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劳动美”的发掘

2021-11-30肖菊梅屠锦慧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教材插图

肖菊梅 屠锦慧

摘   要将“劳动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材插图,既呈现出自然劳动美、生活劳动美、艺术劳动美等特征,也有利于传递劳动美的真实意蕴,有利于诠释劳动价值的真谛,以及践行社会主义劳动观等。为促进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劳动美”的有效“渗透”,须以图渗入,提高语文教科书的阅读能力;以图激趣,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以图升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等。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科书  教材插图  “劳动美”

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二语言,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使用的部编本1~3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教材插图和文本结合,既能教授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又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劳动教育,并从中探寻劳动美的真正意蕴。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活跃,容易被色彩丰富、形象生动的插图所吸引,而插图与审美教育的有效结合,能唤醒小学生的审美学习感官,契合了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挖掘插图中的劳动美素材,将劳动美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劳动观念。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劳动美”的类型

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的劳动美从内容上可分为自然劳动美、生活劳动美和艺术劳动美。

1.自然劳动美

自然界的一切都极具美感,它们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上,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直观的美,从而对学生的形象思维产生美的视觉冲击,对大自然中美的形象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感知。小学生对自然美的印象大多停留在动物美、植物美、景观美等方面,但经过劳动改造后的大自然增添了一种细腻、融洽的美感,大自然和劳动相互融合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自然劳动美。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插图的审美和陶冶作用,用插图引导学生体会劳动对自然的改造力量,并从中品味劳动自然美的形象和内涵。《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插图描绘了大禹扛着锄头,带领大家治理洪水的场景,将古代劳动人民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学生心中,整幅插图的色调接近洪水及经过洪水冲刷后山脉的颜色,更贴近现实中的洪水场景。同时,插图细致刻画了大禹带领大家挥舞锄头的动作,更突显了他们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学生对劳动也有了全新的感悟和赞叹。大自然有其本身存在的美,但有了劳动的改造,人与自然以相对和谐的关系互相存在着,大自然的美更具创造和灵性,因此学生了解劳动自然美对接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起到了重要作用。

2.生活劳动美

把生活中的美贯穿于日常教学中也是欣赏生活劳动美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在选文方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插图选取方面也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为主要内容,并尽可能地展劳动生活中美的姿态。这些插图以丰富多变的色调,简洁流畅的动作刻画,以及充满童趣的风格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场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学生从插图角度重新认识劳动生活,实现教材插图有机渗透、无声育人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通过分析插图这一途径,增强学生参与生活劳动的意愿,并自然而然地将劳动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劳动中去。因此,教师在介绍插图时要有意识地从美的角度分析劳动生活中的美。例如,《肥皂泡》这篇课文,描绘的是小女孩吹泡泡的场景,用嘴巴轻轻一吹,一个个晶莹透亮的肥皂泡漂浮在空中,折射出阳光的五彩斑斓,营造了儿童天真情趣的意境美。肥皂是小学生平时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通过学习制作肥皂泡使小学生了解到生活的不同面,激发学生探索生活的乐趣,真正做到乐与学一体化。教师通过欣赏和分析插图中的劳动生活场景,将生活中的千姿百态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从审美角度感悟劳动生活中的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中的劳动,用心发现劳动生活中的美。

3.艺术劳动美

艺术美是一种能唤醒人们美感的各种有关美的艺术形态,而艺术又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因此两者结合产生的艺术劳动美是既包含了劳动智慧结晶又能经受起审美标准检验的一种美。艺术创作和劳动是密切相连的,两者不可相互独立,艺术不仅仅只有绘画、书法、雕刻等专有名称,它同样也存在于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和艺术相关的范围中,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多方面鉴赏和品析艺术作品中的劳动美[1]。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增加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一些传统技艺也有了更加细腻的刻画,让学生在享受传统艺术带来的视觉盛宴时,也为学生学习劳动教育提供了一种艺术方式。《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选取了一部分《清明上河图》的内容,画中有蜿蜒千里的汴河,岸边依次坐落着一座座房屋,街区繁华、商船往来,使学生身临其境,仿佛与画中的生活融为一体。《清明上河图》历经千年,依然是艺术界的瑰宝,更是对其美学价值的肯定。插图作为表达艺术美感、传达艺术内涵的显性资源,学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学习劳动、体悟劳动,不失为一种既有美感又有科学性的有效方法。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劳动美”的多维价值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不仅蕴含着类型丰富的劳动美,而且也体现了特殊的价值意义。

