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产教深度合作,推动中职学校内涵发展
2021-11-30黄荣洁
黄荣洁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职业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以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列举学校平面设计、机械加工技术及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三个专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取得的成果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可行的建议,为职业学校产教的深度融合和内涵发展提供一些案例及探索的空间。
[关 键 词] 职业学校;产教融合;现状;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4-0218-02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什么是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专业与产业高度匹配,课程与工作深度整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生产劳动、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产业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二、产教融合的发展现状
龙里县中等职业学校是贵州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有汽修、物流等九大专业。其中平面设计、机械加工技术及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是较早实行校企合作的专业。以下将以这三个专业产教融合的发展情况为例,对学校产教融合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积极的建议。
(一)平面设计专业
平面设计专业是贵州省级示范专业,培养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平面修图、网页美工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专业于2012年组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成立了校企贵州省龙瑞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的创意园作为平面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从创立伊始一直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活动。2012年至2017年间共有120余人次参与创意园项目,给学生发放工资共25万余元。创意园依托项目教学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周边企业进行品牌形象设计,提升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展现了专业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和社会影响力,为平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依据。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集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及电工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是贵州省级示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机床加工和电气设备操作、维修等工作。现有教师15名。设有数控车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及电工实训室等,面积近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进行实训。学生可参加电工、车工及焊工等技能考证,为专业实现“1+X”证书制度提供有力保障。
(三)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开设于2006年,培养学生掌握服装工业化设计制作能力和生产管理论,是集服装结构制图、服装CAD及缝制工艺等内容于一体的专业,是贵州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专业教师7名。建有平车室、制版室等共7个实训室。现在校生近200名,生源包括贵州省各地。毕业学生可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制版及样衣制作等工作。
2014年引进服装厂作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40个实习岗位。学生每学期进行至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2015年至2020年间,服装厂共發放学生工资26万余元,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
专业与苏中江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向其输出学生。经公司培训日语并考核合格且服装专业能力达标的学生可选派到日本研修及工作。2016年至今,共有36名学生到日本就业。三年劳务期满回国,人均可获得工资30万元人民币,综合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三、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主要存在合作体制机制不成熟、课程体系及运行机制不完善及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学校内涵建设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一)平面设计专业
平面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实训岗位较少。只能选取少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参与实训。二是实训基地运营成本较高。校内未配置生产工厂,学生设计的广告需请校外企业生产,学生只能获得较少的设计费。三是教学与生产的融合需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在创意园实训的学生存在因业务生产而耽误学习的情况,在业务洽谈及客户沟通等环节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升。四是教师的劳动难以量化。教师作为创意园业务和实训内容的主导者,工作涉及教学、实训安排、业务沟通及资产核算等方面,工作难以用课时量化,教师的付出与回报难以对等,使得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由于学校与英吉尔公司前期规划不够明晰、企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融通不够具体等,导致校内生产线未有效发挥效能,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此外,专业教师对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规划不足,与企业驻校人员缺少沟通,也导致了教学实训和企业生产不能有效衔接,使得生产线产能低下,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三)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与校企服装厂在合作的深度、广度及管理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一是管理模式。到服装厂实习的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高,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管理模式,企业对这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引导和个性化管理。二是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专业缺乏可将教学与服装厂生产有效结合起来的项目教学内容,当学生接到工艺较复杂的订单时,往往难以胜任,从而影响服装厂的生产效率。
四、专业内涵发展方向
加强体制机制、师资队伍、教学体系及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也是确保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的基本方向。
(一)平面设计专业
平面设计专业将不断突破瓶颈,扩大校企合作规模,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发展。一是加大企业引进力度,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引进贵州耀龙广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进驻学校,专业将企业主营业务与课程整合,形成项目课程进行教学。学生利用企业的设备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生产,真正将实训变成生产,将作业变成商品。二是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组师生到企业调研,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三是培养高效复合型人才。联合学校上下游专业进行市场业务拓展,实现订单、设计、生产制作及安装一条龙服务。如市场订单可由物流专业中市场营销方向的学生开拓,广告牌喷漆等作业可由汽修专业的学生完成,切实增强各专业合作的紧密性,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四是拓展专业辐射面,服务乡村振兴。由平面专业学生设计图案,服装专业学生制作,生产出成衣、箱包及工艺品等,并投入市场产生效益,从而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专业还可在村镇美化、农家乐装修及农产品包装等方面开展项目教学,助力乡村振兴。
(二)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产教融合改革:一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学校通过“校企联盟”方式与企业开展多形式合作,除英吉尔外,还与贵州创奇公司开展深度合作,与深圳比亚迪、浙江众泰等10多家企业开展一般性合作。二是确保合作方案切实可行。构建以政府主导、行业支持及以学校为载体的三方互动、资源共享的共建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及合作机制。三是制定教学及管理机制。(1)制订合理的生产性教学计划以便开展教学实训和生产,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完成考核,做到“教育中生产,生产中育人”。(2)参照企业管理模式制定教学实训及生产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四是拓展专业发展方向。与相关专业合作,承接广告安装、架设搭建及焊接等作业,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将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和细化管理机制。一是开发校本教材。通过项目教学的方式适应校企服装厂及市场需求。二是开展有奖比赛。结合技能大赛要求及企业需求,与校服装厂联合举办比赛,让学生根据订单要求设计制作产品,对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实行奖励,并将其作为模板进行批量生产。通过比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三是细化管理制度。明确教师和企业人员职责,加强校企沟通协作,确保各环节监督管理到位。四是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校内公司。实行导师制,让专业及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其余学生为学校师生提供剪边、缝制、熨烫及干洗等服务,在锻炼学生管理及创业能力的同时,为经济困难的学生创收。五是打通学生升学渠道。专业与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开通“3+3”中高职贯通模式,打通了升学渠道。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内涵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职教人的共同努力和担当作为。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职业院校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和发展,才能持续不断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发展地方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浩宏.“三平台三基地”理论与实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研究[J].师道·教研,2016(4):19-20.
[2]张健.产教深度融合:为何与何为[J].江苏教育,2014(48).
[3]秦斌.产教深度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N].广西日报,2014-8-5.
◎編辑 栗国花