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境况的实然与应然

2021-11-30吴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专业发展

摘   要 进入新时代以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从传统的保障向新的激励、引导转变,但仍存在结构性矛盾。以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群体为案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政策机制“助力”作用不强、培训系统尚未构建、缺乏人文关怀等外在困境,以及乡土情结缺失、跨文化能力不强等内在困境。本研究认为,乡土情结、良好的文化整合能力和本土化教学能力等是新时代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发展的应然,从“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构建科学培养体系、完善多元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了新时代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之道。

关键词 乡村中学英语教师  专业发展  实然  应然

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也被延伸到教育领域。当前,我国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优质教育资源欠缺的情况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鸿沟不断拉大,尤其在城乡中学英语教学质量方面差距明显。要改变这个局面,亟待提升乡村教育水平。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坚持立德树人,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教育投入向边远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其本质是大力实施乡村教育振兴战略。从实践层面来讲,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根源在于师资队伍的差距,这在中学英语学科方面更加凸显。

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乡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他们除了要具备中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还要具备适应乡村地区教育发展的独特素养。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坚持奉献教育、甘于植根乡村教育的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就成为全面发展乡村教育的关键要素。

一、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实然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针对乡村教师发展出台了多项政策,但受社会环境、教育资源等多种因素影响,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出现了政策机制“助力”作用不强、培训资源薄弱、教学任务繁重、缺乏良好福利保障等困境,阻碍了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多元化发展,并导致其不能满足新时代乡村基础教育的需求。

1.专业发展外部困境

(1)政策制度机制难以发挥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作用

据研究者调查,由于政策实施环境、基层财政困难以及社会优质资源流入较少,助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并未真正发挥实效。在乡村教育过程中,迫于生计,大多数家长“缺位”孩子的教育,学生培养更多依赖乡村教师开展,加上目前乡村教师队伍流失现象严重,乡村教师存在“包班”“包年级”的现象。同时,部分乡村学校教师力量薄弱,教师需要“一兼多职”,既要完成教学任务,也要負责校内后勤、安全等任务,加大了乡村教师的任务和负担,严重挤压了乡村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探索新知识的空间[1]。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中学英语教师而言,此类情况更是雪上加霜,部分偏远山区中学英语教师奇缺,不得不由语文或数学教师来兼任中学英语课程教学,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2)培训培养体系难以发挥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价值

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既须要有良好的政策制度作支撑,也须要构建完善的培养培训机制,通过发挥持续培训机制的优势,更新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内容和方案缺乏乡村教育元素,师范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未来乡村教育的实际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培训方面,多数培训模式未考虑乡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乡村中学英语教师无法从培训活动中“汲取”适应于乡村英语教育的方法与模式。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访谈结果表明,受资金短缺的影响,多数乡村中学英语教师所谓的经验交流会或培训多采用“县域”性质的共享形式,缺乏“乡土化”中学英语教学经验的有效学习和借鉴,直接影响了乡村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

(3)福利关怀机制难以满足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良好的薪酬福利、人文关怀和精神激励是推动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缺乏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和精神关怀的缺失,降低了乡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幸福感,影响了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差距不断加大,大量乡村儿童向城镇流动,乡村教育规模不断缩小,乡村教师的待遇和权益很难得到应有的保障和重视。同时,由于城乡生活条件差距不断扩大,大量乡村教师“离职”,直接影响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稳定性。乡村教育经费相对有限,多数乡村教师仅享有基本的薪酬工资,缺乏完善的福利待遇和薪酬补贴,影响了乡村教师的生活质量。此外,目前部分乡村存在“不尊重教师、不重视教育”的问题,乡村教师缺乏良好的社会认同氛围,影响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专业发展内在困境

自2018年以来,研究者深入武陵山片区的湖南、湖北和贵州的10所乡村中学进行考察,发现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较多的内在困境。

(1)乡土情结缺失

著名作家柯灵散文《乡土情结》认为:“故乡的一切在每个人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挥之不去的血脉之情。”这就是“乡土情结”。它也是稳定乡村中学英语教师队伍、发展乡村中学英语教育的根本所在。本研究认为,新时代乡村英语教师的乡土情结既包括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认同,又包含扎根乡村、以教育促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而,尽管60%的乡村中学英语教师来自本地,大部分人仍然渴望外面的世界,不愿坚守乡村。尤其是和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专业科班出身的教师即使离开教师岗位,也能在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这种“不安分”导致其不愿意主动进行专业发展,产生了抵触性的困境。