1.充实丰富的内容编排,有利于传递劳动美的意蕴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通过语文学科教学传授生产劳动知识、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劳动审美能力是现阶段践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材方面重视多样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丰富的劳动美教育素材;教材插图的选择具有科学性,其描绘的内容能够与文本隱含的劳动美内涵相呼应,为劳动美的呈现提供了完善的内容结构支撑。同时,教材插图的编排还具有艺术性,插图的篇幅大小、编排位置从美的角度进行设计,使教科书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编排结构,文图比例融洽,给学生带去视觉上的审美体验[2]。这些充实丰富的内容编排有利于传递劳动美的意蕴,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劳动教育。一至三年教科书中识字拼音、课文古诗、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板块搭配的插图从数量和形式上都有了显著增加和改善,为教师和学生展现了多样化的劳动美。二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长大后做什么?”的插图中是四个人物,分别是消防员、教师、护士和厨师,向学生初步表明职业身份,插图的引入使整个板块显得生动活泼、充实丰满,使插图和文本形成一个系统的结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插图中的劳动人民都具有崇高的劳动品质,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令人尊敬的劳动模范。他们的行为很美、心灵很美,从而启发学生争做美丽的劳动者。以《守株待兔》为例,插图和课文内容相呼应,描绘的是一位农民忧愁地看着树桩,期望还能有一只兔子撞上木桩。结合文意,学生从中领悟到不劳而获是不可取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劳动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果实。因此,教师应善于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插图资源,使劳动美从各个方面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对劳动美的正确认识,感悟教材插图中传递的劳动美的意蕴。

2.充分挖掘插图中的劳动美, 有利于诠释劳动价值的真谛

健康科学的劳动教育不仅要锻炼学生的劳动技术,更要求学生对劳动行为有基本正确的判断,形成积极的劳动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价值的教育时,利用插图中的劳动美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并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劳动价值教育,使学生从插图中感受劳动美,同时从劳动美中诠释劳动价值,从而重新构建个体的劳动价值观[3]。统编教材插图有一重要特征,即图文相连,互为释义,对抽象思维的理解起到了沟通和分享的传达作用。教材插图中隐含的劳动美不仅可以指导学生锻炼劳动技能,同时从美感角度具体地诠释了劳动价值的真谛,对他们未来成人成才道路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以《邓小平爷爷植树》为例,插图以摄影照片的形式展现了邓小平爷爷和小朋友一起植树、浇水的场景,在视觉方面具有真实效果,学生较容易受到邓小平爷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的感染,并积极投入到课外劳动生活中去,例如植树、栽花、锄草等劳动活动,并享受勞动给学习生活带来的美的变化,由此学生充分获得劳动美的体验,体悟出劳动美的价值。《千人糕》这篇课文选取了两幅插图,描绘了千人糕从获得原料到配送销售的环节流程图,每一个过程都需要有劳动人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劳动的最大价值,从而有助于理解“千人”指很多很多位劳动者。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想象千人糕的美味,不仅是为了体会劳动的艰辛,更是对劳动价值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从插图中挖掘其隐含的劳动美,诠释“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劳动价值观,发挥其教育人、塑造人的作用。

3.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劳动观

劳动和社会时代始终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随着社会发展,劳动形态也随着所显现的时代特征的更替不断发生改变,导致劳动美的形态和特点也呈现出相应变化。社会主义新劳动观以“尊重劳动”为核心内容,强调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和尊重劳动人民。因此,我们进行劳动教育,传递劳动美必须依据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努力融入社会生活。教师要创造一定条件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生活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感知劳动美,养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美德,并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劳动观[4]。统编教材插图在选图上紧跟社会发展,凸显时代特点,在内容选择、色彩搭配、篇幅大小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改善,巧妙利用劳动美点燃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拓展有关劳动美的知识面。例如学习识字《日月明》时,插图描绘了三个小朋友合作植树的场景,有扶着小树苗的,也有浇水、铲土的,插图中渗透着丰富的劳动元素,生动形象地解释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的含义。结合社会时代对学生发展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通过插图中呈现的劳动美教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劳动,并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四幅插图描绘的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事”:排队上车,清除墙上的涂鸦,为他人“留门”,管好自己的宠物。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却以小见大,启发学生做一个有心人、文明人,将美留在身边。上述例子表明,劳动美只有与时俱进,努力融入社会时代的发展,才能有效发挥其教育作用。

