年递增?如何应对儿童疫情不断升高的挑战?未来百日咳治疗和预防应如何发展?本文对近年来百日咳病理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的认识、百日咳的治疗和预防指导原则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1 病理机制

百日咳杆菌含有3 121 种蛋白质,其中许多具有抗原或生物活性,如:菌毛(FIM)、丝状血凝素(FHA)、黏附素(PRN)、百日咳毒素(PT)[1]。PT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关键因素,为百日咳杆菌所特有的,百日咳毒素(PT)导致未免疫人群中百日咳杆菌感染中的淋巴细胞增多[5]。目前,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就含有PT、FHA、PRN、Fim等这些抗原成分[1]。

2 流行病学

一般当疾病和传染源的循环在受到限制时,流行间期就会延长。但百日咳的情况特殊,在前疫苗时代报告的百日咳周期中,每2~5年出现一次发病率上升[6]。这种循环模式在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时代继续出现,在目前的脱细胞疫苗时代,这种循环模式仍存在。与许多其他传染病相比,百日咳杆菌感染或接种疫苗后对百日咳杆菌的免疫并不持久[7]。因此,感染和疾病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在发生和复发。美国2010年的数据显示,病例的年龄比例如下:1岁以下的占15%;1~6岁的占22%;7~10岁的占18%;10~19 岁的占20%;20 岁以上的占25%。百日咳在青少年和成人中较为常见,其是未免疫或部分免疫儿童的百日咳杆菌感染的重要来源[8]。

3 百日咳的临床特点

百日咳的典型表现主要见于未接受免疫的儿童,在青少年和成人较少见,典型的病程可分为3个阶段:卡他期、阵发期和恢复期[1-2]。百日咳的病程一般为6~12 周,但有时更长。卡他期主要表现为感冒样症状,一般持续1~2 周,可见轻度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等症状。卡他期呼吸道分泌物最具传染性,但在咳嗽发作后的前3 周传染性最强。在早期阶段,人们通常不怀疑百日咳。接着是咳嗽加重,痉咳期开始,痉咳期通常持续2~6 周。痉咳期以痉挛性咳嗽为主,一般咳出的痰为黏液性痰,无脓性痰。阵发性咳嗽是指在一次呼气过程中反复出现5~10次或更多的剧烈咳嗽,然后突然吸气,导致特征性的叫声,咳后可有呕吐。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通常会增加,尤其是在夜间。恢复期通常持续1~12 周,其特点是咳嗽、呕吐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降低[2]。

4 实验室诊断

4.1 外周血常规和血涂片检查未接受疫苗免疫儿童,在其初次感染百日咳杆菌时,其外周血中可见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达(15~100)×109·L-1,以淋巴细胞为主,最常见于痉咳期[9]。这与百日咳鲍特菌产生的毒性因子PT 相关,PT 是百日咳鲍特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促进白细胞在血管内聚集,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7]。对儿童百日咳的研究表明,有一半的患儿出现了绝对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其中56%的淋巴细胞是小而成熟的淋巴细胞,可见细胞核深沉,分裂的现象[10]。在未免疫的儿童中,这种淋巴细胞增多现象非常普遍,而在年长儿、成人及接种过疫苗的百日咳患儿中则相对少见,其外周血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往往正常或很少升高[10]。

4.2 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诊断百日咳的“金标准”,细菌培养法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且方法成熟,但其受多种因素限制和制约,如:临床标本采取方法、培养时间、培养条件及是否进行过抗菌治疗,因此建议通常作为PCR 检查方法的补充,或在实验室中使用[11]。

