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理念指导下中学“活动育人”德育课程体系

2021-11-30黄翠婉

师道·教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育人德育

黄翠婉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下文简称广大附中)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秉承“以生为本”的“活动育人”德育理念,同时运用教育创新成果评价体系(SERVE模型)进行提炼与总结,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创新成果名片。

一、教育创新成果评价体系(SERVE)模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教授于2015年首次提出SERVE模型,以便回答“什么是好的教育创新成果”。刘坚教授指出,优秀的教育创新成果需要具有系统的解决方案(S)、成功的实践案例(E)、明确的标准规则(R)、正确的价值理念(V)、服务教育现实(E)等核心要素。基于SERVE模型的教育创新成果评价标准体系,为成果的发现与遴选、培育与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帮助,如图1。2019年,广大附中提交的“活动德育”课程体系在第五届教育博览会现场公开展示,深受参展学校好评。

二、“活动育人”的价值理念

“活动育人”德育课程体系的价值理念是对学校“以生为本,与时俱进,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办学理念的生动诠释。“以生为本”理念就是要把学生未来发展放在首位,高度尊重学生。这一理念要求我们的教育行为要从内、外部了解学生,充分认识学生学习潜能,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生命和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在此基础上能有效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才是好教育。具体而言,是让每一个参与者在兴趣、爱好、个性、潜能、品格塑造上都得到充分尊重和开发,都能助力其进入最近发展区的系列教育活动。

三、“活动育人”的解决方案

系统的解决方案是针对某些已经体现出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解决整体问题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1.创新常规活动,浸润品德塑造

中学阶段正值青春期,每个个体都面临着人格再造的“第二次诞生”。此阶段人的品格、习惯、能力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同时也是自我认同与否定同一性建立起步期。遵循此阶段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学校构建了具体可视可感的浸润式常规的班级、年级主题教育活动,旨在落实中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面向未来的人才。

(1)系列主题班会,浸润品德习惯

围绕“知礼仪、惜生命、重诚信、会学习、善合作、勇创新、懂感恩、有梦想、敢担当”九个关键词,构建中学段“一课三讲”的主题班会系列课。力图通过三年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循环渐进的主题班会课,引领品德养成中知晓、悟透、行深,帮助学生成为此阶段最好的自己,以适应自我成长和发展需要。

(2)年级特色活动,赋能理想信念

教育的诉求是“使人成其为人”。有效的教育活动必须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上述诉求。中学阶段是身心发展、个性发展的巨变期,有必要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组织“这一年”个性化的年级特色主题活动课程,展示班级的精神风貌和才华,充分调动班级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大附中各年级通过不同年龄段的特色活动实现这一教育诉求。如新生入学前的“军歌嘹亮,扬帆起航——新生入学及国防教育”被社会公认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最有成效的新生军训活动之一,通过军训了解党史、军史、校史,队列训练磨练意志及培养团队精神;又如初二年级“我的青春我做主——男生女生节”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张扬“我很重要,我能行”的自信力;初三年级念师恩,新征程,再出发,仪式感满满的“毕业季,我们的爱不毕业!”的学生毕业典礼系列活动等。

2.创新品牌活动,赋能核心素养

有效的德育实践必须有“大德育观”,有效的德育实践必须努力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立体育人。为深化品德教育,坚持“大德育”观念前提下,致力于解决德育与教学两张皮问题,开拓学科文化教育与德育融合发展的道路,创新性地研发了“九节一坛”活動。“九节一坛”既是学校德育品牌活动,也是独具特色的五育融合产品。有提升学生学科素养,拓展学科视野的汉语文化节、数学文化节和英语文化节;体现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体育文化节、科技节和合唱艺术节;专家引领,思想启蒙的书香阅读节与博士讲坛;个性张扬,放飞自我的狂欢节;懂感恩,知责任当担的班主任节。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节活动,都具有鲜明的跨学科特性,充分调动起多学科知识,在活动中多维度的学,展现个人的智能素养,赋能核心素养。

3.丰富德育拓展活动,增值探究素养

为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和意志品质,学校设计开展不同对象群体的德育拓展活动。如学生通过“研学夏令营”“领袖冬令营”“小程序编程科创营”以及“国防少军班‘重走长征路”学会沟通与团队合作,并且在拓展活动中领略自然的奥秘、社会的复杂、科技的神奇、探索的乐趣。

4.创新协同共育活动,全方位育人

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主要阵地。坚持开展家庭教育学习、研究与指导,是广大附中德育工作的长期重心之一。广大附中家长学校成立于2001年,始终坚持以“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教育理念,以“打造高合力团队,为孩子成长护航”为办学目标,以“活动育人”为主要教学载体,聚焦“双师”家庭教育素养提升,以实现全方位协同赋能、助力孩子阳光成长的家校共育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路径是基于“活动育人”理念,融合新时期中学生特定和家庭教育需求,搭建丰富多元、及时互动、成效显著的学习平台。如变单一的校园大型亲子活动,为学校大型互动平台+系列家庭亲子互动学堂。从寒暑假亲子阅读行动出发创新性推动“亲子书房”互动平台、“亲子厨房”“亲子健身房”“亲子手工坊”等云学堂打卡平台等系列创新家校社活动,让校师、家师与孩子实现乐阅读、乐劳动、乐运动,在共情、共专注、共聆听中同成长。

5.创新成长记录平台,实现过程性评价

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育人效果评价必须借助有效的过程性记录平台,让成长“看得见”。基于此诉求学校德育组研发了“广大附中学生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平台。它具备成绩分析、成长打卡、成就展示等全方位、动态性“一键生成”功能,是集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图文并茂于一身的一站式学生成长记录平台。不仅支持学校教师多角色的参与,如学校管理层、班主任、学科任教教师等;还吸引家长、学生等共同参与,多途径、多维度,实时动态地记录每位学生行为表现,促成长、促管理、促教学、促家校社协同育人。

四、“活动育人”反思提升

校园文化活动是建设和发展学校中各集体的黏合剂,是激发师生内驱力的有效方式,是激励师生多元发展的最好奖品。开展各类活动可帮助挖掘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和自然资源,让师生在体验中感知、领悟、反思、成长;注重活动的思想性、针对性、全局性、丰富性,让每次活动都带给师生思考、感动和收获,实现活动育人、润人有声的效果。

1.突出“活动”设计主题中的思想性

活动仅是形式,活动中育人才是目标。活动设计应以“关注学生成长”为导向,以“突出协同育人思想”为活动核心。活动主题思想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聚焦于中学生核心素养及育人目标,引领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领悟。

2.重视“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

坚持以生为本,根据学校及师生特点,从实际出发,逐一解惑生命生存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开展始终都在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在过程中发现已存在的,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问题即课题,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展有针对性、指向性的班级或年级活动,才能真正实现以生为本。

3.构建“活动”内容形式的丰富性

中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初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同时普遍存在精力旺盛、易冲动、好体验、充满好奇心等明显个性特征。如果活动形式千篇一律、内容陈旧则无以调动他们积极性及兴趣,进而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也达不到育人目的。活动课程框架设计应围绕五育融合的新时代育人目标,在传承与创新中求平衡,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做中学”的重体验少说教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坚持“活动”评估的全局性

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使学生成长看得见、摸得着。评估体系应该既有过程性评估也有总结性评估,两者缺一不可。过程性评估帮助每个学生形成累积性的成长记录,总结性评估学生参与活动的总体表现以及取得的成绩等。同时,为了评判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的整体表现情况,还需要利用多种评估工具组合,这样才能对学生取得的成就有一个全局的观点。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