(2)专业发展认识不足,尤其缺乏文化整合能力

本课题组调研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乡村英语教师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也不知道专业发展应当从何入手。例如:您是如何认识“有效促进外语教师专业化成长”的?62%的教师认为是评聘职称的需要,只有15%的教师认为是自身不断完善的需要。对于职业发展的期待,选择获得更高工资及满足学校管理要求的教师分别为50%和45%,只有5%的教师希望将来成为专家型教师。此外,乡村教育特殊文化环境和英语学科的文化特质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文化整合能力,而从随堂听课及访谈结果来看,乡村英语教师文化整合能力的提升之路任重而道远,某位师专毕业的资深乡村中学教师兼校长就坦言,学生能掌握最基本的单词和语法就不错了,多元文化的渗透和整合根本无从谈起。

(3)外语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与城市中学英语教师比较,乡村中学英语教师总体素质不高也是客观事实。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国际化视野都是中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素质。武陵山片区乡村中学调研结果表明,乡村英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素养和英语教学能力亟待提高。由于出国进修学习机会很少,大多数教师国际化视野狭窄。

二、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之应然

前文所及的乡土情结、文化整合能力、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信息素养和国际化视野等都是新时代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要素。其中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信息素养和国际化视野是外语教师必备的素质。从乡村文化环境和新时代乡村振兴对乡村教育的多种要求出发,在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须要具备乡土情结、文化整合、本土化教学能力等特殊素养。因此,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要综合考虑乡村教育环境的特殊性,深度挖掘乡村教育的特殊因素,合理选择教学素材,适应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

1.将乡土情结融入中学英语教学育人的全过程

从乡村教师生活环境、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看,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深度挖掘乡土文化内涵,将英语教育与乡村发展密切融合,将乡村生活、乡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推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与生活、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第一,乡村中学英语教师要了解乡土文化和人文风俗,具备乡村发展的专业知识,有积极浸润乡村发展的人文情怀,密切融合教学育人目标,将乡村情结、乡土文化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第二,乡土文化是乡村中学英语教师成长的底蕴,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乡村环境,全面呈现乡村特色,才能在教学育人进程中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对乡村教师提出了融入乡土的新使命。乡村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热爱乡村、扎根乡村发展的积极心态,使学生“学有所成”后愿意返乡发展,破解乡村发展的人才短板。

2.将文化整合融入乡村英语教育的全环节

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在开展乡村教育推动个人专业成长时,要将中西文化、地域文化与国家主流文化、现代文化与落后文化、城市潮流文化与乡村文化等多种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把握乡村教育的特殊文化环境,从而适应乡村教育要求,提升个人教学能力。首先,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在接受现代教育返回乡村从事教育工作后,要积极适应多元文化形态,注重消除文化的差异性和距离感,要用正确的“眼光”来对待乡土文化,要适当降低对生活、工作的标准,确保长期稳定“植根”乡村教育。其次,要具备文化整合的能力。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水平,对各类文化进行整合,并以合理方式讲述给乡村学生,引导学生正确审视中西文化差异和城乡文化差异。乡村教师要充分了解乡土文化,并积极将乡土文化作为知识、精神传递给学生,充分履行乡村教师的职责要求,解决传统乡村教育的“离土化”问题。最后,要有改造、借鉴文化的积极心态。要以文化多样性的视角来认知各类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化的价值意义。通过创编乡土特色的英语文化课程,为乡村英语中学教师教学科研探究新方向,也为多元文化整合探究新的合理载体。

3.将教学能力提升与乡村教育环境相结合

良好的教学能力是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也是履行育人使命的关键所在。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融入乡村教育的特殊环境,将教学能力提升与乡村学生特殊性相结合,确保乡村教育取得理想成效。第一,要积极研判乡村学生的英语学习规律,变革英语教学方式。多数乡村学生英语基础差,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教学,更需要引导学生寻找学习的技巧与方法,使学生更好理解所学内容。第二,要重视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持续改善教学方案。乡村学生的英语学习资源相对较少,课后辅导困难。因此,教师要注重构建完善的家校互动机制,及时给予学生学习辅导与心理关怀。第三,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和习惯。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制定良好的学习目标、方案,使乡村教师在学生教育中获得更多成就感。