4.3 血清学检测在细菌培养或PCR 检测不理想的情况下,如病程>3 周或之前使用抗生素,可以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ELISA)诊断百日咳杆菌[5]。百日咳杆菌自然感染或百日咳疫苗免疫后,机体针对特异性抗原,如PT 和FHA 等,产生不同的抗体,如IgA、IgG 和IgM 抗体。其中抗原PT 为百日咳鲍特菌特有,而针对其他抗原,如FHA,产生的抗体可与副百日咳鲍特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等发生交叉,因此,仅使用该抗原不能区分百日咳杆菌和副百日咳杆菌感染。并非所有感染者都对PT产生抗体反应。在儿童中,大约25%的儿童缺乏适当的反应,在成人中,大约10%也缺乏适当反应。在咳嗽持续时间超过2 周的成年人中,如果他们在过去12 个月内没有接种过百日咳疫苗,单血清ELISA 是首选方法。对百日咳杆菌感染的血清学诊断中ELISA 或类似ELISA 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检测的是抗PT的IgG 和IgA 抗体。抗PT 的IgG 或IgA 抗体的单一高值表示感染[5]。

4.4 核酸(PCR)检测PCR 检测是诊断百日咳最快速、最敏感的方法,它比常规培养灵敏度更高。百日咳鲍特菌主要定植在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12]。对于青少年和成人咳嗽持续时间少于2周或儿童咳嗽持续时间少于3 周的所有病例,都应获取鼻咽标本进行培养或PCR[13]。已有商品化的PCR试剂盒,针对常用的IS481 和IS1001 靶位进行百日咳和副百日咳鲍特菌的核酸检测[14]。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因实验室的不同而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没有标准的PCR 检测方法。由于其他样本的污染,可能会出现假阳性[12]。

5 治 疗

5.1 一般治疗抗生素的作用主要通过清除粘附于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缩短感染期,从而降低对易感个体的二次传播风险,使用推荐的抗菌药物治疗百日咳可改善病情,但并不影响百日咳的临床进程,即使在发作期之前使用,它也只是减少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12]。

目前,大环内酯类是治疗百日咳的首选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12]。在过去,红霉素是治疗百日咳一线用药,但是其有一些不良反应,治疗新生儿可能导致肥厚性幽门狭窄[12]。儿童红霉素治疗剂量为40~50 mg·(kg·d)-1,6 h/次,连续14 天。加拿大的一项大型研究表明,7 天的红霉素疗程与14 天的疗程具有同样的效果[11]。由于红霉素存在不良反应,一些专家推荐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新生儿,剂量为10 mg·kg-1,持续5 天。虽然阿奇霉素也会导致类似的不良反应,但其风险明显低于红霉素[11]。

5.2 其他治疗对于严重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和心血管衰竭的婴儿,由于对血管扩张剂反应不良,经常需要用到体外膜氧合。数据表明,难治性肺动脉高压是由于淋巴细胞增多引起的极端白细胞增多所致。因此,减少白细胞措施,如换血(ET)可以挽救生命[15]。ET可能比白细胞过滤更好,因为它还可能清除循环中的PT,后者除了减少白细胞计数外,还抑制其他可能导致心衰或肺衰竭的G蛋白,然而,关于ET有效性的数据还很缺乏。对加利福尼亚州10 名婴儿(2005 年至2011 年)的回顾性分析表明,5名婴儿死亡,5名婴儿存活,该结果显示换血疗法疗效仍不明确,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15]。

6 预 防

6.1 儿童接种疫苗预防目前,接种百日咳疫苗仍是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它使百日咳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大幅下降[2]。目前有两种百日咳疫苗在广泛使用:全细胞疫苗(Whole-cell pertussis vaccine,wP)和 脱 细 胞 疫 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这两种疫苗有其优缺点:wP疫苗不良反应多,但是其效力较aP 长,而aP 疫苗减少了wP 的不良反应,但是其免疫的持久性较短,而且aP 疫苗的制造要求高,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发达国家使用比较多的是aP 疫苗,目前我国使用比较广的仍是wP疫苗[1]。

