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茶产业及其文化现状分析*
2021-12-01侯萱浩钱予辰刘魁鹏李靖陈楚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文/侯萱浩 钱予辰 刘魁鹏 李靖 陈楚彤(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一、概述
我们分别研究了武夷山茶产业的生存、变革和发展,研究当地茶商在工业化时代采取的不同措施致使其被很好地保护下来甚至发扬光大的原因,同时也探究武夷茶古今制作差异及其与周边其他产业,如旅游业之类的互相作用。我们发现茶产业及其文化在价值观、生活习惯、性格养成、社交活动等方面对当地人们产生了深远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也使以茶为物质基础和载体的茶文化有了强大的受众群体,茶和茶文化的应用创新也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武夷山茶产业现存问题
(一)茶产业机械化程度不足
在采访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其实工业化对茶产业的影响并不太多,机械仍旧不能很好地代替手工,也仍然会受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而由于对茶叶产量的要求并不高,当地并没有在研发更好地器械上花太多的心思。在我们看来,茶的市场目前更偏重于中年人这一块,产量也算是供需平衡,这就容易让茶文化只局限于一部分人之中。如果能通过机械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是不是也能够促进市场向其他人群扩散,促进各企业培育更多更好的茶去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呢?
(二)产业整体宣传手段匮乏
茶产业除了以茶为载体之外,这份技艺的传承人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论是制茶还是泡茶,都大有学问。但我们往往很难停下来,静下来去细细地冲泡品味。越来越多的茶包、茶饮料等更为便捷的衍生品相继出现,虽然能让更多人对茶感兴趣,但同时也是在缩减茶文化的传承,侵占传统茶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更多的人选择去研究茶饮料,而不是茶本身,实属有些本末倒置。我们应该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茶不仅仅是饮品,它更多的是作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载体,而贯穿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也应意识到,文化不只在于物,更在于人和其中的深刻内涵。
当今社会上对茶文化的宣传并不十分到位,有太多的人在想要更了解它的时候苦于无路可走,从茶企那边也了解到,对茶文化了解更多的往往是上一辈的中年人,而哪怕是整日与茶为伴的人也很难说自己非常了解茶文化。各企业在最直接的宣传手段——软包上也并没有做太多的功课,只是针对产品进行了笼统的介绍,有的甚至连软包都没有。对茶文化而言,产品的软包信息是人们获得相关信息最直接便捷的方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显然大家都忽略了这条捷径。我们在问卷中也收到了一些青年人对茶文化传承提出的建议,也基本都是针对宣传科普。我们自己也有切实的体会,在网上查询资料时,针对茶文化官方详尽的科普仅限于几个大型搜索软件的百科词条,里面所说的内容也不能尽善尽美。相较而言更多的还是民间关于茶的偏方和谣传,对茶文化而言或许没什么坏处,但也绝对算不上是好事就对了。我们了解了许多不同的渠道,有很多人在自发的宣传茶文化,也有很多企业注册了自己的公众号,通过这些平台宣传茶的文化和茶的知识,但大多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无非是企业在宣发时更注重自己的产业而非科普,打了太多广告让人们感到疲劳,而个人科普缺乏权威性且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有时候早上发出的文章晚上就发现了错误的情况也不少见,可以说很多人都是怀着一腔热情却做着无用功。显然,茶文化在普及方面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宣传工作并不理想的时候,大众就会缺少了解这个文化的渠道,原本会对这个文化产生兴趣的人,可能只是因为缺少这样一个深入接触的机会而和它错过。但如果只着眼于宣传而不提升产品,哪怕引起再多人的兴趣也只能眼看着他们失望离开。就如前文所述,眼下的茶产业大多只着眼于固有的产品,虽然他们态度端正,对传统茶十分执着是好事,但万事都有两面性,这样的态度和坚持,也在无形中阻碍了市场的扩张。在我们看来,茶企如今要做的,应该是在保持健康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软包,并且找到传统茶和衍生品之间的平衡,让茶文化流传得更广,更有吸引力。
我们也询问了当地茶企文创类等周边产品的研发,却发现这些企业对这些产品并不十分上心。当下周边文化在年轻人之中盛行,在我们看来周边产品也是除主营产品之外的,一种扩大青年市场的优秀渠道,但两家企业的情况让我们有些惊讶,在与茶叶无关的,茶文化的其他载体上,他们并没有那么重视,甚至放弃了这一部分的开拓。当然作为企业,主营产品显然是最重要的,在做好主营产品前并不做其他考虑也可以理解,但是当地的其他各界对这一类的产品也并没有多少关注。文创类周边也只是一个缩影,是更多尚未开发的宣传渠道的缩影,一样新的事物总是要在某些方面满足人们的喜好,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三)行业缺乏新进人才
在采访中,桃渊茗的负责人向我们提到,他们不只是对做茶的人才有需求,在其他方面依旧求贤若渴。负责人无奈地告诉我们:“可能在杭州、厦门这些沿海地区,有些电商人才慢慢培养出来了,他们会做得更完善一些。我们这边人才匮乏,就处于弱势了。其实我们有计划把电商运营这一块搬去杭州,或者福州、厦门这种大城市,人才、资源、消息都会比这里来得好,甚至客服都比较好招。”但显然武夷茶的根在武夷山,转移阵地并非上策,只有找出方法让根系蓬勃生长,自然就能从根源上解决人才等种种问题。
(四)茶文化面临激烈竞争
我们还意识到,社会高速发展的这个时代,茶文化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有我们自己的酒文化,更多的还是他国文化的冲击。当代“酒桌文化”盛行,连带着酒文化的发展都比茶文化要好上不少,但酒与茶本身在理念上的不同,导致酒文化对茶文化的侵占并不会太过分,两者的不同内涵与作用更能相互扶持。需要引起更多重视的是他国的饮品对茶文化的冲击,比如现在年轻人常挂在嘴边的“快乐水”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还有以自然就是健康为招牌的果汁等各式各样口感更丰富有趣的饮品。它们对茶饮市场的侵占是更为激烈的。在茶文化内涵刚刚复兴的如今,茶文化的竞争力被大幅削弱,产品地位真可谓是岌岌可危。
如今刚起步的茶文化虽然看着势头正好,一切欣欣向荣,但一番分析下来,仍旧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各界都要在这些问题中找到合适的方式去帮助正在复兴的优良传统。只有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才能找出那些尚未发现的隐患,将它们一并解决。从复兴一个文化开始,一步步地去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几点建议
