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民阅读调查的出版社融合出版策略

2021-11-30王亮

新阅读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阅读体验阅读方式

王亮

摘要:从2021年4月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发现可以得知,随着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双双上升,我国国民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都更趋多元。从出版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次调查的结果也说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发现,研究其体现出来的国民阅读趋势和需求,认为出版社应该从打造精品、发力数字阅读、预判人口结构变化、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推进融合出版的发展。

关键词: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融合出版 阅读方式 阅读体验 数字阅读

2021年4月,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闻出版专业研究机构,自1999年至今组织实施了多次全国国民阅读状况调查,其调查结果是衡量和评价我国国民阅读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一调查为出版从业人员了解出版市场、研究行业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也为出版业界制定融合出版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策略提供了依据。

整体阅读状况持续向好,阅读数据体现多种因素的影响力

一是多项指标体现国民阅读状况良性发展。在本次调查结果中,相比第十七次调查有所上升的指标包括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深度阅读人群规模、读书时长和个人总体阅读满意度等。其中,成年国民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的评价呈现出可喜的变化,通过比较,从第七次至今的调查结果可知,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比达27.7%,为2009年至今的最高值;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比为17.1%,相比之下,2017年至2019年间此项指标在13%至14%间徘徊,本次的数据有所回升;表示一般的国民有41.1%,大幅度低于2013年以来的数据。

对于个人阅读状况是否满意的评价,偏重于个人主观感受,可以视为受访者对于外部阅读环境、个人阅读手段和阅读效果的整体评价,表示满意的受访者占比创历年新高,但仍然只占四分之一,说明国民的整体阅读状况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在较多调查指标良性上升的同时,对个人阅读状况表示不满的受访者占比也同步上升,也许存在受访者本身对阅读状况的评判标准也在同步提高的因素。对阅读状况表示一般的受访者占比进一步下降,说明更多的受访者对自身的阅读状况有较为明确的判断,也可视为一种良性的变化。

二是阅读方式趋于多元,阅读体验受到重视。本次调查结果中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保持着历年来的上升态势,其中使用手机、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进行阅读的占比较上一次调查有所上升,网络在线阅读的占比与上一次调查基本持平。在数字化阅读持续高歌猛进的同时,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的受访者占比达到43.4%,比上一次调查上升6.7个百分点,在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中占据首位;同时有31.6%的受访者有听书习惯,同样比上一次调查有所上升,且听书的途径较为分化,占比最高的移动有声APP平台占比为17.5%,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智能音箱和广播分别占比在8%和10%左右。

从数字化阅读接触率、纸质书阅读倾向、听书习惯三项指标同时上升的状况可以看出,国民的阅读方式日益趋于多元化,采取怎样的阅读方式更多取决于阅读体验是否足够良好。

三是人口结构变化在阅读调查结果中的体现。在数字化阅读人群中,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持续升高,有23.2%的50周岁及以上人群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在2017—2018年的调查中,50周岁及以上人群接触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占比分别为15.2%和18.3%。这一变化与2021年5月发布的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相吻合,是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在国民阅读状况中的体现。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比2010年上升5.44%,说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反映在国民阅读状况中则表现为中老年人对阅读的参与度不断加强,这对出版社和其他与阅读相关的社会部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国民阅读起到促进作用。为了直观体现国民阅读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在2017年的第十五次调查中首次提出阅读指数指标体系,包括“个人阅读状况”和“公共阅读设施与服务”两方面,其中的公共阅读服务指数综合反映了与国民阅读相关的公共设施建设以及与阅读相关的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公共阅读服务的普及度、利用度和满意度等。在第十八次调查中,公共阅读服务指数为67.63,延续了这项指标提出以来一直稳步提升的态势。此外,在历年的调查中,希望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受访者占比保持在60%—70%左右,反映出国民对全民阅读活动保持着较为强烈的需要。在第十八次调查中,成年国民对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知晓率超过70%,对全民阅读活动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均较高。与此同时,第十八次调查中城镇居民对居住地附近的公共图书馆、阅读空间等公共阅读场所保持着接近三成的知晓率,使用满意度则达到六成至七成。可以说,国民阅读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中受益匪浅。

把握国民阅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推进融合出版发展

一是打造精品图书,提升阅读品质。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实施的二十多年来,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呈现U字型的变化曲线,从调查开展的1999年下滑到2005年触底反弹,2006年一直回升至今,这样的变化可以归因于从2006年开始的全民阅读活动。在第十八次国民阅读调查中的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达到81.3%,比2019年上升0.2%;国民人均阅读量、年均阅读10本及以上图书的人群占比、每天读书时长等指标均有上升,这些变化都体现出国民对阅读的需求在持续上升,而阅读的“井喷现象”会转化为对出版社“多出好书”的强烈要求。

穩步发展的国民阅读状况,为图书出版带来广阔的市场,但是对于出版社而言,在做精做优图书产品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2019年,全国出版图书50.6万种,总印数达105.97亿册(张),在排除课本类的8.7万种和37.52亿册(张)印数后,只有49种图书在当年的零售市场获得百万以上的销量。百万畅销书几乎是“万中无一”,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精品图书在整体图书市场中的稀缺性。