三、乡村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然之道

乡村教育是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和重要保障。因此,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突出乡土文化特色、关怀教师点滴生活,通过多元机制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为乡村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推动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实现专业良性发展。

1.“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推进乡村教师队伍稳步建设

针对乡村中学英语教师师资奇缺的现状,要把“输血”和“造血”相结合。“造血”指乡村英语教师的本土化策略,即通过“地方專项”等形式,师范院校实现本土招生、定向培养。此外,还要源源不断进行“输血”。乡村教师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者”,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要重点解决乡村教师的流动问题,通过构建合理的乡村教师流动机制,完善优秀人才交流机制,稳步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第一,要注重营造“尊重教师、尊重教育”的乡村教育环境,提高大众对乡村教师的认可度,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学习、主动发展。第二,要充分发挥薪酬待遇、职称编制和福利考核等优势,提高乡村教师的身份认同与职业认同。通过打通乡村教师职业选聘、聘用管理和后续培训等各个环节,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完善支持。第三,要加快城乡优秀教师“轮岗制度”,积极完善现有支教政策,通过推进“城乡流动”“校际流动”等多项活动,确保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要组织开展常态化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持续优化乡村教师的流动环境,扩大乡村教师的选聘范围[2]。

2.构建科学培养体系和机制,拓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在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针对乡村教育新变化,积极融入时代环境,充实专业发展资源,构建全新的教师培训培养机制。首先,要融入新时代环境,弥补专业发展短板。在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教育”环境下,要重视发挥在线教育的载体优势,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向教育薄弱的乡村地区积极流动,通过开发针对性培训项目,构建城乡协同教育中心,持续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尤其加快精通信息技术的新型乡村英语教师培养,以适应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在加大经费投入基础上,实施人工智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其次,要尝试推进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构建“联合体”,通过采用双重管理、联盟发展的教师培养方式,形成常态化的培训交流机制,实现城市优质教育人才与优质理念双向“输入”乡村教育。此外,要加大乡村教师特色培训力度,将英语学科和乡村特色、乡村教育特殊性进行融合,制订具有乡村特色的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确保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取得最佳成效。要重视挖掘乡土文化,将乡土特色纳入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机制,通过补充乡村教师对乡土文化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完善乡村教师的文化储备,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有效融合。最后,要完善乡村教师培养、晋升和绩效管理机制,进一步下放培养权限,鼓励县、乡探索符合地域实际的乡村教师培养方案,实施分阶段、分学科的教师培养计划,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完善多元保障机制,关怀乡村教师多样化的个体需求

要真心关注乡村教师生活,完善生活福利待遇、加大精神激励和提高社会地位,对乡村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正向激励。第一,给乡村教师必要的职业尊严。通过引导社会大众对乡村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充分尊重,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可度,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持续热情。在对乡村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时,要丰富绩效评价内容,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奉献精神和教学时长、任务量等进行综合考量,提高对乡村教师的工作认可。第二,要给乡村教师应有的精神激励和心理关怀。通过深入了解乡村教师生活、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及时予以疏导,舒缓乡村教师的心理困境。要对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评价,树立示范典型,激励乡村教师扎根乡村的奉献精神[3]。第三,要为乡村教师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要全面保障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福利补贴,要结合乡村教师的生活环境,完善补助机制,激励乡村教师安心从教。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乡村教育质量,影响乡村振兴发展进程[4]。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乡村教育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推进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源动力是浓厚的乡土文化,而想要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则须要凝聚人文關怀、文化融合、环境支持等多方力量,营造新的乡村教育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教育力量[5]。

参考文献

[1] 王炳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分析——基于湖南省泸溪县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案例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02):35-40.

[2] 李有学.政策过程视域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政策演变、结构困境与体系优化[J].当代教育论坛,2019(06):41-48.

[3] 崔杨,王会亭.教师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0(25):1-5.

[4] 范建荣,龙寸英,石晨阳.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及对策——基于农户评价的调研与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20(06):121-127.

[5] 刘芳,杜尚荣.论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师的社会责任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2020(08):106-113.

[作者:吴斐(1980-),男,湖南娄底人,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专业发展
立足校本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共同体*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