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永定河文化的教育价值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2021-11-30曹景龙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曹景龙

摘  要:本文遵循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依托永定河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进行了创新性探析。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文化在北京文化发展史乃至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针对永定河文化的丰富性、包容性、多样性和时代性等特点,本文提出永定河流域的高等院校可开发以永定河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建设永定河文化展馆、整合与永定河文化的相关资源、开展与永定河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挖掘永定河文化的思政内涵,对学生进行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永定河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7- 0029-03

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是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千百年传承的民风民俗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更加鲜活的思政教育载体。通过与这些载体的亲密接触,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体会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民族精神;依托这些载体进行体验、调查和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之情。

在第二类载体中,永定河文化以其地域性、丰富性、包容性、多样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等诸多特点成为永定河流域各类高校进行鲜活、高效思政教育的首选载体。

一、永定河文化的独特性

(一)永定河和永定河文化

永定河是流经首都北京的第一大河,是北京的母亲河,全长700余公里,流经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五省市。上游流经黄土高原,出山后河道陡坡变缓,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形成北京湾小平原,这是3000年前北京城建城的地理基础。永定河流域的木材、水利、煤炭及其他物产,为北京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富滋养,是北京城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基础。有鉴于此,北京社科院研究员尹钧科先生认为,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没有永定河就没有北京城,就没有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首都北京[1]。

永定河文化,是指千百年来在永定河流域的地理环境中,人们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具体包括古人类文化、古都古城文化、古道古村文化、民风民俗文化、地质文化、名山文化、水利文化、煤业文化、军事文化、交通文化、宗教文化等。纵向看,从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算起,经山顶洞人、東湖林人,到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再到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时代格局形成,共计几十万年的文化创造周期;横向看,永定河流域地跨五省市的51个县市,全流域面积总计4.7万平方公里。

(二)内涵丰富性、包容性和多样性

永定河发端于山西高原管涔山天池,向东北流经大同盆地、阳原盆地、石匣里山峡,至河北省怀来县与来自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汇合,成为永定河,北京境内全长170公里,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五区进入河北、天津,最终经永定新河汇入渤海。水性使人通,水路的通达造就了永定河文化的开放、包容、丰富、多样[2]。

永定河上第一座铁路桥由英国工程师设计,第一条公路桥由法国人设计。佛教传入中国后,永定河畔成为佛教的传播中心,日本僧人曾任今潭柘寺的住持。永定河流域的各类寺庙表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多个宗教种类在有限时空内和谐共生,竞相繁荣。

(三)时代性和发展性

自远古时代,人类就在永定河沿岸繁衍生息。5000年前黄帝把都城建在永定河上游的涿鹿,就此拉开了华夏民族书写历史的序幕。3000年前,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平城(山西大同)建都。700年前的永定河下游,金朝皇帝完颜亮建都北京,史称中都,由此开启北京城800余年的建都史。

21世纪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古老的永定河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6年12月出台的《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方案》明确表示,集中利用5—10年时间,逐步恢复永定河生态系统,将其打造成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安全、流动的生态河流走廊。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规划,首都北京提出要加大力度保护和传承永定河历史文化,活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流域内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构建集风水、风景、风情、风俗于一体的中国风景园林文化带。

二、永定河文化的思政内涵

(一)古人类文化史和华夏起源史,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五千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永定河上游的涿鹿一带大败蚩尤军团,史称涿鹿大战。经此鏖战,黄帝统一中原地区,定都涿鹿,实现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创造“龙”形图腾,从此拉开华夏文明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永定河是5000年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全球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魂牵梦绕的精神家园和根系所在。

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家在永定河上游的泥河湾盆地发现了200万年前旧石器早期古人类生活繁衍的痕迹。这一重大发现不仅将亚洲文化的起源上推至200万年前,更改写了世界关于人类起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向“非洲是人类唯一起源论”发起决定性意义的挑战。在其后百年里,数百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古人类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慕名来此发掘和研究,共发现古人类遗址群80余处,出土文物数万件。这些文物完整展现了从旧石器早期、中期、晚期至新时期早期200万年间永定河流域古人类的繁衍生息史,泥河湾遗址群遂成为人类寻根问祖的圣地。

(二)绵延不决的治水文化,深化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坚定信心走社会主义道路

永定河是一条伟大、慈爱的河,哺育了一代代永定河流域的民众。永定河也是海河水系洪灾最厉害的一条河,性情暴躁、极难驯服,善徙、善淤、善决,有“小黄河”“浑河”“无定河”等旧称。历史上,永定河经常决口、漫溢和改道,影响两岸无数百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根治水患,造福两岸百姓,保护北京,在永定河上修建了册田、官厅和友谊3座大型水库、19座中型水库和500多座小型水库,彻底解决洪涝问题。