美国的儿童百日咳疫苗接种时间表是从2、4和6 个月龄开始免疫的3 剂,接着是15~18 个月龄之间的DTaP,以及4到6岁之间的免疫2剂,共接种5剂。我国目前实行的是DPT 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基础免疫3 剂,18~24 月龄加强免疫1 剂,共接种4 剂百日咳疫苗[2]。随着百日咳疫苗免疫程序的实施,婴幼儿百日咳发病率大幅下降,但是由于aP 疫苗的效力持久性不够强,儿童和青少年百日咳患者有增多的迹象,针对这种情况,目前世界各国对原有的百日咳疫苗免疫程序纷纷进行了修订,建议把青少年被列为加强免疫对象[1]。我国计划免疫对于的百日咳的控制和预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与美国的5 剂积极的疫苗免疫程序相比,中国的疫苗接种程序不能有效控制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的发病。

6.2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百日咳疾病的主要传播源是青少年和成人,但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幼儿。大多数严重的百日咳病例、住院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多发生在2个月以下的婴儿身上(在接受初次免疫之前)[16],根据流行病学监测数据[17],70%的百日咳病例是由家庭接触引起的[18],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建议对青少年和成人接种疫苗(或加强疫苗),以预防百日咳传播在婴幼儿的传播。2006 年,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建议对与小于12 个月大的婴儿有过或预期有过密切接触的成人常规服用Tdap[11]。同样,在2011 年,ACIP 将这一建议扩展到65 岁以上的成年人,如祖父母、儿童保育提供者和医疗从业人员[19]。但是根据一份研究表明,对产后孕妇和密切接触者的接种百日咳疫苗,不能降低6个月以下婴儿的百日咳发病率[20]。关于对与婴儿密切接触的人员是否应该接种疫苗进行免疫,现在仍在广泛讨论中。

6.3 对孕妇进行预防对于2 个月以下的婴儿的预防,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建议在其未出生时对孕妇接种Tdap,以增加百日咳抗体从母亲到婴儿的转移,已达到保护婴儿的目的[21]。2011 年,ACIP 建议在怀孕前从未接种过Tdap疫苗的妇女,在妊娠晚期(妊娠27~36 周)接种Tdap 疫苗[19]。由于怀孕的前3个月或前一次怀孕接种的疫苗都出现疫苗免疫减弱的迹象,因此2012 年ACIP 更新了指南,建议所有的孕妇,无论之前是否接种了Tdap 疫苗,每次怀孕都应该接种Tdap疫苗,以使抗体转移最大化[22]。

在一项随机试验中,33 名在妊娠30~32 周时接受Tdap 治疗的孕妇及其婴儿在分娩时的百日咳抗体高于15 名产后接种疫苗的孕妇及其婴儿[23]。英国的一份报告评价了产前百日咳免疫的影响和效果:与2012 年同期相比,2013 年前9 个月,英格兰和威尔士的3个月以下婴儿百日咳病例和住院人数分别减少了78%和68%。产前疫苗接种率为64%[24]。大量研究支持在怀孕期间接种Tdap疫苗的安全性,MUNOZ 等对33 名在妊娠30~32 周内接受Tdap 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在妇女或婴儿中未发现与Tdap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生长发育相似[25]。

对孕妇进行百日咳疫苗的接种以促进母体抗体转移的策略,比产后对产妇的百日咳接种更能有效地保护婴儿免受百日咳的侵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母亲和新生儿都有了百日咳抗体[20]。

7 总结和展望

自上世纪百日咳疫苗的大规模接种以来,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但是近些年,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严重威胁了婴幼儿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对于百日咳的病理机制、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的深入研究,开发作用更持久、不良反应更少的疫苗,采用有效的免疫规划程序,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儿童百日咳的感染,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猜你喜欢

百日咳发病率杆菌
婴儿百日咳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临床特点
类百日咳综合征与百日咳患儿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肺功能比较分析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rpoB、gyrA、cheA基因在芽孢杆菌鉴定上的应用
枯草芽孢杆菌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
小心百日咳
阴道乳杆菌主要种群异同与健康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年轻人直肠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