虽然市场销量并不能作为精品图书的全部评判标准,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图书产品在读者心目中的认可程度。近年来,打造“双效”精品图书在出版界已经成为共识,精品图书既能为出版社树立品牌形象,又能创造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说是出版人共同的追求。此外,精品图书在读者群中赢得口碑的同时,又能够提升国民的阅读品质,促进国民阅读的整体发展,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如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山川纪行:第三极发现之旅——臧穆科学考察手记》一书,集结了国际知名的真菌学家臧穆在1975—2008年间的野外科考日记,用600多幅写生图、200多张照片、84万字的皇皇巨著,呈现出我国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地区众多不为人知的科考结晶。本书获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之后多次加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基于这一巨著,出版社又开发出《山川纪行——臧穆野外日记》作为大众普及版,把这个编辑历经数年策划而成的精品选题介绍给更多的读者,实现了精品出版项目的深度开发。

二是发力数字阅读,开发多种形式的图书产品。从第十八次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可知,在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上升的同时,人均图书阅读量十多年来变化不大,国民阅读的增量基本上来自数字阅读。调查中的数字阅读率已经领先图书阅读率近20%,结合上文提到的有听书习惯的受访者也已达到31.6%,可见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图书产品开发必须要考虑的部分。

出版社策划和出版了大量的图书产品,在转化开发数字阅读产品方面有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数字化的产品形式,使图书产品具备了更灵活的产品形态和分发方式,有利于扩大图书产品的影响。如广东科技出版社为应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出版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一书,并同步开发音频、视频版本,在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分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预判人口结构变化,有针对性地策划出版图书产品。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国民阅读中的具体表现,出版社应该抓住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机遇,策划出版适应市场变化的图书产品,既能够服务社会需要,又能够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老龄人口占比的上升,为出版行业创造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细分市场,以图书产品而言,可划分为符合老龄人口阅读的图书产品,以及服务老龄人口所需的图书产品。根据老龄人口的身心特点,出版社可以策划如老年病防治、传统文化、园艺技巧等符合老年生活需要的选题,并从选题之初就设计好有声书、大字版等形式,以适应老年人视力不佳等特点。老龄人口的增加,将为社会的养老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人员创造出较大的需求,因此针对老龄人口的心理疏导、康复治疗、养生食疗、法律咨询、保险理财等方面所需人才的培养培训,也将对相关的图书产品形成需求。同时由于此类图书的实操性较强,在运用VR/AR和视频演示等数字化阅读手段方面有较大的开发和运营空间。

四是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开新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包括全民阅读活动、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等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国民阅读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民阅读的比例和效果,国家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数量已接近3200个,总流通人次超过9亿,同时在人均藏书量、万人建筑面积等方面均比2009年增长近两倍。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则在公共阅读空间创设、全民阅读活动组织运营、志愿参与读书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如社区阅览室、社区书屋、城市书房都在第十八次调查中的公共阅读服务设施方面实现了接近公共图书馆的知晓率和使用满意度。包括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公共阅读空间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不但对图书产品保持着稳定的需求,也为出版社参与其中创造了空间。

出版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可从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图书产品入手,根据图书馆对馆藏资源建设的具体要求,加强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策划出版相关选题;其次,出版社可发挥自身在文化供给方面的优势,开发线下活动、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凭借其出版的《老广新游》系列图书的作者资源和内容资源,开发出绘本分享会、岭南文化讲座等文化产品,参与到广东省文化馆的“在粤”系列活动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老广新游》系列实现了图书产品和线下活动形成合力、相互促进的效果。

已经持续开展了20多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凭借其广泛的样本覆盖、相对一致的统计口径、规范的调查方法,为全社会提供了极具参考和研究价值的,反映了我国国民阅读状况的一系列数据。对于出版社而言,国民阅读调查可说是一项优质的“市场调查”,无论是用于制定融合出版策略,还是作为选题策划的依据,都是一项重要的参考因素。出版社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市场定位,通过研究国民阅读调查的成果,从而对社会的阅读状况形成整体的认知,才能为广大读者策划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和文化产品。

作者单位:广东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國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 出版发行研究, 2021(4): 19-24.

[2]卢宏.近五次我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综述[J]. 图书情报知识, 2014(1): 71-82.

[3]吴芳, 徐军华. 出版社应对国民阅读新特点的发展策略——基于第十至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分析[J]. 科技与出版, 2017(11): 135-140.

[4]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 出版发行研究, 2018(5): 5-8.

[5]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发现[J]. 出版发行研究, 2019(6): 33-36+23.

[6]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20, 29(3): 18.

[7]宁吉喆.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情况[N]. 中国信息报, 2021-05-12.

[8]魏玉山.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年的回顾与展望[J].编辑学刊,  2021(2): 6-12.

[9]聂震宁.  改革年代:从阅读开始[N]. 国际出版周报,  2018-12-10.

[10]危机与变局  2020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J].出版人, 2021(2): 68-70.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阅读体验阅读方式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给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