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对华新闻策划与报道创新探究

2021-12-01潘轶君张远

声屏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通讯社对华卫星

□ 潘轶君 张远

自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马克布莱德报告》(The McBridge Report)以来,国际新闻流通一直是世界各地国际传播媒介机构聚焦的重要议题之一。当下国际传播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变革并最终影响国际信息传播秩序。纵观近年西方主流媒体对华报道内容,其在涉华新闻中不断升级负面报道议程,加剧打压中方媒体机构;国际政治舆论斗争也日趋激烈,我国国际传播事业随之迎来新一轮的压力与挑战。而纵观全球媒介在国际社会舆论中的角色,除了西方主流媒体活跃的身影外,作为俄罗斯外宣旗舰的“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以向世界输出多元视角、打破西方媒介垄断为宗旨,在完成媒体深度融合后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俄对外传播理念下的SPUTNIK融媒品牌

“卫星”通讯社成立于2014年10月,是“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旗下多语种对外传播的独立媒体。在其网站标注着“卫星”的英文名SPUTNIK (源于俄文Спутник),意即人造卫星。这一独特的命名方式彰显了俄罗斯的文化元素。

作为俄罗斯外宣的融媒新品牌,“卫星”社承袭了老牌通讯社的运营架构。在“今日俄罗斯”总部内设立总社编辑部,实现了与母体的资源共享,又在全世界四个主要城市华盛顿、开罗、北京和蒙得维的亚分别设立地区编辑部,并在伦敦、德里、开罗等25个全球首都城市设立独立采编部门“多媒体中心”,通过网站、广播、直播、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形式服务于范围更广泛的国际年轻受众。“卫星”社把Telling the Untold作为标语宣告其展现多极化世界的报道取向,以塑造一个现代感和国际化的独立传媒机构形象。该媒体以对外传播为宗旨,基于新媒体多元渠道生产多语种新闻,面向全球受众提供多元信息服务,目前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分社,24小时不间断用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4种语言提供新闻信息服务。据其官网资料显示,该媒体在全球25个国家成立了“多媒体中心”,每个中心拥有30-100名采编人员,为当地受众提供独家自采内容。

“卫星”通讯社对华报道的专题板块分析

笔者在“卫星”社Sputnik中国官网的《外媒看中国》《俄媒看中国》两个特色专题中针对自2019年末至2021年2月一年多内共169篇新闻报道内容进行了系统整理(其中外媒报道114篇,俄媒报道55篇)并建立小型新闻语篇资料库以探究其在对华报道与新闻策划的有效创新实践。

外媒消息来源不唯“西方化”策略创新。《外媒看中国》专题板块针对世界不同国家与地区媒体对华报道部分进行了新闻采集编译。该专题的策划主要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媒体和以日本、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南亚媒体为考察对象。自2019年年末至今,该栏目针对外媒的转载与编译的内容多以中美关系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与领国多边关系为议程展开。从表1分析数据可见,在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国受众群体时,“卫星”通讯呈现的外媒矩阵依然以英美主流西方媒体为主,摘编篇目数远超其他非西方国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目前全球国际传播的格局,西方主流媒体依然主导国际社会舆论,在意识形态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

(表1:专题板块所涉外媒机构占比图)

不过除展示西方主流媒体视角中的中国的国际形象外,该专题也尝试从欧洲、阿拉伯、北非地区媒体的报道中寻求更为中性客观的报道内容。这些地区媒体呈现的中国形象较好地平衡了西方媒体的刻板印象,从对华报道内容的选择策略上看是一种有益的视角补足。

选题策划倚重本土视角与个性化报道。和《外媒看中国》比肩对应的《俄媒看中国》板块2019年末至今共有来自24家俄国主流媒体共55篇报道。其新闻选题有别于西方媒体,使用贴近性报道策略。如在中国投身抗疫的2020年2月,该板块编译发布了列格努姆(Regnum)通讯社关于上海创造一天内治愈新冠患者人数最高记录的消息。其涉华报道的主题策划中通过本土化消息聚合方式呈现了一个真实与饱满的中国形象,如以“华为5G在阿尔卑斯山下找到用武之地”为题登载“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关于华为与瑞士运营商日出通讯公司联合进行5G技术测试的新闻。

