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1-12-01莫晓琼梁雪清
莫晓琼,梁雪清
(桂林医学院大学外语部,广西 桂林 541199)
课程思政主要是指依托、借助于专业课和通识课等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1]。课程思政并非是把各类课程都变成思政课,而是要求在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着力通过“挖掘”其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课作为大学公共必修课和通识课,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国人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因此,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元素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医学院校学生群体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欲望强烈。与此同时,在各种价值观念、思想文化、信念信仰互相撞击的信息化时代,学生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更容易通过学习英语看向世界。因此,在医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入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医学生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无疑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的优化原则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优化设计中,应该注重3个原则:实践性原则、实效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以取得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良好效果。
2.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原则
在当今发达的融媒体时代,各类信息良莠不齐,对医学生的影响极大,其中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这些都增加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难度。有的同学愿意听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但不会透过故事的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价值意义,听过则已,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医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秉承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如将与李时珍、孙思邈等医学圣贤有关的历史故事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激励当代医学生克服困难、奋发图强、振兴中医的内驱力;将钟南山等一大批最美抗疫“逆行者”的时代故事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激励当代医学生仁心报国、爱国爱民的情怀;将白求恩医生的感人故事与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以激励当代医学生心怀国际人道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精神,等等。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生活化的英语教学结合起来,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地加强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提升英语课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激励医学生实学实干,勇于奉献的精神。
2.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应注重实效性原则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的实效,一是要以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着眼于“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终身发展”。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生命成长给予高度的关怀,聚焦其思想关切,着眼于学生道德品行和生命健康的熏陶濡染,加强正面引导,努力把知识性、思想性、价值性与英语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自尊自信的人格塑造、理性平和的品行塑造。二是要基于医学生“学生”与“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真谛,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爱民情怀培养、抗疫精神继承弘扬,将“医者仁心”“大医精诚”的报国志、强国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让医学生的使命感、时代感油然而生。三是按照价值引领、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发挥大学英语课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立德树人的合力,推进育人的实效性。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应注重特色性原则
本土的就是特色的,特色的就是优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中国各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融合,我们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要着力讲好身边的特色故事,特别是要讲好身边的红色故事,发挥好身边的红色资源的引领力。笔者所在高校的周边便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湘江战役遗址,八百烈士墓,八路军办事处旧址,传奇将军李天佑红色历史故事,学校历史红色故事,等等。文化育人的本土元素是立德树人工作中追求民族特色,避免同质化的重要考量,要以文化传承为重点,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等方面,注重特色性原则,积极发掘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力量。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的路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 通过提升英语课教师思政素养,通过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医学生喜闻乐见和密切关心的内容,使医学生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与社会现实,提高医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3.1 提升英语课教师的思政素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落实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关键在于教师,实施好课程思政的关键也在于教师。要提升好英语课教师本身的思政素养,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国内国际时事,了解主流媒体要闻,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做学生“四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通过形成健康舆论氛围,拓展舆论导向等路径,优化育人环境,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强化师德,以促进教师更好的发展[3]。
3.2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大学英语课不同的单元和主题开展集体备课、借鉴研讨,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医学生英语教学,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协同效应。
3.2.1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 教师要综合运用合适的方法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贯穿于英语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如在Health Care System章节的学习中,主动融入抗击新冠肺炎的爱国主义精神元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比较能力,帮助医学生提升爱国情怀,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3.2.2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美育教育是心灵教育、是情操教育。随着人们审美标准与所处时代的不同,导致有的学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如在Friendship and Love章节教学中,可以融入“七夕节”故事,而不是讲西方的“情人节”故事。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3.2.3 依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当地传统文化能很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与风土人情,满足特殊节日的需求并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在Festival and Holidays章节教学中,引入广西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壮族三月三”,依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让学生亲身体验与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在医学生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育人因素,引导医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医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是医学生英语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