三、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中“劳动美”的运用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引用了大量插图,可形成劳动美和插图相互融合的教育模式,为运用劳动美提供了重要渠道。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插图中的劳动美资源,联结教科书的内容教学,培养正确的劳动审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以图渗入,提高学生阅读语文教科书的能力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在编排上作了精心设计,将插图和文本融为一体,使教科书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插图不仅可以和文本互为补充,也可以和课后练习、习作练习、综合性学习结合,逐步将劳动美渗入教科书中的各个内容模块,加强教科书中劳动美的逻辑联系,提高学生阅读语文教科书的能力。同时,教师对插图中劳动美的内涵解读要随着教学的深入循序渐进,并帮助学生澄清关于劳动美的理解和表达,深化对劳动美的认知。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科书中的每一个教学资源,特别是起到补充、润色作用的插图资源,充分挖掘插图中的劳动美素材,加强教科书内容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促进劳动美的有机渗入[5]。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个单元都是描写祖国的自然之美,所选取的插图展现了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小兴安岭的美丽壮阔。教师可以将课文、习作和语文园地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强化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借助插图把祖国山河的壮美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抒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情。三年级下册几乎每个单元都有涉及劳动美的课文,教师可以将劳动美渗入到整册课文的教学中。尤其是第三单元描写的都是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教材插图将传统文化中的劳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劳动美知识,引导学生对劳动美产生新的认识和观点,从而形成对劳动美独到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插图将劳动美渗入到教科书中,使劳动美对学生具有育人价值。

2.以图激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审美观

小学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较快,对图像资源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能力,劳动美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理解不易被学生接收,因而教材插图成为诠释劳动美的重要手段。同时小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力尚未发展成熟,无法正确感知、判断生活和学习中的劳动美,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审美显得尤为重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色彩鲜明、风格多样的插图,其中水彩画、动漫画等拟人性较强的插图增添了很多阅读和审美趣味,符合该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倾向。这种集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从审美角度选择、判断和理解劳动美,促使学生不断探索文本和插图中新的劳动美内涵,并逐步树立对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以《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为例,插图描绘的是雷锋叔叔的塑像,背着一只简朴的帆布包,那摆动的双臂仿佛下一刻就要去帮助他人。结合文本描述,学生对雷锋叔叔的形象有更清晰的认知,也在学生心中刻画了一个美丽的劳动者形象。雷锋身上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引学生对何为高尚的道德品质有基本的审美判断。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时,插图是一口井,旁边的石碑上刻印着一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教育学生要懂得饮水思源,珍惜劳动成果。在学生眼中,不仅只有这口井、这块石碑是美的,更美的是它们背后的挖井人。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插图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插图中的劳动美,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劳动审美,从而树立对劳动美基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以图升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习劳动美,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相较于文字而言,学生更易于接受插图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插图描绘的内容和传达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学习劳动美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应利用插图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插图中隐含的劳动美,引导学生学习劳动美中蕴含的方法和品质,借此升华到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提高。學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学习劳动美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劳动美的运用中。学生能否创造性地利用劳动美已经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在劳动美的教育过程中应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创造性潜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创造性品质,并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劳动美的能力。以《雪地里的小画家》为例,插图描绘了小画家们在雪地里欢乐地“画画”的场景,有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以及月牙图,他们用自己的才能创作了一幅幅雪地图画。插图赋予小画家们灵性,激发学生在欣赏插图时产生更多的创作灵感和想象空间,增强画画的创作意愿。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启发他们的创作天赋,在绘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爱做手工”,插图呈现了小朋友手工做成的各种童趣形象,五颜六色,生动形象,有利于引发学生做手工的兴趣,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各种各样有趣的作品。在手工创作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插图的拓展延伸功能,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体会到创造和想象带来的劳动美[6]。

综上所述,插图作为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为感悟、理解、学习劳动美提供了重要渠道。所选取的插图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学会如何更好地将劳动美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插图中的劳动美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和劳动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乔. 小学语文教材的美育内容及实施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8:43-44.

[2] 唐萱,姚永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点及教学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8(14):54-56.

[3][5] 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54-60.

[4] 吴旭.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C]//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扬州基础教育学校联盟年会论文集——当代教育评论(第九辑).扬州大学: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9:38-39.

[6] 李雪,夏茂林.教材插图在美育中的运用研究——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05):82-84+95.

[作者:肖菊梅(1977-),女,湖南邵阳人,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屠锦慧(1996-),女,浙江绍兴人,湖州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硕士生。]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教材插图
CorelDRAW在机械制图教材插图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教材插图案例研究
巧用教材插图,打造高效课堂
小议如何利用教材插图优化高中语文教学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
深入挖掘,让教材插图更具语言张力
利用教材插图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