进入21世纪,鉴于近三十年来永定河中下游断流、生态退化严重的现状,国家又投资上百亿元进行永定河生态治理工程。截至2020年10月,永定河北京段已经完成2次生态补水,实现永定河北京段全线通水的良好局面[3]。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治理“桀骜不驯”的永定河才成为现实,并通过科学治理,还百姓一个安全、绿色、生态、优美的永定河。

(三)古村落、民风民俗和非遗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永定河流域的很多村庄还保留着古老的生活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村民们用真实生活续写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和美好。

水井,曾是很多地域的中国人利用地下水的主要方式。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这种古老的取水方式在很多地方已经销声匿迹。但在永定河流域的碣石村,直到今天,村民们仍然保持着用井水过活的古老生活方式。作为永定河流域著名的“井养第一村”,碣石村的几十口水井还在正常使用,清冽甘甜的净水哺育着一代代村民,养成了人们勤劳、忠厚、谦让、包容的美德。

在永定河数千年不停歇的哺育下,永定河沿岸古老民风民俗千年不断。人们保护古村落和传承非遗文化的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有爨底下村、三家店村、灵水村、苇子水村、焦庄户村等。非遗项目有琉璃渠村的琉璃烧造工艺、妙峰山的娘娘庙香会、大兴的曲艺诗赋弦、庄户村和千军台村的古幡会等等。

(四)红色革命文化,培育学生不屈不挠的民族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香山是中国革命获得最后胜利前夕党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从农村正式转向城市的第一站。正是在这里,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布命令,商讨国事,筹备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香山革命纪念馆于2019年9月建成开放,馆内数千件展品、图片和视频资料,全面展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已成为大学生都应该打卡的红色旅游景点[4]。

数千年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形成了永定河流域百姓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解放和民主富强的斗争中,革命先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生命书写了一段段辉煌灿烂的红色战争史和奋斗史,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革命教育素材。

(五)充分挖掘永定河文化的各个侧面,进行生动的职业教育

丰富多样的永定河文化是一本百科全书,全方位记录了百万年来尤其是五千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永定河人的生存发展史,涉及各行各业。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考察一种行业的发生、发展史,将是一堂深入、生动、趣味、严谨的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同时施加多方面教育影响的实践性大课。

对于金融专业、传媒专业、环保专业、考古专业、水利专业、林业、煤炭专业等諸多专业,永定河文化都可贡献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料,提供可考察、可实践的实体研究领域。在实践探究学习中,教师可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各行业数百年来的历史发展和职业精神,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三、依托永定河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具体路径

(一)建设以永定河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实践性校本课程

依托地域和区域文化特色资源,依托专家教师资源,建设校本课程,是新时代高等院校打造特色教育、增强院校综合实力的重点课改方向。永定河流域及其周边的各类高等院校可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结合院校培养目标,创新开设以永定河文化某一侧面为研究对象的校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深化和提升理论,再用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探究活动。

校本课程的地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依托永定河文化,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和触摸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和民情,自觉投身到创新当代文化的行列中,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建设永定河文化展馆,或整合社会资源创立教育基地

永定河周边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考虑建设永定河文化主题展馆,以此推动本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建立文化展馆,对学生进行浸润式、体验式教育,也是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的有益尝试。

不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可考虑与周边现有的永定河文化展馆或研究基地建立稳固合作关系,使之成为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基地,或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创造新时代永定河文化。

(三)开展与永定河文化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

中国北京永定河文化节于2007年7月首次举办,每年一届,历时3月,其间组织艺术节开幕式、永定河文化展、各种主题的文化论坛和旅游项目推广等一系列文化活动[5]。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可与之联系,组织学生参与到永定河文化节的筹备、组织及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与永定河文化亲密接触,加深学生对永定河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为文化节注入新鲜血液,一举多得。

高校可开展永定河沿线各类田野调查实践活动。如针对永定河河道白色污染问题,组织开展清理永定河沿线白色垃圾的志愿者活动,进行环保教育和担当教育;针对北京区域的两次生态补水,开展分段实地考察活动,考察永定河北京段通水情况和通水后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变化;针对永定河流域内风景名胜或文化古迹,开展实地文化考查和探寻历史渊源的活动;结合学生专业,开展永定河流域某一行业变迁的调查和探寻活动。

四、结语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高校应利用好永定河文化这个立体、丰富、厚重、与时俱进的载体,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在体验和感悟中自我反思,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尹钧科. 永定河文化概说[A]//中共门头沟区委宣传部. 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C].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4。

[2] 郭来喜. 永定河流域文化地理溯源[J]. 中国水利,2019(22):75-76.

[3] 李金路,王玉洁. 创新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2020(05):29-32.

[4] 刘岳,高俊良,方东杰.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红色文化内涵、特色及展示群打造[J]. 北京党史,2019(04):28-34.

[5] 侯秀丽,刘德泉. 永定河流域:北京市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与重塑[J]. 中国水利,2019(22):75-76.

(责任编辑:秦雷)

猜你喜欢

文化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浅谈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