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为小微外贸企业培养跨境电商人才路径研究*
——以株洲市为例
2021-12-01陈梅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文/陈梅梅(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进入21 世纪以来,跨境电子商务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获得迅猛发展,它不仅给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带来了深刻改变,还催生了一大批以跨境贸易为目的的小微电子商务企业。2020 年以来的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贸易造成了极大冲击和影响,跨境电子商务却“一枝独秀”,充分发挥了其独特的“非接触性”交易优势,取得了“逆市飘红”的业绩。但在成绩的背后,小微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制约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瓶颈。笔者立足株洲地区培养市场专门实用性人才的高职院校,紧扣本地区小微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现实需求,对产教融合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克服现有矛盾,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路径,为市场提供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更加实用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作粗浅探究,以期管中窥豹,为推动本地区小微外贸企业及外贸事业发展作出微薄贡献。
一、株洲市小微外贸企业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截至目前,株洲市共有注册进出口业绩企业625 家,其中小微企业426 家,占比68.2%;行业总从业人员114000 人,其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36500 人,占比32%。2020年全市各外贸企业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58 亿美元,同比增长0.9%,增幅实现了“保位转正”目标。2021 年1-9 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94.9 亿元,同比增长42.21%,高于全省14.5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20 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电子商务贸易模式达成的交易率占总交易额的92.3%。这充分说明,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市当前疫情状态下跨境交易模式的主途径。随着我市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对跨境领域人才的需求量正不断扩大,从今年的数据看,缺口达3.8 万人,预计今后五年内将倍增。其中小微外贸企业的需求量占36%。笔者经从株洲小微外贸企业调查分析,对于跨境电商人才有下列需求:
(1)以岗位类别分:首先是市场营销类最为紧缺,且数量最大,主要是从事销售与推介、客服等工作。其次是商务管理类,需求数量上仅次于市场营销类,主要是从事物流、采购和平台操作等工作。再次是策划运营类,鉴于此类人才层次要求相对较高,虽在数量需求上目前还比不上前两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对此类人才的需求度将越来越高,甚至将成为主流。
(2)以学历层次分:基础条件是具备大学专科以上文化层次,但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当前普遍认为其综合性价比还不如大学专科生。因为专科生的生源大多来自农村,其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意识和动手能力相比本科生要强,且工资薪酬比本科生要低。对于研究生以上学历层次的需求,主要侧重于科技创新、程序开发及语言交流能力,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科技的应用以及高层次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3)以技能要求分:跨境电商人才的基础职业技能最为看重,如网络营销技能、电子交易技能等,要求必须能够熟练掌握网络采购、网络支付、网络贸易、单证缮制、报关报检等技术手段。其次,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网页网站建设、数据库建设与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能也比较看重。此外,小视频制作能力、基础摄影技术、图片处理技术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技能也越来越受到青睐。
(4)以素养能力分,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已大大超出对初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进一步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全方位、立体式的发展态势,劳动力市场要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在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公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学生专业素养能力之外,还需要着力加强学生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方面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和复合能力。
二、株洲地区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经对我市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供应与需求对接不够,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目前我市各高职院校还习惯于按照传统理念、既有思路和固定模式开展教学,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市场需求缺乏全面、深入、精准的“跟进式”调研、分析和判断,并由此对整个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导致跨境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能更好地将培养方向、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等与行业发展趋势、专业需求特征、人才培养质量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造成专业人才市场供需不对称。
(2)内容与方式更新不快,导致课程设置不精。课程设置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效果。纵观我市高职院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既有新老课程的简单堆砌,又有教学方式的粗浅融合,整体上科学性不强。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很好地根据新时期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趋势、用人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需求做出全面、及时、科学的更新调整,导致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教学与实践联系不紧,导致综合素养不高。目前我市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上仍过于注重人才知识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能力主线,并以此为核心开展教学计划、教学管理的有效调整和革新,导致学生理论素养也不能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弱,综合素养始终难以跃上一个新的层次,难以适应市场发展对于跨境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的现实需求。
(4)硬件与师资投入不足,导致整体实力不强。培养高质量的学生,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以及充分投入作为保障。新时期,随着外贸经济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纵观我市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仍存在不相适应的现象,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实践教学技能不同步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再加上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较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职院校跨境人才培养的实际效能。
三、产教融合模式下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