茶文化是传承下来了,那么其他的传统文化呢?像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等都面临着走下坡路的窘境,这些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思想意识的作用下,世代形成、积淀,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而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但占据了中国文明社会的绝大部分时期,而且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仍在影响着我们当代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具有永恒的价值。当代,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要继续总结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创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锻铸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大意义,那么该如何拯救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呢?对此我们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武夷山茶企的做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打响文化品牌,尤其是龙头品牌,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了解。让优秀传统文化进企业,丰富企业发展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提升社会文化内涵;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文明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风气,不断增强国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营造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舆论环境。要努力拓展传统文化的舆论导向,在各种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广大群众处处生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时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强化对网络舆论的监督和引导,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国民素质,推动形成注重传统文化的社会风尚,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完善法规、制度措施,强化全民保护意识,培养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风气和良好习惯。
(3)进一步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宣传的扶持力度。在有影响的主流媒体上设立传统文化论坛,研究和梳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陶冶情操,凝聚人心。利用元宵、清明、中秋、重阳、端午等重要民族传统节日和人文典故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注重提升文化内涵,发扬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德。还可以制作周边,像正山堂做过一些与茶文化相关的小饰品和文创产品,或者是明信片之类的,都是以区域特色为内容。
(4)政府出资鼓励传统文化建设。武夷山有很多这样的活动。比如说“正岩杯”斗茶赛,每个人都可以去参加、审评,它其实就是文化传播的一部分。武夷山一年大大小小有好几十场斗茶赛,另外还有茶博。建议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企业用实际行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已经实际投资弘扬和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企业进行补助,同时鼓励和提倡民营资本参与其中。借此来增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以达到提高道德水平的目的。
(5)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弘扬传统文化的表率。就像武夷山是个能量场,各种各样的名人都会来武夷山,这里也是所有茶客朝圣的地方,他们毕生一定要来武夷山一趟,看下印象大红袍,知道牛郎坑长什么样,看看肉桂为什么这么好,正山小种凭什么卖这么贵……很多人是抱着朝圣的心理来到武夷山的。同样的其他传统文化所在的地方也应该有领导干部主动去宣传,传统文化更能被民众所熟知,更能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6)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继承,还要使其得到传承,使其与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进行交汇与碰撞。以武夷山红茶为例,武夷山是红茶的起源地,也是最早做红茶的,到现在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做的是传统的正山小种红茶,它是小叶的,而且一棵茶树有很多的品种在里面,所以也叫奇种。它的质量是最好的,也是最传统的。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可以说是世界独一无二,最早茶叶出口到国外,英国喝的红茶都是从武夷山这边出去的。随着茶叶出去的还有武夷山的茶文化,国学大师季羡林一直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送出去”。他曾说,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是不平衡的。我们中国人拿过来太多,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送出去太少。“拿过来”与“送出去”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当代传统文化继承者最为艰巨的一项任务。
(7)传统文化可以与旅游业相结合。就像武夷山依靠印象大红袍来宣传自己的茶文化,吸引外地游客,充分利用武夷山这一世界双遗产的平台,突出大红袍的特色,凭实力的支撑、口碑的传送和适当的营销策略,打造出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同时以人为本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观念,其核心内容和旅游行业管理当中的人本思想不谋而合,所以在文化和管理工作的融合方面,相关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性,发挥旅游区域内传统优秀文化的特色,利用文化优势,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区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旅游区域的管理工作者应和当地政府相结合,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展现文化特色,制定出合理的旅游管理规划。在旅游管理中,相关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展现出多样化的旅游形式,而且这也是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具体管理工作的必然需要。相关工作者应在管理过程中,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为游客制定出更具特色的旅游方案。人们旅游的目的是放松心情,在旅游过程中,通过实际的体会和感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特点。在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应在旅游活动开展之前对活动路线和内容大力宣传,并做好其他的准备工作,对全体旅游管理的有关人员开展传统文化的培训工作,具体可包括传统文化知识、文化价值以及旅游方面的相关法律和法规,向其明确传统文化在员工工作岗位上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整个旅游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