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依托、推动、引领普教变革
2021-11-30任媛李圆圆
任媛 李圆圆
“融合教育”不仅是特殊人群的教育,更是我国的社会文化、经济、教育等因素的综合,这就需要无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都需要从其内在的联系出发,将融合的理念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而非只从中摘取某个方面反复咀嚼。融合教育本质上作为一种关系性的存在,在探讨其与普通教育关系之时,应当超越当前已经确立的边界性思维,走向更广阔的背景性思维。
一、依托普教变革是融合教育的发展之基
融合教育的推行需要教育体制乃至社会体系的全面改革,是一项不同部门、不同行为主体共同协作、支持、推进的工作。融合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就我国目前随班就读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以升学为导向的教学,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以及整齐划一的课本、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因此,普通教育中学校组织结构的重组、教学和课程的变革,这些都是促进融合型学校发展的基础,是融合教育顺利开展的基石与依托,融合教育运动不能仅仅做边缘的调整,而是要求进行基础的变革。
二、推动普教变革是融合教育的应有之义
当前,融合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与社区教育发展中研究的热点,国际上將融合教育认为是一种支持和欢迎所有学生多样性的一种改革,融合教育的目标是消除社会的排斥,它代表了人类对待种族、社会阶层、宗教、性别等多样性的一种态度。因此,融合教育的发展不仅要依托于普通教育的改革,两者不仅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相反,推动普教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构建融合型社会是融合教育的本质与应有之义。
三、普教变革需要融合理念的引领
一方面,融合的理念更接近教育“原本的”和“美好的”样子。融合的教育模糊了学生有或者没有额外学习的需求边界,集中于每个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过程,集中于学校应提供的环境和支持,强调学生差异的连续体应该与支持和服务体系的连续体相匹配,以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够从融合的实践中受益。因此,融合的学校具有这样的信念:不论差异,所有的孩子都应该在一起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学习,并能实现他们的潜力。从这一角度来看,普通教育的改革需要融合教育的引领。
另一方面,融合的教育是有效的,是能够使全体学生受益的。融合与有效的学校并不冲突,已有的研究和实践表明融合教育的开展是真正能够使得全体学生受益的方式。对于普通学生而言,他们还可从增加的班级基金以及班级中更高的师生比中受益。同伴辅导活动中,他们能够改善自尊,并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他们还有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其他技能,例如盲文和手语。而这些技能通常不会在其他情景中出现。他们在融合的环境中还可以学习对不同能力儿童的尊敬,建立更完整的价值观 。
四、变革方向
1.共营融合文化
许多研究都强调了学校朝向融合方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诸多挑战,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内部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在现有的政策环境下有诸多限制和矛盾积聚。同时,政策、实践与文化三者又紧密相连,因而在此过程,学校融合文化与融合氛围的生成与构建尤为重要。具有融合文化的学校应有几个特点:首先,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有一定程度的共识,秉持尊重差异的价值观,并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且这种价值观能够扩展到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中的人员。同时,学校中的人员可能有高度的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精神。另一方面,具有融合文化学校的领导者可能有融合的价值观,且领导的方式倾向于鼓励教师等相关人员参与到决策和领导的过程中来。并且,此类学校可能与家长和社区有更好的联系,国家和当地的政策环境也能够更好地支持融合文化学校的实现。因此,融合学校的发展应当重视融合文化的营造,学校、社区和家长需持有关于融合价值观的共识,同时外部的政策环境也应与融合的文化兼容。同时,学校也应当与家长和社区建立紧密的关系,教师和父母必须成为学校的共同建设者,彼此合作。
2.共建关系网络
将融合看作是学校发展更广泛的、长期的战略,这对促进融合学校的发展是更有效的。这也表示了要逐渐强调跨校、跨区甚至跨国的合作,多方共同参与,建立紧密联系的关系网,共享专家和资源,并将教育的发展与更广泛的社区的发展相连接。譬如,Ainscow等人提出校际间的合作可以加强学校内部的组织和管理,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多样性。通过校间合作,建立综合的信息系统,实现学校间的高效沟通,同时在学校改进的过程中对参与的人员持续地进行调查和反馈,收集学校改革过程中的相应数据,建立广泛的数据收集系统,为学校改革提供改进的方向。当然,在充满竞争和筛选意味的政策制度下,这对学校来说也并非易事。融合教育的价值观要变为学校的一部分,不仅要聚焦于全体的学生,还必须将视角扩大到全部的教师、所有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整体的支持服务系统以及评估策略等。
3.共享变革任务
受到良好教育和支持的教师是学校改革的主心骨,面对学生的多样需求,教师间的合作与共享是开展融合教育的关键要素。共享任务的实践活动已经在许多学校开展,首先需要将所有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包括资源教师、特殊学校教师和特教班教师等分配至普通班级中。在工作初期,资源教师面对多重残疾的学生可能会感觉到困难,此时就更加需要不同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合作。值得强调的是,合作的精神和技能应在教师的职前培养阶段加以重视,有研究者建议,大学必须强调教师合作技能的训练,否则,在面临多样的学生时很难参与到合作的过程中来。
【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响应多样需求:特殊教育学校以支持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项目号GDJY-2019-T-b06)以及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专项课题“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特殊教育需求学生支援模式研究”(项目号2020WQYB08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