“卫星”通讯社对华报道策略特征分析

国际报道与编译凸显差异化、本土化特征。通过比对分析以上两大板块的报道主体、编译视角和报道内容,我们得以管窥俄罗斯外宣机构的国际传播战略,即锁定目标受众,与西方主流媒体展开直接竞争。在新闻选题上利用视角的差异性以及报道内容的本土化与人情味,创建专题专栏以建构不同的议程设置,打造中性的媒体形象以打破西方媒体对国际社会舆论和话语权的控制。

在秉承“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的母体外,“卫星”通讯社进一步以独立、中性、现代的形象,以契合国际大众的新闻价值独步新媒体世界,积极创建差异化、本土化特色鲜明的专题专栏板块为更多新媒体受众提供俄罗斯视角下的世界面貌。《外媒看中国》《俄媒看中国》这两大专题是涉及中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报道的典型样板,有效消除了因不同意识形态带来的“传而不受”现象。

对华传播强调在地性和有效互动。“卫星”社中国官网中这两大专题从满足中国受众的信息诉求出发,聚焦具有“网络化”“移动化”的年轻国际受众的需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新闻聚合,通过定期、连续发布编译内容来呈现西方媒体“他塑”的中国形象,同时通过平行专题板块,用迥异的俄媒视角突出报道了不被西方新闻媒体关注的中国新闻选题,有效打造中性且更加具象的中国镜像,向中国受众提供“替代性”视角,并以此塑造俄罗斯外宣媒体的客观形象。

国际新闻倚重融合媒体传播矩阵。在当下信息源呈现“蜂窝式”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每个角落都在发生着值得关注的新闻,国际新闻的传播趋势呈现出了“去中心化——再中心化”的特征,而国际新闻主流媒体逐渐把传播阵地转移到了依托于互联网的非单一性话语空间内。俄罗斯的“卫星”社网站在对华信息传播中依托专题板块的内容聚合与编译等手段,打造了一个独特的“对华报道的网络舆论空间”,搭建了极具特色的新媒体舆论场域,以时间数据线性呈现和内容编译板块分类为依托,打破了西方的信息垄断,大大提升了其在国际传播尤其是对话传播中与西方博弈的能力,从互联网生发搭载新媒体平台孕育出了全新的国际新闻传播生态。同时“卫星”社官方网站运营的过程中,在对华报道中启用并运营中国微博官方账号,在中国本土新闻报道中利用社交网络的新媒体优势,强化其互动性的一面,直接面对中国受众开展网络新闻网络议题与互动。

“卫星”通讯社对我国对外传播的启示

在当下的国际传播语境中英美媒体仍主导着国际新闻信息传播空间,值得信赖的替代性媒介体系(alternative media system)的缺位使国际社会舆论长期处于一边倒的格局。“卫星”通讯社从维护本国利益出发,打造现代国际传播品牌,通过特色栏目打造让受众感受到不同的新闻事实,既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又呈现出新闻事件的多样性。其贴近国际受众的新媒体新闻聚合策略和专题板块建构理念让俄罗斯外宣成功抢占了国际传播的新媒体地带。我国外宣媒体可借鉴其外宣媒体品牌运营理念助力国际传播建设进而向全球大众提供可替代性的新闻产品与服务。

猜你喜欢

通讯社对华卫星
miniSAR遥感卫星
静止卫星派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速度不是一切:国外新闻通讯社如何使用用户指标?
Puma" suede shoes with a focus on the Product variables
侦探通讯社
侦探通讯社
欧盟对华反倾销现状、原因及我国对策
What Would Happen If All Satellites Stopped Working? 假如卫星罢工一天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