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方式探究

2021-12-01南华大学

营销界 2021年37期
关键词:培育大学生能力

王 烨(南华大学)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已经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部办公厅曾经多次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作的通知,各个高校也在主动构建创新创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云技术、互联网为创新创业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以SPOC、MOOCS、微课为代表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应运而生,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能够改变传统课堂传授方式,让创新创业教育从专业教育转化为通识教育,从正规学习转化为泛在学习,这对高校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积极价值,对于促进高校教育转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

(一)创业观念保守

目前,多数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更热衷选择稳定的工作岗位,如考研、考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等,仅有少数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大多数学生依然选择保守的职业发展方向[1]。如今,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已经开始从传统以资源为中心转化为以创新为中心,国家需要大批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他们不仅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要有开辟的勇气和魄力,不少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思想固化,存在迷茫心理,缺乏活跃思维,且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他们更希望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二)创业兴趣较低

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实际认识,不了解创新创业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这也直接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且创业也是一项艰难过程,一些本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学生,在创业道路上遇到挫折后,兴趣也慢慢淡化。由于主动选择创新创业的人数比例不高,很难真正实现国家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认知上存在偏差

在认知方面,一些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认知还不足,仅仅认为这是实现就业、增长财富的一种方式。创新创业认知分为两个步骤,即在具备创新意识的前提下,能够将其付诸行动,而大学生的整体意识还比较薄弱,对创新创业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学校、教师的依赖度较高。

(四)主观能动性偏弱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如今,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并不是由于没有选择,而是因为选择太多,当代95后、00后大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优渥,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产生急功近利的思想,对自己的人生定位不明确,对创新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偏弱。

■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

(一)明确教育目标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有效战略,在传统教育中,更多是为学生传授知识,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育,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被慢慢消磨,在这一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是一个必由之路。要让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取得明显成果,必须要明确创新创业的教育目标。首先,创新创业应当是一项全方位、连续性的活动,要将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落实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学科,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能力和知识的培育。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将“创新+创业”作为教育核心,创新创业能力的重点在于创新创业思维,而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在创业活动中,学生才能够处于优势地位。要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必须要首先关注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通过有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资源、条件和受教育环境[2]。最后,创新创业教育要秉承开放式、合作式的教育理念,将人才培育作为一个整体,将社会、政府、学校的教育资源纳入其中,形成共享化的教育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构建出以自主学习、课堂教育、文化引领、实践操作等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创设云学习平台

网络课程的建设已经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组成,目前,多个高校都投入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中,也诞生了大量知名的云学习平台,这类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法。以超星学习通平台为例,这一平台包括7大重要模块,即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门户、慕课课程建设、学习空间、教学管理评估、教学互动、移动图书馆。该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活动、通知、作业等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相互配合,并且可以对接海量资源,学生可轻松调用文件、资料、教材、视频内容等。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在线作业,由教师明确作业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学生可在移动端或者PC端提交作业,教师予以相应的评分和反馈。目前,云学习平台已经在多门课程中得到应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丰富的资源,学生不仅可以使用教师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也可以访问其他平台来选择所需资源,其上手操作简单,学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就能够轻松掌握各个模块,其中的资源也有着共享、聚合的特征,能够大规模存储在云端,学生只要登录即可享受资源。以上这些特点,让创新创业活动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室,而是实现线上空间与线下空间的结合,也满足泛在化学习的要求。

(三)推广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推广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能够起到明显的驱动作用,以大赛作为基础,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遇,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在大赛中,学生通过实际参与,感受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理解创新创业的艰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在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不同的,存在个体化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同,在接受了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后,也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通过创新创业竞赛,让学生组成不同的合作小组,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在竞赛中,每个学生都要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利用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来帮助小组在竞赛中取得理想的名次,这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显著提升。在大赛的筹办和参与过程中,要发挥出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相比于传统的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竞赛活动参与门槛较低,方便、简单,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机会,相互之间可在大赛中交流互动,从而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创新创业学习氛围,在大赛举办完毕后,要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将其转化为实际创业项目,通过这种方式,为学生积累丰富经验,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取得一举两得的作用。

(四)优化创业项目载体

互联网+时代下的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各类项目载体的参与,高校可将成功企业的案例搬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优化项目载体,提供趣味化的科技课程、企业案例,定期组织大学生进入企业、市场,自主探究创新创业大环境以及企业运营模式和原理,利用教材知识、社会实践来武装学生的大脑。在具体的创业项目载体上,可以企业成功案例作为铺垫,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的扶持,并推行组团学习模式,将教师、学生、社团、学校管理者等纳入其中,由教师负责指导,鼓励教师不断优化创新创业团队,多方面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方面,则要为其提供资金、财务上的支持和保障,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提供教育基金、发展基金,推动项目学习、课堂学习之间的深度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选题、计划制定、信息收集、活动探索、作品制作、成果交流等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能力[3]。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推行分层式教育模式,在大一学年,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大二学年,可选择基础化的创业实践项目,后续两年则重点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后,要让国家取得竞争优势,关键就是要培育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高校在这一方面需要促进科学知识、教学内容、社会服务几个领域的交叉融合,通过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融合,全面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使之具备勇于担当的精神,挖掘他们的创业潜能,提高其风险规避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自主找到问题原因、逐一解决。

■ 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已经实施几年的时间,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实际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差距,理念不够先进、育人环境也不太健全,针对这一问题,高校要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时代各类技术的优势,创新教育理念,构建信息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高校、学生、社会、政府之间互惠互利的结构框架,充分发挥出各方职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成长机遇。

猜你喜欢

培育大学生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