产教融合是指通过对高职院校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将在学校学到的教育教学知识、专业技能和能力与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获得的经营管理、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等相融合以达到系统性地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在此模式下,结合市场对于跨境电商人才的现实需求,笔者对我市高职院校培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瞄准市场需求目标,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是要坚持“调研为先”的思路。只有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积极与用人企业对接互动,精准把握当前外贸事业及外贸企业的发展趋势,认真分析用人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要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行业需求与岗位特点有机对接起来,从而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培养跨境商务人才。二是要坚持“市场为主”的认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任务是培养市场所需的实用性专业技能人才。因此,必须坚持“市场在哪里,人才培养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市场人才需求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时刻把脉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积极避免“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达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三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提出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目标。要对照教育工作“十四五”规划,认真制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长期可持续性目标,同时结合发展趋势、行业特点、学院实际、学生禀赋、岗位表现等,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动学生的素养、潜能在教学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培养中得到最大提高。
(2)紧盯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调整课程设置。一是要对接产业所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这也决定了该产业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可塑性。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基地,各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于人才的需求,科学设置和调整跨境电子商务教学课程,保持课程教学与产业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新同步。例如,用微信、抖音、小视频制作课程替代或更新QQ、微博等课程。二是要对接企业所需。跨境电子商务产业既涵养了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外贸企业,也孕育了一批技术尖端型的小巨人企业。各类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既有一致,也有区别。高职院校要立足于目标定位、教学实际,根据不同企业所需,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并以此量身设置教学课程。在此过程中,既要突出基础课程的支撑性地位,又要把握特色课程的引领性作用,使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所需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产生供需脱节、“两张皮”现象。三是要对接岗位所需。企业内部的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专业能力存在不同要求。高职院校要针对目标类别企业的岗位设置体系做系统性研究,有些还必须有前瞻性思考。在课程设置中,既要尊重课程自身的规律,又要按照学生就业岗位的技能所需进行流程再造,特别是课程实践教学和实习环节,要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推进项目教学,根据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平台,构建立体化的课程实施模式,使课程实施过程和学生就业岗位实现“无缝对接”。
(3)突出实践能力主线,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一是实现由培养知识性人才向培养技能型人才转变。高职院校的职责定位决定了其人才培养工作的方向。在教学中,既要保证基础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巩固,夯实学生应有的知识基础,又要突出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培养,采取实践式教学方式和模式,锻炼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确保其经过高职院校的学习,能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也体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长和特点。二是实现由培养单一性人才向培养复合式人才转变。随着用人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的变化,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对此类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诸方面,都必须跳出原有的培养思维和教学观念,以培育“一专多能”的实践性、复合式人才为目标,使学生不仅具备岗位所需的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具备跨境电子商务所必需的多方面能力,如市场调研能力、语言交际能力、软件平台操作能力、网络营销与推广能力等。三是实现由提高专业能力向提升综合素养转变。新时期,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素养,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专业技能教学的基础上,要多方位加强学生素养训练,如积极开辟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第二课堂”,组织以拓展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为目的的“社团活动”,开展人文专题讲座、读书活动、体育运动会、艺术节等等,进一步扩展学生视野、陶冶健康情操、提升综合素养,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增强教培实力。一是要优化教师队伍。高职院校要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发展之要、教学之本。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全方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教师的素质能力和人才培养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可以通过送培、进修、讲座、研讨、专业技能比赛等形式和途径,全面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养。还可以引进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教师自我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适应时代需求,满足岗位要求。二是要加强校企互动。积极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既可将高职院校的教师派到用人企业去亲身实践,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最新的前沿动态,并将获得的资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将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实体企业的管理人员请进校园开展教学,促进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用人企业三方的有机对接,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三是要充分保障投入。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是一个新课题,需要加大投入以保障发展。高职院校一方面要积极引起党委政府对该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平台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积极对接用人企业,采取“企业进院校”“项目进课堂”等方式,搭建跨境电子商务教学的实践平台,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四、结语
新时期,跨境电子商务方兴未艾,人才需求不断升级,但人才供给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正视存在的问题,加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分析,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科学调整课程体系,不断优化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进而为跨境电子商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